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三首 王御史度
東昌始捷犒師旋,此外南軍潰莫前。一死幸能存十族,寸心私可謝諸賢。莓苔坐石留蕭寺,藏菊秋嘗失介田。不是博聞黃祭酒,孤忠淪沒孰為傳。
蛟龍窟宅貫豐湖,西北群峰勢若驅。誰自圯橋傳玉匣,夜當雷雨讀陰符。播寧討賊書三上,劉哱驚魂火一誅。歸后東征師頓老,川原從此漸為枯。
鵝城東峙接江門,自此南天斯道尊。從祀四公留一席,兩朝當軸竟無言。講壇煙草豐碑沒,藜火書聲甲第存。悵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簡獨盤桓。
東昌始捷犒師旋,此外南軍潰莫前。一死幸能存十族,寸心私可謝諸賢。莓苔坐石留蕭寺,藏菊秋嘗失介田。不是博聞黃祭酒,孤忠淪沒孰為傳。
蛟龍窟宅貫豐湖,西北群峰勢若驅。誰自圯橋傳玉匣,夜當雷雨讀陰符。播寧討賊書三上,劉哱驚魂火一誅。歸后東征師頓老,川原從此漸為枯。
鵝城東峙接江門,自此南天斯道尊。從祀四公留一席,兩朝當軸竟無言。講壇煙草豐碑沒,藜火書聲甲第存。悵立湖山閒想像,日令狂簡獨盤桓。
東昌之戰剛獲勝利犒勞軍隊歸來,除此之外南方軍隊潰敗無法前進。一人赴死有幸能保全十族,我這顆心私下可以向諸位賢達謝罪。坐在長滿莓苔的石頭上留在蕭寺,秋天品嘗藏菊卻失去了介田。若不是博學的黃祭酒,這孤忠之人的事跡誰來傳揚。蛟龍居住的地方貫穿豐湖,西北的群峰好似被驅趕一般。是誰從圯橋傳來玉匣,在夜里雷雨時研讀陰符。播寧多次上書討賊,劉哱的驚魂如被火誅。歸來后東征軍隊疲憊,川原從此漸漸荒蕪。鵝山在東邊聳立連接江門,從此南方尊崇此道。四公從祀留下一席,兩朝掌權者卻都不言語。講壇旁煙草叢生豐碑已沒,藜火書聲中貴族門第留存。惆悵地站立在湖山間遐想,每日讓我這疏狂之人獨自徘徊。
犒師:犒勞軍隊。
十族:古代最重的刑罰,除九族外還包括門生故舊。
蕭寺:佛寺。
介田:相傳介之推隱居之地,這里泛指隱居之所。
黃祭酒:指黃佐,明代學者。
圯橋:在今江蘇邳州南,傳說張良曾在此得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
陰符:古代兵書。
播寧: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人名。
劉哱:指明朝寧夏哱拜之亂的首領哱拜。
鵝城:地名。
從祀:陪祭。
當軸:指當權者。
狂簡:志向遠大而處事疏闊的人。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涉及的“東昌之戰”“劉哱之亂”等內容推測,應創作于明朝時期。當時明朝戰事頻繁,社會局勢復雜。詩人可能有感于戰爭的勝負、忠臣的命運以及文化的傳承等問題,從而創作了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戰爭、忠臣命運和文化傳承。它以歷史事件為背景,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日凈嵐光上,山藏野意添。海潮來隱幾,越岫巧當簾。
絕俗宜招隱,論詩未屬厭。居雖朝市近,事事見安恬。
堂隱云將隔,名高客已知。半巖施匠石,一室見操為。
鐘鼎功方著,山林興未遲。蘭臺風致在,更喜讀新詩。
空庭人寂寂,深院雨濛濛。博具棋無敵,愁城酒有功。苔痕沿砌綠,花蕊墮林紅。閉戶真為樂,交情異孔融。
一室惟容膝,閒吟散郁煩。宮云濃潑墨,窗雨急翻盆。地僻人來少,心清道自尊。真宜守淵默,世事不須論。
歲月如流水,新年異舊年。閒眠非病酒,癡坐類癯禪。乳燕雙翻雨,饑鳶獨戾天。自知心有主,肯被俗情牽。
風雨連朝惡,馀寒尚襲衣。鶯花經目老,車馬及門稀。自喜一心靜,休論萬事非。任渠群燕雀,終日傍檐飛。
腐迂甘守約,澹泊詎云慳。謀巧翻成拙,才疏只類頑。肯因身外事,變卻鏡中顏。日日鉤簾坐,悠然對晚山。
地僻塵囂少,齋居坐晏如。清風回枕簟,細雨潤琴書。野竹當窗密,山云入座虛。自緣非吏隱,能與世情疏。
對景多清興,悠然得趣時。閒臨懷素帖,細詠少陵詩。往事皆天定,前賢不我欺。達人斯契合,處世復奚疑。
俯仰渾無累,迂疏百不能。未忘君子操,肯畏俗夫憎。古調輕齊瑟,新詩付剡藤。蕭然無物我,興味似山僧。
借水開花體態豐,護畦寒日玉瓏璁。
素槃黃盞清尊并,綠箸青簪白發同。
楚楚凌波明振鷺,翩翩遵渚潔飛鴻。
斷腸莫賦招魂句,我政憐渠趣未窮。
新雁穿云,蒼葭綴露,傷離最是清秋。正客星漸遠,數賦登樓。比鄰一載頻攜手,聽舊雨、茗碗燈篝。士龍已去,巨源又別,萍散皇州。
袱被蘭若遲留。更客到龍眠,共醉壚頭。嘆廣文獨冷,旅鬢霜稠。才人憔悴哀庾信,青衫擁、長揖公侯。莫嫌祿薄,盤中苜蓿,儒吏風流。
夙昔敦同盟,分投竹林社。
宗黨盛才賢,惟君稱大雅。
詞華燦錦舒,風云歘揮灑。
披襟共一時,陽春屬和寡。
伊余事遠游,歷冬又徂夏。
與君帳分襟,離思毫端瀉。
勞君惱夢思,麗藻云中下。
長跽讀回環,萬金錯盈把。
冥會悉中情,銷魂馳廣野。
欲奏慚雕龍,難拴此意馬。
論及聚首期,杪秋接杯斝。
顧言崇明德,彌紹年彌假。
抒愫遂成篇,因之報長者。
舊隱今何處,幽尋蕩槳行。
人家多近水,春樹已藏鶯。
石凈塵無跡,溪洄瀑有聲。
桃源深不見,遙望白云生。
烹狗藏弓世論嘩,
當關虎豹更磨牙。
侏儒飽死臣饑死,
莫為騶虞一嘆嗟。
買褚得薛前聞曾,我今所得添嘲呼。
文蕩師碑錄明誠,魏棲梧乃褚名更。
嬋娟來遲羅綺勝,是耶非耶宛平生。
馮公擊賞逾蘭亭,有若似圣子夏盲。
翁王后先詳證明,洗出真面廬山青。
河南遺法二薛承,薛稷亦是魏家甥。
當時薛魏世并稱,北海仙手太湖精。
開元之間繼有聲,棲梧合系宰相徵。
不見姓字唐表登,石趺久化夏后城。
僅傳此紙仍難憑,古來幾輩書入能。
一藝并慳身后名,消磨歲月三折肱。
捧心喪志予其懲。
豐貂文鼠滿長安,朔漠時清氣不寒。
塞草秋生鳴鏑靜,蕃花春壓拂廬乾。
名王觱篥霜中語,公主琵琶月下彈。
今日匈奴為漢守,丁零北望恐凋殘。
故人獨往真成憶,吾道蒼茫卻向誰。
一郡江湖嗟日遠,十年京洛覺塵緇。
蕭條異代徒生感,商略藏山或少宜。
慚愧部民歸未得,春來先寄草堂詩。
思昔日,何事到而今。
照盡青銅猶有面,燒殘絳蠟已無心。
起看月西沉。
乘興登臨絕頂來,斜陽一望海門開。
狂濤拍岸新船澳,亂石成堆舊炮臺。
鼉鼓有聲人氣壯,龍旗無色霸圖灰。
遙天別聳中流柱,澎島浮青映酒杯。
半夜子,
樵唱漁歌聲未已。
雨花徒說問空生,
高枕千門睡方美。
夐出漣漪不染泥,
濃妝淡抹總相宜。
六郎莫恃人憐惜,
君子名稱更絕奇。
月色和云白,
松聲帶露寒。
好個真消息,
憑君子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