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來寺
何年梵剎開中宿,石磴躋攀紫翠重。
檻外江光回絕壁,尊前云氣薄長松。
放歌祇合招黃鵠,說法應知聽毒龍。
汗漫欲攜藜杖去,況從仙侶躡幽蹤。
何年梵剎開中宿,石磴躋攀紫翠重。
檻外江光回絕壁,尊前云氣薄長松。
放歌祇合招黃鵠,說法應知聽毒龍。
汗漫欲攜藜杖去,況從仙侶躡幽蹤。
不知哪一年這座佛寺在中宿之地建成,沿著石頭臺階攀登,周圍紫翠的山巒重重疊疊。欄桿外江水波光粼粼,與絕壁相映襯;酒杯前云氣繚繞,輕輕拂過長長的松樹。放聲高歌只應招來黃鵠,講經說法應能讓毒龍聆聽。我想自由自在地攜著藜杖離去,何況還能跟隨仙侶去探尋那幽深的蹤跡。
梵剎:佛寺。
中宿:地名。
石磴:石頭臺階。
躋攀:攀登。
紫翠:指山巒。
檻:欄桿。
尊:酒杯。
祇合:只應。
黃鵠:即黃鶴。
說法:講經說法。
毒龍:佛教故事中一種兇猛的龍,這里泛指邪惡勢力。
汗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樣子。
藜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仙侶:指志同道合的友人。
躡:追尋。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飛來寺時,被寺中的清幽環境和周圍的壯麗景色所打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或許渴望擺脫塵世的紛擾,追求一種自由、閑適的生活。
這首詩描繪了飛來寺的壯麗景色和清幽氛圍,展現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其藝術特色鮮明,意象豐富,意境深遠,在寫景抒情方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仙子吹笙醉碧桃,
鳳聲嘹亮遍林皋。
何人竊向浮邱聽,
傳得云和曲調高。
三松老人七十一,箬帽棕鞋神奕奕。座上支頤避世翁,少年走馬長安客。
長安此日車如風,十人五人衣衫同。賣術黃銀殷七七,搊箏翠袖張紅紅。
西苑樓臺飛百尺,洛陽賈人進花石。宣政門開候賜錢,杜陵日暮分曹弈。
大艑十丈封黃羅,彄環一寸如清矑。織罽先呈尚衣局,飾珰共宴賣珠胡。
二月高梁走燕九,小兒緣橦女射柳。馬客虬須笑系鞭,蛾姬輔靨呼嘗酒。
賀老琵琶李謨笛,興慶樓前初下直。曲曲新聲我輩聞,五侯宣索知何及。
玉河歸騎景陽鐘,曳縞乘勝勝日中。醉值金吾爭道過,將軍司隸與錢通。
二十年來重到此,不見當年游俠子。南陌朝催間架錢,西山夜拾回中矢。
老夫濩落復何求,寒笛江潭獨倚樓。一身結客半天下,萬里歸來空白頭。
春雨。春雨。滴到無聲更苦。紅樓酒醒天涯。相送舟前落花。
花落。花落。還較去年輕薄。春水。春水。流盡一年花淚。
綠陰明日池塘。可待重來斷腸。腸斷。腸斷。重來茜窗人澹。
憶向江樓共校讎。辭源倒峽筆難收。
酸甜苦辣成滋味,柴米油鹽數大頭。
時運轉,鬢絲稠。僭稱二老也風流。
朝陽耀采心猶壯,拄杖楓林豁遠眸。
曉露荒園,斜陽破寺,十畝螀聲啼遍。倦綠無多,生意井闌西畔。繞槿籬、蝶影還飛,近麥隴、馬蹄偏賤。怪年年、冷逐蓬蒿,閉門秋老壯心懶。
齏鹽滋味最好,記伴西風信里,莼羹菰飯。笠影鴉鋤,因甚故鄉歸晚。待青玉、一甕春深,剩黃葉、半畦霜淺。認挑燈、細雨山家,客來寒夜剪。
胡不歸哉。喜仲蔚、蓬門客到長開。茅檐月出,數灣淥水縈洄。此君誰伴,籬邊還種,老菊疏梅。惟此事,便一生足了,濁酒三杯。
自稱煙波釣叟,泛溪南小艇,獨與予偕。紅鱗網得,白墮方沽,紫芋初煨。望皋亭如帶,平橋外、人醉蒿萊。漁蓑侶,向五湖爭長,終讓于思。
魚梁沙淺鷺爭淘,
處處村田響桔槔。
一夜城西苕水下,
酒船直并小樓高。
乳源言中藏劍戟,
這僧奸里放癡憨。
西來的的意,
斫額望扶桑。
四十年前忝此除,偶因詩禍免題輿。
故交反眼炎涼異,歲月驚心露電如。
銜內條冰疑有欠,鏡中須雪摘無馀。
南州剩有隨陽雁,若比江湖易寄書。
一天膏澤下民區,此意拳拳敢自居。
欲寫吳歌誇歲好,苦無杰語愧才虛。
稍留佳客聯珠履,共酹馀觴笑曲車。
試問蘇州兩年熟,豈無名筆作農書。
層層峭石擁高臺,
就里藤蘿百道開。
身在云中天水合,
更于何處見蓬萊?
慣聽巴山杜鵑哭,
飽聞湘岸鷓鴣啼。
濃云細雨黃昏暮,
竹外傳呼滑滑泥。
討春遠過神仙宅,石級盤空躡白云。
松院鶴歸棋未散,花壇月上磬初聞。
巡廊遍讀塵墻句,剔蘚閑看石碣文。
尚有山陰劉道士,乞書遺教餉鵝群。
插云高閣控神州,午后來登最上頭。
斜日西沉鴉背紫,大江東去海門秋。
如山有約花應笑,與佛無緣客不留。
多謝僧雛供茗慣,為淹題句鎮江樓。
日者因回使,人才致一書。有懷那再寫,為況又何如。賈傅長沙國,陶公五柳廬。文章且難進,可向友朋疏。
我愛長沙國,全如洛與伊。諸公早聞道,老我謾耽詩。憶昨相追逐,何知有別離。湘西一回首,莽莽便天涯。
府谷我先契,諸公吾輩流。懸知盍簪際,頗解憶人不。蕙逐光風轉,鶯啼出谷幽。因聲煩為我,傳寫寄荊州。
想見湘西路,扶疏夏木長。佛龕鐘磬寂,書屋簡編香。破霧穿晨屨,沖風喚晚航。向居嫌是客,今夢卻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