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樓贈伯嚴
閉門三日天如醉,極目消魂是此樓。
弦上忽驚飛鳥逝,雨中無數遠山愁。
清時了了花猶媚,大地冥冥樹已秋。
知否匡廬煙霧里,有人袖手看神州。
閉門三日天如醉,極目消魂是此樓。
弦上忽驚飛鳥逝,雨中無數遠山愁。
清時了了花猶媚,大地冥冥樹已秋。
知否匡廬煙霧里,有人袖手看神州。
閉門三天,天色陰沉如人醉酒一般。登上此樓極目遠眺,令人黯然神傷。琴弦聲起,忽然驚得飛鳥飛逝;雨中,無數遠山仿佛含著哀愁。清平之時,花朵依舊嫵媚動人;而大地卻已在昏暗之中呈現出秋意。你可知道在廬山的煙霧里,有人袖手旁觀著神州大地的局勢。
極目:盡目力之所及。消魂:形容極度的愁苦或歡樂。
了了:明白、清楚,這里可理解為清平、明朗。
冥冥:昏暗的樣子。
匡廬:即廬山。
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閑逸的神態,也有置身事外之意。
此詩創作于晚清時期,當時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列強侵略,國內政治腐敗。詩人陳三立身處這樣的時代,對國家的命運深感憂慮。這首詩可能是他在雨中登樓,觸景生情,借景抒發對國家局勢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通過自然景象反映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晚清詩人對時代的敏銳感知和深沉思考,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異色稟陶甄,常疑主者偏。眾芳殊不類,一笑獨奢妍。
顆折羞含嬾,藂虛隱陷圓。亞心堆勝被,美色艷于蓮。
品格如寒食,精光似少年。種堪收子子,價合易賢賢。
迥秀應無妬,奇香稱有仙。深陰宜映幕,富貴助開筵。
蜀水爭能染,巫山未可憐。數難忘次第,立困戀傍邊。
逐日愁風雨,和星祝夜天。且從留盡賞,離此便歸田。
少年流落在幷州,裘脫文君取次游。
攜挈共過芳草渡,登臨齊憑綠楊樓。
庭前蛺蝶春方好,床上樗蒲宿未收。
坊號偃松人在否,餅爐南畔曲西頭。
萬朵照初筵,狂游憶少年。曉光如曲水,顏色似西川。
白向庚辛受,朱從造化研。眾開成伴侶,相笑極神仙。
見焰寧勞火,聞香不帶煙。自高輕月桂,非偶賤池蓮。
影接雕盤動,藂遭惡草偏。招歡憂事阻,就臥覺情牽。
四面宜綈錦,當頭稱管弦。泊來鶯定憶,粉擾蝶何顛。
蘇息承朝露,滋榮仰霽天。壓欄多盡好,敵國貴宜然。
未落須迷醉,因茲任病纏。人誰知極物,空負感麟篇。
吾君賢相事南征,獨宿軍廚負請纓。
燈室臥孤如怨別,月階簪草似臨行。
高墉撼鐸思巴棧,老木嘷風念野營。
殊憶好僧招不及,夜來倉卒鏁嚴城。
去年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牋怨別離。
常恐便隨巫峽散,何因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欲就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一戰便抽兵,蠻孤吉浪平。
通連無舊穴,要害有新城。
晝卒烽前寢,春農界上耕。
高樓一擬望,新雨劒南清。
日日閑車馬,誰來訪此身。
一門兼鶴靜,四院與僧鄰。
雨室墻穿溜,風窗筆染塵。
空余氣長在,天子用平人。
鄂相頃題應好池,題云萬竹與千棃。
我來已變當初地,前過應無繼此詩。
敢嘆臨行殊舊境,惟愁后事劣今時。
閑吟四壁堪搔首,頻見青蘋白鷺鷥。
瀘水斷囂氛,妖巢已自焚。
漢江無敵國,蠻物在回軍。
越雟通游國,苴哶閉聚蚊。
空余羅鳳曲,哀思滿邊云。
故國有如夢,省來長遠游。
清晨起閑院,疎雨似深秋。
宿寢書棱疊,行吟杖跡稠。
天晴豈能出,春暖未更裘。
繁總近何如,君才必有余。
身歡步兵酒,吏寫魯連書。
坐默聞鼙吹,庭班見雪初。
沈碑若果去,一為訪鄰居。
鳥觜擷渾牙,精靈勝鏌铘。
烹嘗方帶酒,滋味更無茶。
拒碾干聲細,撐封利穎斜。
銜蘆齊勁實,啄木聚菁華。
鹽損添常誡,姜宜著更夸。
得來拋道藥,攜去就僧家。
旋覺前甌淺,還愁后信賒。
千慙故人意,此惠敵丹砂。
身起中宵骨亦驚,一分年少已無成。
松吹竹簟朝眠冷,雨濕蔬飡宿疾生。
僮汲野泉兼土味,馬磨霜樹作秋聲。
相知莫話詩心苦,未似前賢取得名。
燈澀秋光靜不眠,葉聲身影客窗前。
閑園露濕鳴蛩夜,急雨風吹落木天。
城見遠山應北岳,野多空地本南燕。
明朝欲別忘形處,愁把離杯聽管弦。
王儉風華首,蕭何社稷臣。
丹陽布衣客,蓮渚白頭人。
銘勒燕山暮,碑沈漢水春。
從今虛醉飽,無復污車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