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秀上人長安寺居言懷寄渚宮禪者
舊齋松老別多年,香社人稀喪亂間。
出寺只知趨內殿,
唯恐興來飛錫去,老郎無路更追攀。
舊齋松老別多年,香社人稀喪亂間。
出寺只知趨內殿,
唯恐興來飛錫去,老郎無路更追攀。
舊日書齋里的松樹已老,和它分別多年了。在這喪亂年間,香社里的人也稀少了。僧人出寺只知道前往內殿。只怕興致一來就乘飛錫離去,年老之人沒有途徑再去追隨攀附。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秀上人:對僧人的敬稱。
香社:指僧人的結社。
喪亂:指社會動蕩、戰亂。
內殿:皇宮中的殿宇。
飛錫:僧人出行,手持錫杖,因稱僧人游方為飛錫。
老郎:作者自指或泛指年老之人。
此詩創作于社會動蕩、戰亂時期。當時可能社會不安,人們生活受到影響,寺廟中的僧團也受到沖擊,香社人稀。詩人與秀上人交流,次韻和詩表達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時光流逝、社會動蕩,以及對僧人可能離去的無奈。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常見意象展現時代特征。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和僧人的生活狀況。
竹院蕭蕭人語空,
夜來風雨太匆匆。
侵晨獨倚闌干角,
閒數池蓮幾朵紅。
種豆山園中,土瘠豆不實。
捃收能幾何,倚杖三嘆息。
況此山下田,旱久苗葉赤。
無豆尚猶可,無禾孰供食。
已孤豐稔望,徒費耘耕力。
官吏更索租,真爾從何出。
見說古戰場,乃在松山道。
我行一過之,故壘生秋草。
時清大野閑,鳥語入晴昊。
茅屋帶疏林,煙火雜昏曉。
阡陌相鉤連,耕鑿盡地寶。
欲問往時事,居人無故老。
樂哉長子孫,世業永相保。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好惡不到處,總不在這里。
不是俊流,徒勞側耳。
嚴陵山水蓄不平,氣撼大江奔鯤鯨。此峰又如赴渴馬,勒鞍突入梅花城。
城頭歷亂姑繚曲,三百六十朵數清。何年妙手著山頂,拓地庀材筑此亭。
山已鐘靈名毓秀,合似秀名為亭名。南北峰頭齊插腳,東西湖面凈洗晴。
我來秋高氣愈爽,倪迂倪迂得共登。云路原非別有天,我欲與子御風行。
山下有泉分清濁,探原此地最上乘。此心本原證無異,濯纓濯足徒取憎。
目極江濤東流去,日落林巒猿鶴驚。山前遙指荒祠在,還當一訪嚴子陵。
共處十年真歲寒,山邊水邊相盤桓。
拶倒幾回扶不起,未嘗說著祖師關。
密庵的子是冤讎,疾燄過風第二籌。
笑里一場無折合,不容提掇轉風流。
千差坐斷路頭通,萬里鄉關一信風。
不負靈山親記莂,好音專待寄來鴻。
怪爾辭江漢,長歌入宋梁。北風吹凍野,歲晏天雨霜。
老馬棄不育,悶殺田子方。拍手笑侯嬴,捐生計不彰。
顧瞻臺闕地,寒莽但蒼蒼。攬衣斷崖口,悲風振古臺。
叫雁驚逆云,萬里天為開。雪榛覆寒莎,松殿扃馀苔。
昔人邈安在,日落寒色來。棄置勿復道,且釂黃金杯。
心期縞帶十年前,御李依劉更受廛。
坐石已能逃嘖室,束金猶喜免蒲鞭。
山林匿影無三窟,犬馬銜恩在九原。
從此覆盆長獲照,白頭驚戴兩重天。
谷鳥鳴聲滑,
山云變態新。
清渠不沒脛,
亦有浣紗人。
天凈北風高,鷹隼盤空中,意氣真雄豪。
折楊柳,鏃取董澤蒲,一試穿楊手。
再休問、愁邊鷗鷺,月冷沙昏,夢歸何處。故苑滄波,為誰綠到舊游路。石鱗風起,嗚咽作、前秋語。流水不參差,莫涴了、一分塵土。
前度。有天風瑟瑟,日夜步虛來去。新蒲細柳,問誰信、好春無主。恨雙燕、不把斜陽,細說與、碧窗煙霧。只翳鏡飛紅,遮斷凌波新步。
我思竟何屬,四海一劉蓉。
具眼規皇古,低頭拜老農。
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
他日余能訪,千山捉臥龍。
力勞效寡是窮途,贈策無人生大愚。
三刖尚迷藏櫝寶,六街幾誤脫巾呼。
味言已轉廷中轂,歸興難忘隴上鋤。
欲問死生何許是,紫煙浮處認香爐。
薄酒當茶復一中。
酒醒恰聽五更鐘。
此時情境與誰同。
愁似海風吹不斷,
心如江月照還空。
無情天地有情儂。
涼浸梧云,翠搖竹露,寫出情虛仙境。睡鴨香初,苓床繡罷,蛩吟綠階苔凈。有無數難言處,冰弦撥秋暝。
碧窗靜。按聲聲、玉徽都應,鸞鏡里、偏奈舞回只影。君自遣愁心,怕愁邊、還有人聽。
玉宇瓊樓,喚姮娥、同耐孤冷。把瀟湘哀怨,付與此時消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