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楚辭 其六
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杰。
當是時雁分黯淡之云,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雋兮少對,詩造微兮自悅。
天山兮誰饑,蔡州兮誰決。
眇斯人兮毋作,雪霏霏兮空潔。
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杰。
當是時雁分黯淡之云,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雋兮少對,詩造微兮自悅。
天山兮誰饑,蔡州兮誰決。
眇斯人兮毋作,雪霏霏兮空潔。
樹木簌簌作響,已全是冬日景象,漫步山林迎接風雪。造化如此奇妙,氣勢磅礴,真相信這是天人般的豪杰所為。此時大雁分開黯淡的云層,花朵在稀疏的月光下搖曳。美酒清醇卻少有人共飲,詩歌精妙自己怡然自得。天山那里誰在忍饑挨餓,蔡州之事誰來決斷??上н@樣的人不再出現,只有雪花紛紛揚揚,徒留一片空明潔凈。
蔌蔌:象聲詞,形容風吹草木等的聲音。
汛:通“巡”,漫步。
匠:指造化、自然的創造。磅礴:氣勢盛大。
信:確實。天人:指才德非凡的人。
扶疏:形容枝葉繁茂分披的樣子。
涉雋:指酒清醇。少對:少有人與之相對共飲。
造微:達到精妙的境界。
天山:此處泛指邊疆地區。
蔡州:唐、宋時州名,在今河南汝南一帶,歷史上有重要戰事發生。
眇:通“渺”,遙遠,這里指稀少。毋作:不再出現。
由于缺乏具體資料,難以明確創作的精確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如“天山兮誰饑,蔡州兮誰決”,推測可能創作于社會存在一定問題、需要賢才來解決之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懷才不遇、渴望賢才出現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自然與社會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意境深遠,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文學才華。
八葉今成九,一枝誰敢雙。
野人應補外,賢者亦為邦。
夾岸梅臨水,孤帆雪涌江。
別愁才半掬,不遣我心降。
紅紅白白定誰先,裊裊娉娉各自妍。
最是倚欄嬌分外,卻緣經雨意醒然。
晚春早夏渾無伴,暖艷晴香政可憐。
好為花王作花相,不應只遣侍甘泉。
小樓秋夜月明底,仰不見天惟見水。
岸巾獨立四無人,白月青天伴楊子。
誰知橫玉作秋聲,一聲吹盡九陌塵。
月輪半仄吾未睡,樓角風生涼殺人。
才看桃李錦成圍,忽便園林綠作堆。
遠草將人雙眼去,飛花引蝶過墻來。
簿書節里無多著,懷抱朝來得好開。
已是七分春去了,何須鳥語苦相催。
雨罷饒晴色,松陰轉午時。
堆成李花雪,開遍海棠枝。
旋酌新??酒,留題細字詩。
不來真是枉,欲去更云遲。
月忽飛來墮我傍,我還飛入月中央。
如何桂樹許多影,不隔冰輪些子光。
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風即雨斷人腸。
醉來不信寒欺酒,露濕杯盤凍作霜。
病身已怯九秋涼,也復移樽下砌傍。
只愛杯中都是月,不知身上寸深霜。
清愁舊覺天來遠,寒夜新添歲樣長。
不是傍人俱欲睡,老人無睡亦何妨。
茅簷無聲風不起,誤喜夜來雨應止。
開門送眼忽心驚,失卻前山萬堆翠。
江南只說浙西山,更令著雪與人看。
諸峰盡處一峰出,凜然玉立最高寒。
溪聲細伴吟聲苦,客心冷趁波心去。
掉頭得句恐天嗔,且喚征夫問前路。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誰傾。
白發三更語,青燈一點明。
看渠還玉署,老我正歸耕。
一昨官都下,同時寄客間。
相從湖上寺,覽遍浙西山。
駿足應千里,彪文未一斑。
霜風吹病眼,老淚為渠潸。
不分老鈴下,苦來驚我眠。
要知甘寢處,最是欲明天。
未了公家事,難銷月俸錢。
坐曹臨訟罷,殘燭正熒然。
野意隨宜有,山光入望無。
寒曦不自暖,落木幾曾枯。
不分霜前樹,長啼月下烏。
苦吟徐便悔,可惜數莖須。
樂齋先生子張子,獨立春風望洙泗。
四海無人萬古空,詠歌一聲滿天地。
不應東閣勝東山,浮云于渠了不關。
只余平生醫國手,未忍旁觀縮袖間。
樓中古書積至斗,樓外春江綠如酒。
權門得似圣門寒,萬波橫流獨回首。
向來沂上瑟聲希,由求相顧只心知。
至今留取一轉語,不知何詠亦何歸。
傳語翟園千樹梅,不應藞苴索詩催。
今年雪后悄無信,去歲臘前強半開。
我欲明朝攜酒去,花須連夜喚春回。
東風肯報南枝否,待釂東風三百杯。
有酒招元亮,無漿饋子居。
何曾三不速,焉用一行書。
乞飲殊無分,干時不已疎。
猶應慰大嚼,玉軸到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