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宿石井 其二
廿年曾宿溪山路,枕上仍前徹夜風。
清氣不容塵外慮,好詩多在月明中。
花前聞鳥聲偏亂,兵后持杯淚易濃。
珍重西窗書甲子,續游何日剪燈紅。
廿年曾宿溪山路,枕上仍前徹夜風。
清氣不容塵外慮,好詩多在月明中。
花前聞鳥聲偏亂,兵后持杯淚易濃。
珍重西窗書甲子,續游何日剪燈紅。
二十年前我曾在這溪山路上留宿,如今枕上依舊是整夜的風聲。清新的氣息容不下塵世之外的憂慮,美妙的詩句多在明月照耀中產生。在花前聽到鳥叫聲格外雜亂,經歷戰亂后舉杯時淚水容易涌流。要珍惜西窗記錄的日子,不知何日能再剪燭燈花繼續同游。
廿年:二十年。
塵外慮:塵世之外的憂慮。
兵后:指經歷戰亂之后。
書甲子:記錄日子。
剪燈紅:源自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指親友相聚夜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兵后”可推測是在經歷戰亂之后。詩人故地重游,回憶起二十年前的經歷,結合戰亂后的社會現狀和自身心境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過往的追憶、對現實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許。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在特定時代的個人情感體驗。
君逐云山去,人間又絕蹤。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鐘。
秋盡草蟲急,夜深山雨重。
平生心未已,豈得更相從。
一忝鄉書薦,長安未得回。
年光逐渭水,春色上秦臺。
燕掠平蕪去,人沖細雨來。
東風生故里,又過幾花開。
何處不相思,相逢還有時。
交心如到老,會面未為遲。
苦學緣明代,勞生欲白髭。
唯君一度別,便似見無期。
相識未十日,相知如十年。
從來易離別,此去忽留連。
路險行沖雨,山高度隔天。
難終清夜坐,更聽說安邊。
去去把青桂,平生心不違。
更蒙蓮府辟,兼脫布衣歸。
霽岳明殘雪,清波漾落暉。
無窮幽鳥戲,時向棹前飛。
見說海西隅,山川與俗殊。
宦游如不到,仙分即應無。
瀑布當公署,天臺是縣圖。
遙知為吏去,有術字惸孤。
藜杖山中出,吟詩對范家。
相知從海嶠,寄食向京華。
名宦成何報,清眸未縱賒。
臨邛夢來往,雨雪滿褒斜。
高科終自致,志業信如神。
待得逢公道,由來合貴身。
秋歸方覺好,舊夢始知真。
更想青山宅,誰為后主人。
白社思歸處,青門見去人。
鄉遙茂苑樹,路入廣陵塵。
海日潮浮曉,湖山雪露春。
猶期來帝里,未是得閑人。
每日得閑吟,清曹闕下深。
因知遙夜坐,別有遠山心。
蕓細書中氣,松疏雪后陰。
歸時高興足,還復插朝簪。
論交雖不早,話別且相親。
除卻棲禪客,誰非南陌人。
半生都返性,終老擬安貧。
愿入白云社,高眠自致身。
為客得從容,官清料復重。
海崖歸有業,天目近何峰。
是處通春棹,無村不夜舂。
馬卿夸貴達,還說返臨邛。
天際蜀門開,西看舉別杯。
何人不異禮,上客自懷才。
夜澗青林發,秋江淥水來。
臨邛行樂處,莫到白頭回。
蒼蒼山閣晚,杳杳隙塵秋。
偶上多時立,翻成盡日愁。
草平連邑動,河滿逐江流。
下視窮邊路,行人在隴頭。
白馬游何處,青樓日正長。
鳳簫拋舊曲,鸞鏡懶新妝。
玄鳥深巢靜,飛花入戶香。
雖非竇滔婦,錦字已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