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湖口
江湖分兩路,此地是通津。
云凈山浮翠,風高浪潑銀。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為鄰。
俯仰煙波內,蜉蝣寄此身。
江湖分兩路,此地是通津。
云凈山浮翠,風高浪潑銀。
人行俱是客,舟住即為鄰。
俯仰煙波內,蜉蝣寄此身。
長江和鄱陽湖在此分作兩路,這里是交通要道。天空晴朗無云,青山翠綠仿佛漂浮著;風勢很大,波浪翻涌好似潑灑著銀花。行人都是漂泊的旅客,船只停下就成了近鄰。我在這煙波浩渺中俯仰,感覺自己如蜉蝣般寄身于此。
通津:交通要道。
蜉蝣:一種昆蟲,壽命短暫,這里比喻人生短暫、渺小。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漂泊途中經過湖口,湖口是長江與鄱陽湖交匯之處,交通要道,人來人往,詩人在此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漂泊之感和對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旅途和人生的思考。
芬佩搴蘭,銖衣散錦,到眼墨云交絢。飄燈珠箔,佇月晶簾,銷得燕愁鶯惋。不信人天感多,搗麝猶香,拗蓮難斷。恁風流也稱,玉臺新序,衍波傳遍。
京國事,井華朝汲,秋水宵吟,法曲紅簫親按。去年元夜,佳節重陽,南宋倩魂還見。艷絕珊株網闿,百衲補琴,九華裁扇。聽瑤空、笙鶴風高,花外綺霞吹滿。
舌耕初放暇,已是賣聯時。
履襪新正計,工謀潤筆資。
幸值高秋霽,何愁蜀道難。顧瞻知國念,跋涉為親歡。露菊沿江熟,風林過棧寒。故園如有夢,應在五云端。
翰苑飛名久,梁園接席初。文談白日下,涼露碧林疏。劍閣天真險,巴山錦不如。饌親知盡樂,日日有姜魚。
飲暮不歸去,繁臺秋正深。侍臣軒偶遇,驄馬酒同臨。去國三川路,停云萬里心。西南雁不到,吾遲尺魚音。
長相思,意遲遲。
離人心事亂如絲。
酸辛事,有誰知。
愁來拚一睡,醒罷又成癡。
念君身漸瘦,不似在家時。
玉關芳草黏天碧。春風萬里思行客。
驕馬向風嘶。道歸猶未歸。
南云新有雁。望眼愁邊斷。
膏沐為誰容。倚樓煙雨中。
玉鏡當壚好,珠江打槳過。
隔窗啰唝曲,聯袂蹋搖歌。
帶結鴛鴦鳥,杯鏤鸚鵡螺。
從來南海俗,煙月作場多。
內省催班立御廊,
紫宸朝退侍君王。
尚宮直筆呈章奏,
一縷金猊繞殿香。
西齋吾所愛,一徑綠蘿深。
終日聽新鳥,令人忘故林。
地偏無客到,山潤有苔侵。
禍患須安命,優游不廢吟。
飄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計左。
才人老去例逃禪,問割到、慈恩真個。
吟詩也要,從軍也要,何處宗風香火。
少年三五等閑看,算誰更、驚心似我。
舊雨留煙飾短垣,
淺沙催水撼衡門。
旗簾動眼新迎客,
?稏關心故弄孫。
好事堆堆疊疊來,不須造作與安排。落林黃葉水推去,橫谷白云風卷回。寒雁一聲情念斷,霜鐘才動我山摧。白楊更有過人處,盡夜寒爐撥死灰。
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我腳何似驢腳,往事都來忘卻。人人盡有生緣,個個足方頂圓。大愚灘頭立處,孤月影射深灣。
會不得,見還難,一曲漁歌過遠灘。雞啼曉月,狗吠枯椿。只可默會,難入思量。看不見處,動地放光。說不到處,天地玄黃。撫城尺六狀紙,元來出在清江。分明話出人難見,昨夜三更月到窗。
風吹茆茨屋脊漏,雨打阇黎眼睛濕。憑么分明卻不知,卻來這里低頭立。
久病未嘗推木枕,人來多是問如何。山僧據問隨緣對,窗外黃鸝口更多。
四百峰頭紫氣濃,相期跨鶴御泠風。
脂車自是王程急,臥轍還憐野老同。
吹笛關山秋正半,繞枝烏鵲月初中。
臨岐欲駐彝門駕,可向江頭問桂叢。
孤鷹奮迅秋雨前,老熊怒觸蒼崖顛。
獰姿猛態真奇物,斂翼共聆清澗泉。
乃知畫者寄深臆,英雄聽諫良難得。
文皇不作魏公老,展卷令人增慨息。
冷冷清清,參橫月落。夢魂顛倒人如醉。可憐小婢正酣眠,模糊猶認兒安睡。
重剔殘燈,幾番憔悴。漏聲滴向心頭碎。霜冷露白不知寒,和它蠟炬垂雙淚。
嶕峣。單椒。誅茅。托而逃。誰招。千年故丘還其巢。
白頭心事飄蕭。歌且謠。把臂舊漁樵。說此中幾人我曹。
令威去后,無夢歸遼。幼安涕淚,消與白衣皂帽。
山有木而風號。海有涯而波滔。思君無暮朝。心同媒何勞。
斗柄帶招搖。望京樓望天泬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