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慈憲肅皇太后挽辭
懿范存遺詔,香塵守浣衣。
中天扶日上,西邸引龍歸。
方慰人寰望,那知輦路非。
仁恩和夜月,千古在慈闈。
相門陰德遠,天妹儷周文。
還政前期速,求賢內助勤。
仙丹猶訪道,金闕已乘云。
紫極空回首,虞號慘日曛。
聽斷簾方捲,遺留事已傳。
繼承知有后,建立許誰先。
救弊趨中道,論功列上仙。
九重空怨慕,霜露鳳臺前。
懿范存遺詔,香塵守浣衣。
中天扶日上,西邸引龍歸。
方慰人寰望,那知輦路非。
仁恩和夜月,千古在慈闈。
相門陰德遠,天妹儷周文。
還政前期速,求賢內助勤。
仙丹猶訪道,金闕已乘云。
紫極空回首,虞號慘日曛。
聽斷簾方捲,遺留事已傳。
繼承知有后,建立許誰先。
救弊趨中道,論功列上仙。
九重空怨慕,霜露鳳臺前。
美好的風范留存于遺詔之中,她仍保持著浣洗衣物的簡樸。曾如在中天輔佐太陽升起(輔助帝王),如今卻在西邸引領龍歸(去世)。剛剛滿足天下人的期望,怎料車駕已不再經過(她已離世)。仁慈的恩德如夜月般柔和,永遠留在皇太后的居所。出身相門陰德深遠,貴為天家之妹賢德可匹配周文王。歸還政權迅速,尋求賢才輔助勤勉。還在尋求仙丹訪道,卻已乘云登金闕(去世成仙)。空對皇宮回首,哀號中夕陽慘淡。垂簾聽政剛結束,遺留之事已傳揚。知繼承有人,確立儲君誰敢爭先。糾正弊端遵循中庸,論功績可列上仙?;蕦m徒留怨慕,鳳臺前滿是霜露。
懿范:美好的典范。
遺詔:帝王或皇后臨終前的詔書。
浣衣:洗衣,指簡樸的生活習慣。
中天扶日:比喻輔佐帝王(日象征君主)。
西邸引龍歸:指皇太后去世,龍歸為升天的婉稱。
輦路非:車駕不再經過,代指離世。
慈闈:皇太后的居所,代指皇太后本人。
相門:指家族世代為相,地位尊貴。
陰德:暗中積累的善行。
天妹:帝王之妹,此處指皇太后的尊貴身份。
儷周文:賢德可與周文王匹配,典出《詩經》贊后妃之德。
還政:歸還政權給皇帝。
內助:輔助帝王處理政務。
金闕乘云:婉指去世登仙。
紫極:指皇宮。
虞號:哀痛的哭號。
聽斷簾捲:結束垂簾聽政。
救弊趨中道:糾正弊端遵循中庸之道。
上仙:成仙,婉指去世。
九重:代指皇宮。
霜露鳳臺:鳳臺邊的霜露,烘托哀痛氛圍。
此詩為北宋欽慈憲肅皇太后(神宗皇后向氏)去世后所作挽辭。向氏在哲宗、徽宗朝曾參與朝政,以賢德、簡樸著稱,去世后群臣作挽辭以表哀悼。詩中回顧其生平美德與功績,表達深切追思。
此詩為欽慈憲肅皇太后挽辭,通過贊頌其賢德風范(簡樸、輔政、求賢、還政)、卓越功績,表達深切哀悼。詩中融合敘事與抒情,語言莊重,展現皇太后的崇高形象及離世帶來的哀痛,是對其生平的高度總結與追思。
動境徧娑婆,以之成逼迫。安心一處坐,從是虛生白。
逼迫何逼迫,膏火煎魂魄。虛白何虛白,廣教揚孤翮。
良哉靜者心,四海猶為窄。匹彼在動士,天地何遼隔。
故茲審觀究,二者俱介僻。棄彼而奔此,安得有深益。
樂者自何至,苦者自何適??鄻吠w,由夫征路陌。
路陌茍不征,躭躭本家宅。昔未厭瓦礫,今豈重金璧。
金璧有所重,瓦礫未可擲。瓦礫謂金璧,殺盜應非逆。
金璧謂瓦礫,圣賢失蹤跡。金璧而金璧,瓦礫而瓦礫。
苦樂各平等,法法無假借。大空離眾念,真實無改易。
樂而無樂相,苦亦無苦跡??鄻吠?,心門廣開辟。
龍吟而鳳鳴,天淵發金液。人不念諸道,饑口枉求食。
一也及夫此,曹溪稱上客。因思賢圣人,不寐徹殘夕。
時哉各勉旃,升沉在咫尺。
坐上柴桑墟落煙,眼中百里舊山川。
候門稚子似無恙,三徑巾車人絕憐。
尚友當須今逸少,丹青寧復老龍眠。
流傳匪獨遺怡玩,端使懦夫懷凜然。
蕊珠妙言,字照編簡。
云霾三館,其人則遠。
世衰道喪,完節者鮮。
臨終之嘆,作世和篇。
飄飄飖飖楊柳花,紅紅赤赤遠天霞。
屈屈曲曲龍門路,僻僻靜靜野僧家。
尚不心頭懷勝解,誰能劫外筭河沙。
休糧方子齋兼粥,任運還鄉苦澀茶。
紅紫春爭妍,那復俟秋宰。
茲花如端人,凌飆振輝彩。
英英剪輕云,粲粲絡珍琲。
天清月色留,日淡霜華在。
高標比松竹,芳氣壓蘭茝。
飄零飫夕餐,韡韡富晨采。
中有神仙滋,收功逸而倍。
調丹雜樗楮,服之毋豫怠。
能駐好容顏,延齡向千載。
事著抱樸書,劉生豈予紿。
杰閣龍樓依翠微,中秋午夜望清輝。
桂枝委地三千尺,柏影垂壇四十圍。
簫鼓或疑風雨下,云霞猶想錦帆飛。
只今井臼依然在,不見歸來丁令威。
天得一,斗牛女虛危室畢。地得一,草木山河并土石。君得一,上下四維無等匹。
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明光的歷。
有歡榮,有愁戚?;蛟┯H,或順逆。富且貴,貧且乞。
萬樣千般誰運為,空谷之聲隨應出。
鴛鴦繡了任君看,不露金針太綿密。
褒禪奉勸各回頭,莫待臨行卻啾唧。
識取摩訶般若光,萬古悠悠是今日。
平生徒說追風足,厭見駑駘飽芻粟。
劉侯為出二馬圖,緬想權奇在坰牧。
本朝不伐大宛城,公初得之無乃驚。
胡沙燕山在吾目,短草落日低邊明。
雄姿忽作風動壁,意氣騰驤欲無敵。
前者驕矜后者馳,信矣能先鳥疾飛。
圉人亦復神超然,亮作俗肉勤加鞭。
吁嗟駿骨世定有,良樂不逢長棄捐。
欲識坦然老,乃是龍門人。
聲名落四方,坐臥今十春。
會見移庵去,何妨邈形真。
平生香火緣,對比即神通。
尺五城南客,能過仲蔚居。
煙霏深寂歷,云樹晚扶疏。
老去一無著,詩成百不如。
喜無招隠作,仍免絕交書。
昔日經由一夢同,高樓雖在舊游空。
東流不改當年水,白首已成今日翁。
梁苑衣冠共黃壤,隋堤楊柳幾春風。
扁舟莫負南來興,咫尺吳松落眼中。
琴書收拾去,回首謝禪關。
紫紹搜裼切,青云咫尺間。
子牟趨魏闕,文靖起東山。
共約重游日,春風晝錦還。
在昔香山老,水友而竹師。心虛是師道,性靜友亦宜。
孰謂物理妙,乃為高賢資。佳哉隴西子,結屋溪之湄。
溪上亦何有,有竹如在淇。涓涓峙寒碧,澄澄燭須眉。
微風一披拂,雜佩聲參差。俄頃萬籟寂,粹然淡余姿。
可但子師友,我方師友之。未到三嘆息,徒勞形夢思。
柳繞平湖綠映堤,欄干人靜夕陽遲。
歸鴉欲盡千林暝,白鳥飛來一段奇。
短發緣愁分壯志,斷云含雨入新詩。
不堪更作懷人恨,歌罷竹枝成別離。
當年誰為裹玄黃,潮打孤城草木荒。
華表竟無新信息,斷碑空有碎文章。
云埋紫蓋峰何在,煙鎖青田道正長。
遙想華亭披道氅,夜隨明月過錢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