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洋溪
重九已過五日強,菊花消息在茅堂。
江山此處無兵馬,紅紫階前正艷陽。
甲子差年皆慶歷,永和一會盡清狂。
籬邊不惜分攜去,借得寒镵木柄長。
重九已過五日強,菊花消息在茅堂。
江山此處無兵馬,紅紫階前正艷陽。
甲子差年皆慶歷,永和一會盡清狂。
籬邊不惜分攜去,借得寒镵木柄長。
重陽節已過去五天多了,茅堂處傳來菊花的消息。這地方的江山沒有戰亂紛擾,臺階前紅紫花朵正沐浴著艷陽。年份雖有差異但都如慶歷年間般安穩,眾人相聚如永和雅集一樣盡情清狂。我毫不吝惜地從籬邊挖走菊花,借了把長木柄的寒镵。
重九: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茅堂:茅草蓋的堂屋。
甲子:指年份。差年:年份有差異。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
永和:東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有蘭亭雅集。
分攜:挖走、帶走。
寒镵(chán):一種刺取草根的農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無兵馬’推測當時當地處于和平環境,詩人可能在重陽節后幾日與友人相聚,看到菊花盛開等景象有感而發,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下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和平生活的美好與聚會的歡樂。特點是語言平實,意境閑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和平的向往與享受生活的態度。
來何棲棲去草草,送君再出長安道。柳條不似昔年青,秋氣真隨故人老。
君將入仕游未倦,我欲著書心已槁。不忘溝壑守窮乏,恥向妻孥說溫飽。
年來自許黏壁枯,相對猶憐擇枝繞。君身木彊氣不屈,神鬼揶揄百端擾。
高才易竭須善繼,美譽難勝貴終保。千金屢散身枉勞,萬卷重開歸及早。
孺人稚子入鄉夢,淚灑鐙檠客懷渺。陶潛醉語醒者恕,杜甫登床貴人惱。
家無儋石豈得住,主客初心亦難曉。敝裘羸馬天蒼茫,投轄傾囊事縹緲。
漫拋心力繡平原,誰出黃金鑄賈島。卅年故舊幾人存,千里關山何處好。
布帆安穩浩歌還,回首交游跡如掃。
一彈指頃醒春夢,俄然驟驚吾老。荔子灣頭,相思樹底,課罷欣同吟嘯。花光永耀。愛照海騰天,醉瞻云表。暑往寒來,寸懷難忘夢緣巧。
涼風天末乍起,記樓船去遠,憑檻凝眺。桃李新陰,弦歌舊業,齊唱陽春高調。情殷思渺。便換了嬌妝,鏡中曾到。問訊何如,一枝春更好。
茆屋蒼苔豈有春,
翛然曾不步逡巡。
自家淪落猶難管,
只管吹香與路人。
亭高未涉意先申,五馬同來卻報春。
一笑孰知今在旅,茲游端不厭居塵。
分張好景因人重,排拶佳篇逐日新。
我是東州西上客,也來吟作社中人。
酒杯停,人語細。月午繡簾垂地。
收玉鈿,捲羅衣。海棠憔悴時。
清漏斷,回腸轉。誰道秋宵更短。
才半晌,又三更。疏燈聞雁聲。
吹落燕銜花絮。著意留他住。簾櫳斜入復飛來,凝眸乍,已隨春暗去。
欹枕小眠驚起,沒個安排處。剔勻殘穗又燈花,郎歸也,正蕭蕭暮雨。
折柳還思北上年,俄聞歸櫬已新阡。素車白馬追何及,吊鶴啼鵑意惘然。
幽闥月寒疏桂影,清門風靜掃榆錢。彌留正在黃梅路,魂去應歸五祖禪。
消渴那堪驛路塵,茂陵多病竟沉淪。豈無浩氣騎箕尾,亦有遺編泣鬼神。
校士粵西虛憲府,修文地下待詞臣。從今白社詩筒斷,郢曲誰當屬和人?
忽憶滄洲去,何心漢節持。上書期得請,勇退復奚疑。
用舍非吾事,榮枯自彼時。疾風勁草見,松柏歲寒知。
貳卿辭郡日,刺史乞身年。往事甑已墮,歸來璧顧全。
坐令頹俗振,未覺古人賢。白鷺思高舉,琵琶有直弦。
桐鄉曾作令,使者復乘車。風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此聲聞舊矣,今日見歸歟。祇恐功名事,毋庸遽舍諸。
粗識詩中趣,翻憐筆下難。中流疑失楫,遠舉慮摧翰。
起我七十病,蘄公九轉丹。韓豪非所敢,曾未到郊寒。
不會禪,也住院。
旨的全無,種田博飯。
大笑接□白云瞎漢,無端帶累遍地兒孫。
至今東西不分,南北不辨。
嘈雜乘陰雨,跳梁占廢池。
張唇誰不厭,磔腹帝寧私。
足踏銀床險,身蒙錦襖癡。
世方多吻士,吾有感于斯。
習家池館足留連,十丈重開玉井蓮。
清影半搖朱幕外,暗香微動綠漪前。
披襟北海渾無暑,對酒南薰恰有緣。
自別周郎誰是主,勞心空寄愛蓮篇。
山南勢盤郁,開豁獨斯宇。
中天置茅屋,上與祝融伍。
階下俯眾峰,窗間括南土。
夜冥江火近,日出寒檐雨。
托宿此最高,終身未更數。
阮公識最密,至慎似埋照。登高懷永嘆,曠觀托長嘯。
陶令解形神,飲酒復歌妙。北窗傲羲皇,南山展游眺。
共抱千古心,還韜至人曜。余懷愧虛白,彼美孰同調。
庭樹含幽姿,奇芬艷初發。秋風吹裊裊,生意還銷歇。
絕代有蛾眉,皎潔似團月。高義悵不諧,良辰恐沈沒。
偃蹇華年衰,此情竟誰達。灌夫壯烈士,少小負奇志。
揮劍敵胡兵,咄嗟復仇計。使酒非所病,罵座獨豪氣。
生平薄田鼢,豈識有權貴。不學鄙夫等,反覆趨勢利。
西京重功名,節操久不舒。衛霍事權富,孔匡亦迂儒。
惟有蓋次公,忠國真丈夫??犊芯瓶?,許伯誰能拘。
眾賓既歡聚,仰屋長欷歔。閱人朱門內,嘆息傳舍居。
諸老定交早,群兒驚見稀。
功名身韞櫝,翰墨世傳衣。
龜壽前占夢,鷗盟晚息機。
吳頭耆舊盡,搔首送斜暉。
藍尾酒香寒禁火,擔頭餳熟軟膠牙。
可憐前日清明雨,悔不來停下澤車。
隨地編籬鋪石子,隔軒栽竹映窗紗。
催人節物春光老,墮盡柳綿開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