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魯望漁具十五詠 其十三 藥魚
吾無竭澤心,何用藥魚藥。
見說放溪上,點點波光惡。
食時競夷猶,死者爭紛泊。
何必重傷魚,毒涇猶可作。
吾無竭澤心,何用藥魚藥。
見說放溪上,點點波光惡。
食時競夷猶,死者爭紛泊。
何必重傷魚,毒涇猶可作。
我本沒有竭澤而漁的心思,又何必使用藥魚的毒藥。聽說將毒藥撒在溪水上,點點波光都變得險惡。魚群覓食時爭相遲疑不前,中毒而死的魚紛紛漂浮。何必如此嚴重地傷害魚類,堵塞水流的方法尚可采用。
竭澤:排干池水捕魚,比喻只顧眼前利益,不留余地。典出《呂氏春秋·義賞》:'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藥魚藥:用藥物毒殺魚類的方法,是一種破壞性捕魚方式。
夷猶:遲疑不決,此處指魚群因中毒而行動遲緩、徘徊不定。
毒涇(jīng):堵塞水流,可能指用堤壩攔截等對生態破壞較小的捕魚方式。
此詩為皮日休與陸龜蒙(號魯望)唱和之作,屬《漁具十五詠》組詩之一。晚唐時期,文人多隱居避世,關注自然生態。詩人通過詠'藥魚'這一漁具,反思過度捕撈對生態的破壞,體現唐代文人對可持續發展的早期思考。
全詩批判藥魚這一破壞性捕魚方式,倡導合理利用資源,主題鮮明。以小見大,通過具體漁法反映生態理念,語言直白而思想深刻,是唐代詠物詩中關注自然的典型作品。
石罅無樵采,
春深剝綠苔。
孤云將暝去,
群樹送青來。
晴靄琴書潤,
陰森鳥雀回。
醉吟看不厭,
何處有蓬萊。
水竹遮藏自一川,日高茅屋始炊煙。犬牙舂米新秋后,麥粒烝茶欲社天。冠蓋只今成棄物,杉松他日記栽年。定應笑我勞生在,卯睡聞呼衣為顛。
十載勞思寤寐間,新詩態度比云煙。清風吹我無千里,明月隨人共一天。歸去林泉應避暑,北征道路恐經年。與君共愧知時鶴,養子先依黑柏顛。
東風冷落舊梅臺。
猶喜山花拂面開。
紺色染衣春意靜,
水沈熏骨晚風來。
柔條不學丁香結,
矮樹仍參茉莉栽。
安得方盆載幽植,
道人隨處作香材。
芍藥名將離,此花古有之。
將花糅作羹,此意古未知。
陽春二三月,送君當路歧。
君如風中絮,妾如機上絲。
機絲早朱黃,風絮無還期。
烹盡將離花,當無腸斷時。
將軍南涉武溪深,
雙植金標鎮象林。
銅鼓鑄成奇馬式,
漢皇留在馺娑陰。
吳公昔作河南尹,首唱儒風薦賈生。
今日治平承祖德,可無推引助文明。
當朝郤縠最知名,
開府西南握重兵。
白社分茅專節制,
烏蠻鎖甲避先聲。
威行銅柱提封遠,
官插金貂閥閱榮。
更憶雅歌同宴語,
儼然風度古儒生。
蔦蘿縈高枝,終抱高枝朽。
烈士托窮交,窮交稱耐久。
紅杏漏春光,風流已出墻。
折來瓶內潤,賞去句生香。
解語迎人笑,含情里艷妝。
夜深同入睡,蝴蝶夢猖狂。
憐歡敢喚名,
念歡不呼字。
連喚歡復歡,
兩誓不相棄。
欲寫愁腸愧不才
依稀猶記妙高臺
問馀別恨知多少
巴蜀雪消春水來
天留竅。待君覷補真經妙。真經妙。凄涼出世,便無殘照。
南屏剩墨青山稿。西關斷甓黃妃吊。黃妃吊。六橋何限,浪枯鶯老。
將軍出鎮上虔州,
江閤喧傳駐綵舟。
陋巷已煩紆轡入,
不才敢辱致書求。
花邊玉節明銅虎,
戶外金鞍簇紫騮。
勿訝承平勞遠戍,
極知文雅足懷柔。
曉霽云飛濕,山高鳥度遲。
客登石姥嶺,人禱偃王祠。
嵐氣分晴靄,林光淡碧滋。
何年一臨眺,磨石醉題詩。
三徑幽棲郭外偏,開尊還在菊花先。
德星千里人同聚,寶月重輪影正圓。
招隱小山歌桂樹,延年大藥種芝田。
紫霞漫道相鄰近,坐對青蓮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