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馬伏波 其一
將軍南涉武溪深,
雙植金標鎮象林。
銅鼓鑄成奇馬式,
漢皇留在馺娑陰。
將軍南涉武溪深,
雙植金標鎮象林。
銅鼓鑄成奇馬式,
漢皇留在馺娑陰。
伏波將軍向南渡過水深流急的武溪,豎立兩座金屬標記鎮守象林邊地。鑄造的銅鼓上刻著奇異的馬紋樣式,被漢朝皇帝珍藏在馺娑宮的背陰處。
馬伏波:指東漢名將馬援(前14年-49年),因功封伏波將軍。
武溪:水名,位于今湖南、貴州交界處,古為南方險渡。
金標:金屬標記,或指馬援南征時設立的界碑、紀念物。
象林:漢代日南郡屬縣,位于今越南中部,為漢帝國南疆要地。
銅鼓: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重要器物,兼具樂器、禮器功能。
奇馬式:奇異的馬的造型,或指馬援鑄造的“馬式”(銅馬模型,用于相馬)。
馺娑(sà suō):漢代建章宮的宮殿名,此處代指皇宮。陰:背陰處,喻指珍藏之地。
馬援于東漢初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平定叛亂后立銅柱為漢界,又鑄銅馬式(相馬模型)獻于朝廷。此詩應為后人追述其功績所作,聚焦其南征過程與歷史遺存,突出其對邊疆穩定的貢獻。
詩通過馬援南渡武溪、立標象林、鑄鼓獻馬等具體事跡,概括其安定南疆的歷史功績,以小見大展現東漢名將的英雄形象,是詠史懷人詩的典型之作。
公欲攀琪樹,天令墮玉棺。生前紆白艾,身后跨青鸞。令子清規在,遺書舊墨乾。英靈今已逝,千古一長嘆。
古人云不惑,而我惑猶深。難測風云路,恐移蕙芷心。頻年憂故國,何處覓知音。萬念紛無緒,中宵起獨吟。
三十年前早誕生,指天今又屬羅云。擊開寺竹原龍種,呼起神鷂突洞云。內紹步移非干蠱,再參智過始超群。船頭愧殺秕糠我,東去西之暫任君。
欲久生兮無終。長不樂兮安窮。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兮駐待路。黃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何為苦心。何用為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為樂亟。蒿里召兮郭門閱。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菱鏡怕看顏漸瘦。昨日書來,珍重情依舊。欲悔那堪人去后。流年似水蹉跎久。休說深心非我有。每覺游絲,處處縈楊柳。幾度情傷拼中酒。空房只恐長時守。
莫向南枝問舊棲,花開如笑復如啼。空憐夜月刀環夢,猶記東風桃李蹊。游子贈無青王案,佳人歌有白銅鞮。殷勤為念章臺草,幾度春郊散馬蹄。
風槐已疏遽如許,夜蛩雖怨可若何。出門屐齒苔痕滿,隱幾書塵鼠跡多。
衣冠推甲族,詩禮自深長。雅意如諸謝,名章似晚唐。亂流浮小艇,繞屋種脩篁。胸次渾如許,行藏已兩忘。晚來為令尹,此意亦云聊。舉箑清風滿,彈琴白日消。精神元未瘁,魂魄竟難招。回首梅溪路,傷心過畫橋。
鹿溪深處草堂幽,無限煙霞著子由。近說制荷成野服,即聞飛剡到前旒。巾車擬謝桃花水,束帛先回菊露秋。總為中興覽賢俊,乾坤今日是東周。
至人齊出處,之子自閑閑。即此涉長道,猶如棲舊山。歌吟開笑口,風月霽清顏。努力前途事,萊衣幸可斑。
中原烽火未全消,壯士橫戈聽斗刁。誰抱澄清天下志,掃除海霧靖江潮。
抗疏甘南謫,知君不負丞。離情江上樹,聚首驛前燈。幽谷歌鳴鳥,天池息大鵬。扁舟汛明月,回首夢毗陵。
坐見南山對草堂,短籬秋色一樽香。從知野外柴桑菊,不畏臺中御史霜。
薰風吹浪錦帆高,柳色青青意獨勞。十載風猷思闔郡,一江云影揖千袍。豐碑自可磨銅柱,宦況還當愛鳳毛。我欲托君棲隱地,匡廬深壑臥煙濤。
華發勛名豸角冠,驅馳驄馬慰加餐。兵戈況復誅求盡,楚甸何如蜀道難。喬木始聞游女詠,銅鞮多稱里兒歡。當筵合罷南征曲,都入升平樂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