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同二相南出雀鼠谷
設險諸侯地,承平圣主巡。
東君朝二月,南旆擁三辰。
寒出重關盡,年隨行漏新。
瑞云叢捧日,芳樹曲迎春。
舞詠先馳道,恩華及從臣。
汾川花鳥意,并奉屬車塵。
設險諸侯地,承平圣主巡。
東君朝二月,南旆擁三辰。
寒出重關盡,年隨行漏新。
瑞云叢捧日,芳樹曲迎春。
舞詠先馳道,恩華及從臣。
汾川花鳥意,并奉屬車塵。
這里是諸侯曾設險據守之地,太平盛世圣主前來巡游。春神在二月蒞臨,皇帝的旌旗簇擁著日月星三辰。嚴寒在重重關卡盡頭消散,隨著計時的漏刻新的一年已至。祥瑞的云朵簇擁著太陽,芬芳的樹木曲折著迎接春天。歌舞贊頌聲先于皇帝車駕在馳道響起,皇帝的恩澤惠及隨從之臣。汾川的花鳥情意,都追隨著皇帝的車駕。
設險:設置險阻。諸侯地:古代諸侯分封之地。
承平:太平。圣主巡:指皇帝巡游。
東君:春神。朝二月:指二月來臨。
南旆:皇帝向南的旌旗。三辰:指日、月、星。
重關:重重關卡。
行漏:古代計時的漏刻。
瑞云:祥瑞之云。
馳道:皇帝行駛的道路。
恩華:皇帝的恩澤。從臣:隨從之臣。
屬車塵:皇帝車駕的塵土,代指皇帝。
此詩為奉和皇帝之作。在太平時期,皇帝外出巡游,詩人作為臣子,為了附和皇帝的興致和展現對皇帝的尊崇而創作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國家政治穩定、社會繁榮的時期。
這首詩是典型的應制詩,主旨是歌頌圣主和太平盛世。其特點是語言華麗、格調莊重。在文學史上,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風貌。
丹鼎飛煙鶴繞林,
開爐竟爾失黃金。
主人自恨無奇福,
辜負神仙一片心。
風景前年異,傷心此夜多。
有人臨水榭,猶喜看星河。
涼信霓裳冷,秋聲月佩過。
瓊樓歸遠近,仙桂老巖阿。
精藍結搆碧云間,清夜優游樂意關。
仙境乍看松郁郁,龍泉時瀉水潺潺。
參差四面高峰繞,皎潔中天片月彎。
獅口猶傳無盡意,鐘聲響徹萬山間。
欲雨猶未雨,登臨去復疑。
新詩愁對客,濁酒須應時。
煙云供慘澹,霜露覺蕭森。
籬菊知饒笑,秋山一片心。
中原滿目起干戈,血雨腥風嘆奈何。
峰刃林矛疑地府,蠻荒荊棘伏森羅。
魑魅魍魎玩傀儡,狐貉豺狼逐一窠。
安得橫磨三尺劍,立時斬盡眾妖魔。
節逢寒露風初凜,景入秋深山色臞。
欲就閭閻訪隱逸,恐驚村巷罷傳呼。
叢花作伴堪乘興,斗酒相須不用沽。
借問東君誰得似,賢哉廣受漢農夫。
白水連天九澤渾,
平田五月獻龜紋。
北人未識黃梅雨,
千里爭占赤土云。
何年撐空荒,截置珊瑚樹。
長日燦朝霞,芙蕖挹新露。
與子別來久,相思日幾回。有時成邂逅,多是夢中來。
去歲當秋別,今年秋未回。逢秋能幾度,白發鬢邊來。
日晏出西掖,鳴珂每獨回。感懷如有作,應寄塞鴻來。
太液池邊數樹紅,
年年先得占春風。
那知萬物含仁義,
都在君王一笑中。
圣世風云會,文衡日月懸。五星同聚井,六德共賓賢。
射隼乘時獲,登龍計日先。金臺鐘秀氣,瀛海儼神仙。
月殿森芳桂,瓊林列綺筵。停驂三島上,飛佩百花前。
多士騫騰日,明良泰治年。始知逢掖貴,何必躡凌煙。
九州連一壤,三島不殊鄉。云作長安路,洲通弱水航。
星河搖寶劍,日月煥文章。翠苑天葩麗,珠林蕊葉涼。
繡楹金蝘蜓,吹榭玉瑯珰。廣樂飛蝴蝶,霓裳下鳳凰。
八珍行月殿,萬壽進霞觴。景氣吞今古,榮光接混茫。
仰聆天語近,俯視地維荒。探手資玄運,捫心見赤藏。
才非鸚鵡匹,群逐鷺鴛行。詎復論汾上,長專蛻骨香。
朱雀橋邊野草花。秦淮濁水不關沙。問柳軒前尋美酒。翹首。窗欞四面盡紅紗。
本是六朝金粉地。何意。垂鞭不見五云車。洞口桃花含笑處。無語。綠楊過去兩三家。
共掛一帆輕,何堪唱《渭城》。離杯空有約,別句不成聲。
日霽霜仍暖,沙明水自清。故人前路少,雁影恰逢迎。
萬里苗疆路,黔山我舊過。峰高云傍馬,磴險手攀蘿。
努力青霄遠,傷離白發多。漫云非澤國,處處慎風波。
陰山洞里入層層,
一線陽光逗石棱。
何處尚能傳宿火,
半窗風雨讀書鐙。
軒外濂溪朵,霜前靖節根。
憑闌看紫萼,奇馥隔池聞。
朝霞長染色,泥滓不淄根。
秋好渾如夏,香清蝶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