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送友人東歸
白社思歸處,青門見去人。
鄉遙茂苑樹,路入廣陵塵。
海日潮浮曉,湖山雪露春。
猶期來帝里,未是得閑人。
白社思歸處,青門見去人。
鄉遙茂苑樹,路入廣陵塵。
海日潮浮曉,湖山雪露春。
猶期來帝里,未是得閑人。
我在白社思念著歸鄉之處,在青門送別離去的友人。友人的故鄉遙遠,那里有茂苑的樹木,前行的路通向廣陵的風塵。海上朝陽隨著潮水涌起,湖光山色在春雪中顯露生機。還期望友人再來京城,此時他并非能清閑之人。
白社:地名,在今河南洛陽東,多用來代指隱士所居之處。
青門:漢長安城東南門,后泛指京城東門。
茂苑:本為古苑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這里代指蘇州。
廣陵:今江蘇揚州。
帝里:指京城長安。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詩人在長安為官或游歷期間,友人要東歸故鄉,詩人在長安東門送別友人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詩人與友人之間情誼深厚,故寫下此詩表達送別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友人的歸鄉之路,情感真摯動人,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一賦何當敵兩京,
也知土木費經營。
濁漳確是無情物,
流盡繁華只此聲。
今春有客洛陽回,
曾到尚書墓上來。
見說白楊堪作柱,
爭教紅粉不成灰。
綺席花間列,歌舟葉底穿。
清秋翻妙曲,白雪賦新篇。
舊賞渾無厭,茲來更有緣。
不知今夜月,猶得照潺湲。
雁陣聲中百卉彫,深叢葉葉逞紅嬌。
濃妝可有秋娘妒,艷質偏于老圃饒。
生似雞皮年少日,啼殘鵑血可憐宵。
人情競說春光好,如此容顏豈寂寥。
棲賢橋下水流沙,
開了菖蒲幾度花。
想得老師無別事,
亂云晴日補袈裟。
乘興登臨別有情,倚欄風物更澄清。
云開落木千山遠,日射晴湖一道明。
細數征帆知客過,閑看飛鳥覺身輕。
無邊煙水堪終老,何必區區世上名。
帝圖綿永合無涯,天降真人動魯沙。
兩奉離明來繼業,久膺舜養似重華。
徽音遠過周文母,儉德深懲漢外家。
仙仗忽遙靈寢閉,悲風空引戟幡斜。
老入新年健,春逢小雨晴。
偶因尋酒去,又作繞村行。
塘水蒼鵝戲,郊原黃犢鳴。
閑身有樂事,倚杖看農耕。
我愛珠江好,風光入嶺偏。帆飛蝌斗水,杖倚鷓鴣天。穗石仙蹤古,花田粉澤妍。扶胥望不極,身在海云邊。
我愛珠江好,天南接大洋。山家蠔壁峙,海市鱟帆揚。酒雜檳榔醉,茶勻茉莉香。最宜新雨后,炎暑變清涼。
我愛珠江好,駢羅雜卉多。叢篁迷澀勒,異果熟波羅。火米生黎貢,蕉紈細馬馱。木蘭新艇子,溪女唱蠻歌。
我愛珠江好,清娛事事幽。名香散東莞,佳硯采端州。水驛梅花晚,山村荔子秋。新來解蠻語,倚樹聽鉤辀。
落葉絕行蹤,
隨意披疏筱。
龍氣動喬木,
空潭無猿鳥。
湖水平堤炎雨歇,風吹楊柳棹歌發。居人情重遠相送,君向長安我游越。
鼓枻中流自此行,方舟并渡江浪平。驛鐙夜泊云陽郭,戍火朝明鐵甕城。
廣陵到日停舟處,南北迢遙各異路。代馬還嘶塞北煙,越禽自托天南樹。
只今已見鯨鯢戮,薄海銷兵佩黃犢。時清豈合樂丘園,親老還須營斗祿。
日下翱翔多故人,紛紛先據要路津。致身遲速各有會,莫以外吏傷沈淪。
酌君卮酒君努力,前路悠悠漫成憶。庚勝山頭少應飛,燕昭臺上空秋色。
《驪駒》催發不可留,后會須經春復秋。兄弟相思五千里,江湖此去一孤舟。
圣君寵厚龍頭選,
慈母恩深白發垂。
君寵母恩俱未報,
酒如為患悔何追。
馬鳴夜火戒征車,北出居庸去路余。
云勢九邊臨塞慘,雪痕三月冒沙虛。
民耕斷磧時登粟,官坐空衙或藝蔬。
隔面十年家萬里,莫驚相視鬢斑如。
竹冷苔凄閒小院。塵滿銀瓶,月滿雙團扇。江上峰青人不見。鮫房珠串今應剪。
六六闌干都拍遍。燕去釵梁,鳳去菱花面。蓬水蓬山清又淺。回生仙草風吹斷。
種柳河干比《伐檀》,
黃流今已報安瀾。
可憐一路青青色,
直到淮南總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