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四首 其二
坎壈乾坤志,蒼茫宇宙身。
十年猶鎩翮,尺澤豈游鱗。
汗簡時鉆蠹,斯文企獲麟。
但憂來日少,滄海闊無津。
坎壈乾坤志,蒼茫宇宙身。
十年猶鎩翮,尺澤豈游鱗。
汗簡時鉆蠹,斯文企獲麟。
但憂來日少,滄海闊無津。
在這天地間志向坎坷難伸,蒼茫宇宙中只余孤獨之身。十年過去仍似折翼之鳥,小水洼怎容得下遨游的大魚?史書常被蟲蛀殘缺不全,盼望著文化能有祥瑞之征。只擔憂未來時光漸少,浩瀚滄海卻無邊際難尋渡口。
坎壈(kǎn lǎn):困頓不得志。
鎩翮(shā hé):翅膀被摧折,比喻才華受抑。
尺澤:小水洼,喻指狹窄的生存環境。
汗簡:古代竹簡,代指史書。
鉆蠹(dù):被蟲蛀蝕。
斯文:指文化、學術。
獲麟:典出《春秋》,孔子見麟而嘆,此處喻指文化傳承的祥瑞或成就。
津:渡口,喻指出路。
此詩或為作者歷經長期困頓后所作。詩中‘十年猶鎩翮’暗示其遭遇挫折的漫長,‘汗簡時鉆蠹’反映對文化傳承的隱憂,結合‘滄海闊無津’的迷茫,可見創作背景或為個人仕途受阻、社會文化環境動蕩之時。
全詩緊扣‘書事’主題,由個人際遇延伸至文化關懷,既寫困頓之痛,又寄理想之思,展現了傳統士人在現實困境中堅守精神追求的品格,語言凝練,情感深摯。
假館慚何補,叨鄰卜偶從。燈曾分夜讀,歌忍相晨舂。一壁山河邈,他生飲啄同。眼前無此屋,風雨憶帡幪。
馬家宅畔無喬木,徐氏門前芳草多。留得白頭漁父在,年年長笛送滄波。
去冬雪作殃,無物不凍死。橘柚斷衢州,松柏亦多痹。園有月支藤,盤屈四五咫。結實苦不多,一斛有馀委。迨其堪落時,丸九掛珰水。一日十挈竿,與鳥爭啖舐。將以饋鄰翁,竊恐哂微細。欲以付果坊,不足一餐費。幽之瓶盎間,漿潰敗其脆。渴夜艱茶湯,暫可灌消肺。比者理舊須,應手落枯瘁。及至更提攜,僵挭忽斷碎。如人兩手足,而痿其一臂。支干既以孤,收穫焉可倍。夏景苦桑榆,聊以障西墜。
名冠椒風日,恩深桂殿前。盛筐惟卒禮,辭輦宿稱賢。玉盌留朝奠,珠襦秘夜泉。華容雖寂寞,龍綍表新阡。
東城憶別木樨秋,誰料袈裟作楚囚。丁令枉教身化鶴,圖澄真覺石為鷗。烏衣群季傷膏野,白足孤蹤笑首丘。明月玉關人萬里,只應南雁識邊愁。
無雁南飛到海隅,長空唯覺野鴉呼。待將濃墨書“人”字,傳作千秋筆陣圖。
山擁垣墻,水滿溪塘。幾人家、籬落斜陽。又還夏也,一霎人忙。正稻分畦,蠶卸簇,麥登場。老子徜徉,閒日偏長,鬢鬔松、只管尋涼。綠陰何處,旋旋移床。有道邊槐,門外柳,舍南桑。
金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泥佛不渡水,真佛內里坐。真體顯真如,幻花成幻果。識得本來人,真幻無不可。大冶良工用意深,鑄出西來古佛心。千里萬里一條鐵,天上天下無知音。偶然垂手入廛去,靈山久別驚相遇。攜手長歌歸去來,青蓮坐斷紅塵路。紅塵路上置身高,百城煙水來方袍。相逢拂拭開生面,金光丈六生蓬蒿。日面佛,月面佛,無我無人亦無物。點將頑鐵成精金,凈檀解作波羅蜜。由我住,由我來,百千三昧一門開。直入千山萬山去,東林回首憶宗雷。火可寒,冰可熱,古貌古心如鈍鐵。不應忘卻補金人,到處眉毛互廝結。
手弄朱絲弦,音從太古傳。山中無和者,幽澗落寒泉。
凈覺草未宿,先生復踵之。百年幾英特,三載兩凋萎。此去無歡日,重逢有夢時。向來觴詠地,衰柳帶斜暉。
秦川涵帝澤,渭水像天河。襟帶雄三輔,朝宗鼓大波。含涇清自在,宜黍力偏多。有客扁舟渡,蒼茫發棹歌。
誰見繁香度牖時,碧天殘月映花枝。固應撩我題新句,壓倒韋郎宴寢詩。
重來卻怪舊游稀,綠滿郊原杏子肥。翠幄晴驕微雨色,青溪陰借夕陽輝。花藏數蝶驚人散,燕領雙雛傍客歸。一夜鄉心生白發,越王臺下杜鵑飛。
手植千金產,情高一笑揮。懷奇空老去,種德自家肥。聯艦收群溺,傾囷振大饑。誰云天未定,一鶚已橫飛。誰續先賢傳,猶推月旦評。命儒通德里,聽法梵王城。除地黃金布,帷裳絳帳橫。何人追舊事,扣角話三生。
撩亂云中半掩扉,忍寒沖雪晚同歸。回溪尚有多人渡,過嶺都無一鳥飛。木葉風聲聽去別,蘆花月色看來非。普賢大士修何行,不與群生愿少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