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詠二首 其二
翠麓青秧帶小川
無營門巷自蕭然
中間至樂何人解
只在藤床拄杖前
翠麓青秧帶小川
無營門巷自蕭然
中間至樂何人解
只在藤床拄杖前
翠綠的山麓下,青嫩的秧苗環繞著小河流;沒有世俗營求的門庭巷落,自然顯得清幽寂靜。這其中最極致的快樂有誰能理解?它只存在于藤制的床和拄杖的日常閑適生活里。
翠麓:翠綠的山麓。
青秧:青嫩的稻秧。
帶小川:環繞著小河流,帶,環繞。
無營:沒有世俗的營求、忙碌。
蕭然:清幽、寂靜的樣子。
至樂:最大的快樂,典出《莊子·至樂》。
藤床:藤制的床,指簡樸的坐臥用具。
拄杖:拐杖,代指日常閑適的生活狀態。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晚年退居鄉里時,遠離官場紛爭,專注于田園生活。通過對自然景色與日常閑適狀態的描寫,反映其放下世俗營求后,從簡樸生活中體悟到至樂的心境。
全詩以平淡語言描繪田園閑適之景,揭示‘至樂’源于簡樸生活的哲理,風格清新自然,體現了詩人對生活本真的深刻感悟。
萬騎爭歌楊柳春,千場對舞繡騏驎。到處盡逢歡洽事,相看總是太平人。
旅人陟春山,回互臨幽絕。馬首觸層云,鳥鳴當三月。桃萼爛虛空,松風吹洞越。高岑上青蒼,曲磴夐敧缺。澗壑瀉飛流,煙靄忽明滅。靈仙扣丹房,素女開瑤穴。鄉關在遐方,中情向誰說。忽聞上方鐘,午餐僧已設。閻子為此圖,玩之未能輟。恐為造化憎,堤備六丁掣。
山靈應也厭囂埃,宛寫幽塵篆綠苔。望氣莫疑非尹喜,附輿須自是韓哀。側駢翠壁侵云起,斜抱橫流捲地來。好在舊時堤畔柳,不知青眼盼誰開。
孤棹倚章江,同年話更長。試丹醫鶴郟,卜歲結羊腸。清事伯英草,丹心陸贄章。不須悲去住,仕路正茫茫。
息影塵如海,名山不可尋。今逢招隱寺,終得證初心。泉壑蕭郎跡,松筠戴子琴。千年欲何待,寂寞水云深。
一室晤言好,誰為覆手炎。宦清貧亦得,交澹貴無嫌。單裌春風換,深杯夜雨淹。頻過吾望汝,次第檢牙簽。
建溪昔稱險,橫流多怪石。參錯列牛馬,廉利侔劍戟。篙工慣習水,禱賽資神力。前后互招呼,分寸恐或失。激蕩轟雷鳴,沫流飛雪白。諦觀毛發豎,一命試輕擲。逶迤過水口,灘盡溪流碧。棹歌發清響,貰酒娛西夕。患至慮煩紆,險過事愉懌。物理固其然,臨流長太息。
五湖東半落楓橋,隱若晴虹破寂寥。漫漫芙蓉難識路,陰陰楊柳乍通潮。分披野色尋幽慣,倚徙江天入望遙。想去樂丘應不遠,過從時復見漁樵。
翻身造屋。補種幾株松與竹。志節凌云。風雪前頭萬點春。葫蘆依樣。切莫夸夸談宅相。苦念支持。阿母寒窗斷杼時。
郎君向行在,海岱暮云深。王謝金貂系,班揚翰墨林。應為洛下詠,莫作越人吟。父子知名后,眉山直至今。
小盤承露凈鉛華,玉露依稀染碧霞。弱質幽姿娛我老,傍人籬落蔓秋花。
亂離仍再歲,未敢有吾廬。林下休官久,草間求活初。跡雖寄戎旅,心已混樵漁。吉語來何晚,將軍□素書。
智門蓮花,趙州庭柏。不用低頭,思量難得。
黃州故事今何在,漢水東流尚未窮。一世英雄爭赤壁,百年風月屬坡翁。吹簫俊發龍吟后,作賦才豪鶴夢中。二客從游雪堂夜,丹青猶與昔時同。
衣冠是處故人,不如一吳國倫。七品十年不賤,千金片語那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