題江氏亭
檻外芙蓉插漢斜,紫荊花映碧窗紗。登樓一笑星河冷,揮手空中摘九華。
名花如綺倚雕闌,曲徑蕭然竹數竿。草就玄經無別事,南華秋水月中看。
一庭春色散天香,花萼相輝白晝長。氣似垂虹文似錦,風流原不墮江郎。
檻外芙蓉插漢斜,紫荊花映碧窗紗。登樓一笑星河冷,揮手空中摘九華。
名花如綺倚雕闌,曲徑蕭然竹數竿。草就玄經無別事,南華秋水月中看。
一庭春色散天香,花萼相輝白晝長。氣似垂虹文似錦,風流原不墮江郎。
欄桿外的荷花斜斜地直插云霄,紫荊花映照在碧綠的窗紗上。登樓一笑間只覺星河清冷,抬手仿佛能摘下空中的九華。名花如同錦繡倚著雕花欄桿,曲折的小徑旁有幾竿清幽的竹子。寫成玄經沒有其他雜事,在月光下閱讀《南華經》與秋水。滿庭春色散發出天然的香氣,花萼相互輝映使得白晝漫長。氣韻如同垂虹,文采似錦緞,這份風流本就不遜于江郎。
芙蓉:荷花。
插漢:直插云漢,漢指銀河,此處代指高空。
九華:九華山,或泛指高空的璀璨星斗。
玄經:指揚雄《太玄經》,代指學術著作。
南華:《莊子》別稱《南華經》,此處指道家經典。
花萼相輝:出自《詩經·小雅·常棣》,比喻兄弟友愛或家族興盛。
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此處借指江氏家族才學不墜。
此詩應為詩人造訪江氏園林時所作,具體創作時間未詳。詩中通過描繪亭臺景致與主人雅趣,反映了古代文人交游中題詠園亭以贊主人才德的傳統。
全詩以江氏亭為中心,從景到情,由外及內,既刻畫園林的清幽雅致,又凸顯主人的才學風流,是一首典型的題詠園亭、贊美主家的作品,展現了文人對雅致生活與才學傳承的推崇。
山花紅與綠,日暮顏色足。 無名我不識,有毒君莫觸。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一川帶繞三平島,萬巘環趨兩翠巒。
花似雪,東風夜掃蘇堤月。蘇堤月,香銷南國,幾回圓缺? 錢塘江山潮聲歇,江邊楊柳誰攀折?誰攀折,西陵渡口,古今離別。
文簡為州時,不求赫赫譽。 溫恭君子儒,豈弟民父母。 黃堂能幾年,清風靄千古。 愿公踵前修,特此相明主。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海邦本淳古,山民亦顓蒙。 汝不探赤丸,我無為缿筩。 熙熙樵與牧,藹藹春風中。 何必師齊相,虛堂舍蓋公。
吾愛巴揚州,夜不然官燭。 吾愛陽道州,日炊米二斛。 使君美無度,力蹈前賢躅。 宜爾海云邊,十萬戶蒙福。
元公來把麾,與發脫水戹。 當時游息地,危亭冠州宅。 梁棟宿寒云,去天才一握。 尚余手種木,甘棠思邵伯。
云門十里長,殿塔明朝陽。 半夜風雨至,滿山松桂香。 清猿嘯遠壑,好鳥鳴虛廊。 塵土斯可濯,胡為語滄浪。
富貴不難致,名節幾人全。渡江龍化,于今,五十有三年。歷數朝堂諸老,誰似武夷仙伯,操行老彌堅。吾道適中否,一柱獨擎天。 湖南北,江左右,屢藩宣。韓公城下,烽火靜、米斗三錢。人愿公歸臺鼎,我愿公歸中隱,九老要齊肩。歲歲祝公壽,風月伴梅仙。
笛送西泠,帆過杜曲。晝陰芳綠。門巷清風,還尋故人屋。蒼華發冷,笑瘦影、相看如竹。幽谷。煙樹晚鶯,訴經年愁獨。 殘陽古木。書畫歸船,匆匆又南北。蘋洲鷗鷺素熟。舊盟續。甚日浩歌招隱,聽雨弁陽同宿。料重來時候,香蕩幾灣紅玉。
玉倚風輕,粉凝冰薄,土花祠冷無人。聽吹簫月底,傳暮草金城。笑紅紫、紛紛成雨,溯空如蝶,恐墮珠塵。嘆而今、杜郎還見,應賦悲春。 佩環何許,縱無情、鶯燕猶驚。悵朱檻香消,綠屏夢渺,腸斷瑤瓊。九曲迷樓依舊,沈沈夜、想覓行云。但荒煙幽翠,東風吹作秋聲。
嘉薦既陳,祀事孔明。閑歌在堂,萬舞在庭。 外則盡物,內則盡誠。鳳笙如聞,歌其潔精。
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如此者三年。(選自《湘山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