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林君衛
春風三度客瓊臺,春去春來共把杯。此別便隨春去也,春來秪是寄書來。
連宵風雨尚聯床,乍聽荒雞便束裝。他夜夢魂還到此,故人門巷最難忘。
去去山程復水程,離魂消盡子規聲。布帆雖趁南風穩,恨不同君詠月明。
九州行盡涉珠厓,白發毿毿事事乖。歸去幸留吾舌在,一區田畝尚縈懷。
春風三度客瓊臺,春去春來共把杯。此別便隨春去也,春來秪是寄書來。
連宵風雨尚聯床,乍聽荒雞便束裝。他夜夢魂還到此,故人門巷最難忘。
去去山程復水程,離魂消盡子規聲。布帆雖趁南風穩,恨不同君詠月明。
九州行盡涉珠厓,白發毿毿事事乖。歸去幸留吾舌在,一區田畝尚縈懷。
春風三度吹過,我客居瓊臺;春去春來,我們總共舉杯暢飲。此次離別便隨春天一同離去,待到來年春天,只能通過書信互訴衷腸。連夜風雨中我們還同床共話,剛聽到荒雞報曉就急忙整理行裝。他年夜晚我的夢魂還會回到此處,友人門前的巷陌最是難以忘懷。你此去山一程水一程,離別的愁緒被杜鵑的悲啼消磨殆盡。雖然船帆乘著南風穩穩前行,只恨不能與你共賞明月吟誦詩篇。遍歷九州遠涉珠崖,如今白發紛披事事不順。幸而歸去時還能保留言語自由,那一方田畝仍讓我牽掛不已。
瓊臺:泛指美好的居處,此處或指客居之地。
把杯:舉杯飲酒。
荒雞:半夜不按常規啼叫的雞,古時視為不祥之兆,此指黎明前的雞鳴。
子規:杜鵑鳥,啼聲悲切,常象征離別愁緒。
珠厓:即珠崖,古郡名,治所在今海南瓊山,代指偏遠之地。
毿毿(sān):形容毛發細長,此處指白發紛披。
吾舌在:用典,指未因直言獲罪,仍能保留言語自由。
一區田畝:一小塊田地,代指歸田之愿。
詩作或為詩人客居瓊臺期間,與友人林君衛多次相聚后分別時所作。詩中提及“九州行盡涉珠厓”,或暗示詩人曾游歷偏遠之地,此時面對離別,既感人生漂泊(白發毿毿事事乖),又懷歸田之愿(一區田畝尚縈懷),背景融合個人經歷與時代漂泊感。
全詩以“離別”為核心,通過春去春回的聚散、風雨聯床的細節、山程水程的遠別,層層遞進抒發深摯友情。末句“一區田畝尚縈懷”由別情延伸至人生歸趣,深化主題,語言平實而情感厚重,體現傳統送別詩的含蓄與深沉。
近傳丹詔下彤墀,夜鶴寒猿也自疑。
江上晚風終自急,山中白石最相宜。
潮生潮滅鷗先見,花落花開蝶未知。
懷玉山人如問我,爛柯山下看圍棋。
屋破深山里,門無車馬塵。
誰知青竹塢,中有白蓮人。
坐上長留客,詩中不見貧。
池塘園圃樂,花木四時春。
寂寂山陰事已塵,至今亭址尚嶙峋。
落花時節朝朝雨,插柳人家處處春。
曲水自流寒食酒,茂林無復永和人。
昭陵繭紙今何在,空有梅花點翠珉。
午睡不覺長,童子入城回。
地爐散微煙,煨芋已成灰。
獨酌無佳賓,梅花為吾開。
須臾山月高,顧影空徘徊。
天聽本非耳,形容獨費吟。
豈伊穿鑿力,能探杳冥心。
混沌開中竅,空虛納眾音。
下臨千仞險,當暑骨毛森。
寸晷場中較尺尋,榮親無路淚盈襟。
一貧誰過簞瓢巷,百口難寬兒女心。
昨夢重圓知誤喜,平生失計為工吟。
近來文體尤趨薄,古道何由可語今。
一片清閑福,山間結小廬。
此身為隠計,有地學農鋤。
午飲煎溪茗,朝羹摘野蔬。
無人知姓字,可以避征書。
不道鄴侯家,有人如伯牙。
七弦真得趣,萬卷足生涯。
石鼎時添火,銅瓶日換花。
高山流水罷,筆下走龍蛇。
風沙萬里夢堪驚,地老天荒只此情。
世上但知王蠋義,人間惟有伯夷清。
堂前歸燕春何處,花外啼鵑月幾更。
莫話凄涼當日事,劍歌淚盡血霑纓。
久不到湖邊,春風憶去年。
看來游覽地,難值艷陽天。
花柳矜新態,溪山際宿緣。
逢僧知寺近,索茗且譚禪。
幽居入翠微,樂似在松時。
野景俱成畫,山行總是詩。
黠禽爭浴水,戲鵲倒懸枝。
此意誰能識,徜徉只自知。
世人具眼知多少,見山不知云山好。
斯人背境自觀心,識破云山千萬層。
須知萬物備于我,高下散殊何往而非道。
善觀物者觀以心,目所未見心已瞭。
聞君學易多歷年,妙處能探造化先。
維艮之背不與事物對,物具一極常與此心會。
君知云山云山亦知君,是之謂行其庭不見其人。
四靈詩體變江西,玉笥峰青首入題。
舊隠乍違鷗鷺去,新篇高與簿書齊。
身閑自喜瓜期遠,俸薄還因楮價低。
摻別正逢寒食日,洞庭春淥草萋萋。
桃符頻換句難新,休對春風訴舊貧。
近日兒童談道學,幾時征詔及閑人。
山田收薄官輸在,樹雪吹殘曙色真。
慨昔巢由老巖穴,終身擊壤作堯民。
便未成名也自歸,不應猿鶴更猜疑。
冷看世事頻移局,懶與仙人共弈棋。
南渡只今惟有酒,西興臨別是誰詩。
行藏正要知時節,卻是時人未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