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舊詩 其三
一聽啼鵑感不勝,
羅?蔽日隱觚棱。
麻鞋行在翻無淚,
獨向青烽哭佛燈。
一聽啼鵑感不勝,
羅?蔽日隱觚棱。
麻鞋行在翻無淚,
獨向青烽哭佛燈。
一聽到杜鵑啼叫,內心感慨不已。羅幕遮蔽了陽光,隱隱約約能看到宮殿的棱角。穿著麻鞋行走在行宮,卻反而流不出眼淚,獨自對著青色的烽火,對著佛燈哭泣。
啼鵑:杜鵑鳥啼叫,常象征悲愁。
羅?(mǔ):即羅幕,絲羅帳幕。
觚(gū)棱:宮殿的屋角瓦脊。
麻鞋行在:麻鞋,指穿著粗陋的鞋子;行在,皇帝出行所在之地。
青烽:青色的烽火,代表戰事。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國家動蕩、朝代更迭之際。詩人目睹了昔日繁華的宮殿如今的衰敗,感受到了世事的無常和國家命運的變遷,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內心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國家命運的哀傷。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今昔對比,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營造出濃厚的悲愁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特定時期文人的情感和心境。
微雨初搖飏,
風吹灑更長。
冥冥來石壁,
颯颯近秋堂。
螢火流深塹,
鸕鶿下淺塘。
吳歈當此夕,
哀切興難忘。
多雨今秋水渺然,溝溪無處不通船。山回忽得煙村路,始信桃源是地仙。閑傾清圣濁賢酒,穩泛朝南暮北風。射的山前云幾片,一秋不散伴漁翁。百年大耋龍鐘日,九月初寒慘淡天。嶺谷高低明野火,村墟遠近起炊煙。舍前舍后養魚塘,溪北溪南打稻場。喜事一雙黃蛺蝶,隨人來往弄秋光。九月山村已驟寒,看云殊怯倚闌干。一杯濁酒栽培睡,不覺春雷起鼻端。清秋又是一年新,滿眼丹楓映白蘋。海內故人書斷絕,汀洲鷗鷺卻心親。
離披殘綠不堪題,
題就還防侍女疑。
滿地落紅無一字,
怪他秋后學春姿。
日暮游西園,冀寫憂思情。
曲池揚素波,列樹敷丹榮。
上有特棲鳥,懷春向我鳴。
褰衽欲從之,路險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佇立望爾形。
風飆揚塵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夢通精誠。
人欲天不違,何懼不合并。
聞道巖州署,黃華石已多。主賓還物色,童仆競遮羅。勢必兼車載,難將一騎駝。將母同苡薏,謗起待如何。
天如水,恁冷奈何天。夢也瓊樓高處住,仙乎白雪醉中篇。裘敝又今年。
金篦導苦海,玉鏡照迷方。煮石臨階月,翻經續鼎香。眾生資慧命,大地盡慈航。不必知名姓,前身是藥王。
養禽貴養鶴,種樹貴種松。鶴本遼陽仙,松本徂徠公。君家老鶴白如雪,萬里飛翔乃所悅。君家老松青如山,百圍偃蹇那可攀。鶴兮鶴兮時高舉,上寥廓兮下滄渚。西過懸圃啄青泥,不逐鴟鸮爭腐鼠。松兮松兮但孤撐,蟠后土兮參青冥。歷諳寒暑百不變,肯與桃李爭浮榮。嗚呼此松與此鶴,閱世千年但如昨。
八荒同日月,萬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興衰還付天。
棲棲王粲賦,憤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終宛然。
泯泯莫如歸死樂,
眼中人事日喧豗。
深談直到滄桑盡,
閱世寧知孔墨哀。
孤處論交真悱惻,
千秋相望在塵埃。
床頭剩有嘔心稿,
地老天荒著此才。
故人十年長別離,
樹云千里兩相思。
愁多仗酒休辭酒,
性僻耽詩愛說詩。
哀柳秋高蟬抱葉,
疏林風緊鵲爭枝。
人生見面即良會,
只恐相期又過期。
靈柯百尺摩蒼穹,老骨斗石如青銅。
長風劃然起煙壑,戟髯怒卷霜瞳瞳。
一雙白鶴好毛羽,順風不羨黃鵠舉。
千歲歸來問城郭,南山只有松陰主。
松陰主人誕長生,持觴愛此青田卿。
何時云間騎一只,玉笙吹月上瑤京。
江梅未放枝頭結。江樓已見山頭雪。待得此花開。知君來不來。
風帆雙畫鹢。小雨隨行色。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淚痕。
欲澄爾心,用照爾面。既識爾污,爾羞自見。
我有懶庵兄,夤緣真有在。從東復過西,兩處成交代。去矣無遺恨,所欠唯睡債。難忘手足情,特來為渠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