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九十三首 其四十六
九月盡,十月初。
山下開田,山上開爐。
開田要博飯吃,開爐暖熱身軀。
九月盡,十月初。
山下開田,山上開爐。
開田要博飯吃,開爐暖熱身軀。
九月結束,十月剛開始。山下的人開墾田地,山上的人點燃爐火。開墾田地是為了能有飯吃,點燃爐火是為了溫暖身體。
盡:結束。
博:換取。
此偈頌可能創作于寺廟修行的環境中,當時寺廟僧人生活遵循一定的時令規律,九月十月正是農作與準備過冬的時節,反映了寺廟日常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詩人或許在這樣的環境中有感而發。
這首偈頌主旨是展現質樸的生活場景和目的,特點是語言直白、意境平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偈頌這種文學形式簡潔明快、貼近生活的特點。
昔聞生澗底,今見起毫端。
眾草此時沒,何人知歲寒。
豈能裨棟宇,且貴出門闌。
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難。
十年離亂后,此去若為情。
春晚香山綠,人稀豫水清。
野陂看獨樹,關路逐殘鶯。
前殿朝明主,應憐白發生。
湖上千峰帶落暉,
白云開處見柴扉。
松門一徑仍生草,
應是仙人向郭稀。
秋暮之彭澤,籬花遠近逢。
君書前日至,別后此時重。
寒夜江邊月,晴天海上峰。
還知南地客,招引住新豐。
骨肉天涯別,江山日落時。
淚流襟上血,發變鏡中絲。
胡越書難到,存亡夢豈知。
登高回首罷,形影自相隨。
早晚悟無生,頭陀不到城。
云山知夏臘,猿鳥見修行。
地僻無溪路,人尋逐水聲。
年年深谷里,誰識遠公名。
訟堂寂寂對煙霞,五柳門前聚曉鴉。
流水聲中視公事,
可惜陶潛無限酒,不逢籬菊正開花。
秋城臨古路,城上望君還。
曠野入寒草,獨行隨遠山。
授人鴻寶內,將犬白云間。
早晚燒丹罷,遙知冰雪寒。
絕頂茅庵老此生,
寒云孤木獨經行。
世人那得知幽徑,
遙向青峰禮磬聲。
靈臺暮宿意多違,
木落花開羨客歸。
江海幾時傳錦字,
幸得漢皇容直諫,
憐君未遇覺人非。
積水與寒煙,嘉禾路幾千。
孤猿啼海島,群雁起湖田。
曾見長洲苑,嘗聞大雅篇。
卻將封事去,知爾愛閑眠。
國有非常寵,家承異姓勛。
背恩慚皎日,不義若浮云。
但使忠貞在,甘從玉石焚。
竄身如有地,夢寐見明君。
梅花嶺里見新詩,感激情深過楚詞。
平子四愁今莫比,才子風流定難見,湖南春草但相思。
聞君作尉向江潭。
吳越風煙到自諳。
客路尋常經竹徑,
惟有夜猿啼海樹,
思鄉望北意難堪。
皂蓋春風自越溪,
獨尋芳樹桂陽西。
遠水浮云隨馬去,
萬里相思在何處,
九疑殘雪白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