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庵吊徐元嘆先生
詩老風流盡,猶傳落木庵。
孤根曾此托,古佛直同龕。
竹塢云盤樹,天池月印潭。
幽尋一追賞,煙鶴下山南。
詩老風流盡,猶傳落木庵。
孤根曾此托,古佛直同龕。
竹塢云盤樹,天池月印潭。
幽尋一追賞,煙鶴下山南。
詩壇老者的風流韻致已隨歲月消逝,唯有落木庵仍流傳著他的故事。先生曾在此寄托孤獨的身世,與古佛同處一龕相伴。竹樹繁茂的山塢里,云氣纏繞樹木;天然的池水中,明月倒映深潭。我尋幽探訪追思欣賞,煙云中的仙鶴正飛向南山。
詩老:對徐元嘆(徐波)的尊稱,指其在詩壇的地位。
孤根:喻指孤獨的身世或孤高的品格。
同龕(kān):同一佛龕,此處形容與古佛相伴的孤寂狀態。
竹塢(wù):長有竹林的山坳。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煙鶴:煙霧中的鶴,象征高潔超脫的意象。
徐元嘆(徐波)為明末清初詩人,入清后隱居不仕,落木庵或為其隱居之地。詩人于徐氏身后探訪落木庵,見遺跡而感其風流不再,故寫此詩以吊唁,背景暗含對明末遺民孤高品格的追慕。
全詩通過描繪落木庵的清幽景致,追憶徐元嘆的才學與品格,既感慨其風流云散,又以煙鶴等意象凸顯其超脫高潔,是一首情與景交融的吊古之作。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觀何自入。
天臺敖我三觀妙,君又三之彌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電出有無仍不實。
一世假夢暫踟躕,萬緣托幻聊戲劇。
澄淵泡起不離中,端形影見無差忒。
茲惟一心之所發,邈乎此心近不識。
更須止之艮為山,隨其觀處離非日。
與君相遇紫陌邊,不謂我言無不急。
君方度嶺駕朱輅,我言之外何所識。
海角沙塲過冬至,
未如今日最傷情。
孝王池畔憂戎壘,
煬帝河邊嘆楚兵。
萬壽獻觴身不與,
百城和議淚空橫。
明年高會知何處,
擊磬焚香畢此生。
令公頭皓白,執拂妓殷紅。
綺席千觴醉,芳塵一夕空。
顛狂援北斗,飄蕩怨東風。
得意傷春甚,癯儒況路窮。
選吏時無最,
論兵世有書。
風神相門舊,
膽氣將壇初。
地軸塵埃轉,
天航津漢虛。
忠規子孫在,
太史筆何如。
不樂予何甚,非關未策勛。
秋燈逢積雨,客淚送離群。
身事千年鶴,心期萬里云。
煩君經廢廟,嗚咽當家文。
此雪問誰偏最喜
羯胡得意逞天驕
黃河穩渡魚龍靜
白馬增光劍甲豪
我有玉鈐今震疊
爾看瑤璧莫呼號
何妨特勅近臣燕
腸斷金罇費獨謠
璈音在昔是文仙,
近世仙才殊不然。
每見傳言多俗態,
定知所事亦塵緣。
況為末吏惟貪佞,
何處高人得醉眠。
此際朱郎真有道,
樂吾群從有殘編。
江頭楓樹秋,東吳王孫愁。
誰復憐北客,夢不到中州。
子能中州去,獨我不自聊。
心事豈如期,來歲同歸舟。
子今未二十,志氣長者流。
勤讀未勤問,有待再見不。
昔人何事愛吾廬
燕雀鸞凰不并居
鄉社鳴琴欣日永
宦游退鶂恨風初
迷樓賦罷夢何處
雙扇詩成淚不疏
莫問今朝多白髪
年時曾奏萬言書
秋色日骎骎,江亭敞宿陰。
殘霞沉浦口,新月出波心。
客恨此時薄,歸懷晚歲深。
鄰僧數來往,未肯愧南金。
仆射陂頭鷺宿秋,使君行色曉云浮。
幾章乞得閑歸去,平日將何事絆留。
久幸沃心舒讜議,暫堪俯首貶忠謀。
黃金帯念多人有,烏角巾憐獨自休。
談笑弟兄從此樂,杯盤賓客莫言愁。
慚予本是山中士,可復魂勞隴上舟。
丈人一別今何闊,
菊雨蘭風自歲年。
茅屋歸來思敘舊,
繩床老去不談禪。
世無孔子徒為爾,
今媿孫登重惘然。
幸有陽城山水在,
更留佳處待夤緣。
然公嗟契闊,
海岳阻招攜。
白法歸龍樹,
清談落虎溪。
著書非草具,
傳業漫私題。
歲暮茅楹客,
臨文處處迷。
他鄉臥病白頭翁
孤憤猶存涕淚中
竹葉有陰唯待月
蓮花自殞不須風
明朝白帝行商令
何日黃麾入漢宮
一死等閑無足惜
道人第一莫談空
留春留不得,
怯去舞衣紅。
那昔河陽暮,
唯驚洛浦空。
丹成人奔月,
金就鶴乘風。
此恨何能已,
盧郎百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