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仲儀四首
郁金枝拂郁金尊,送爾銀鞍過遠村。十里春城三日雨,那禁芳草閉黃昏。
董子園邊放去舟,故人牽纜數相留。客心已逐花前發,總聽驪歌不解愁。
爭傳主第牡丹開,十二街中喧若雷。怪爾灑蹄騮馬汗,與誰同去看花來。
九重嚴召動千官,五嶺流人鬢漸殘。可笑張兄與邢弟,對床時把劍書看。
郁金枝拂郁金尊,送爾銀鞍過遠村。十里春城三日雨,那禁芳草閉黃昏。
董子園邊放去舟,故人牽纜數相留。客心已逐花前發,總聽驪歌不解愁。
爭傳主第牡丹開,十二街中喧若雷。怪爾灑蹄騮馬汗,與誰同去看花來。
九重嚴召動千官,五嶺流人鬢漸殘。可笑張兄與邢弟,對床時把劍書看。
郁金花枝輕拂著郁金香酒樽,送你跨上銀鞍奔赴遠村。十里春城連下三日細雨,哪能禁得住芳草在黃昏閉合。董子園邊放舟離去,故友牽拉纜繩多次挽留。客游之心已隨花前春光萌動,縱使聽著離歌也不生愁緒。人人爭傳主家宅第的牡丹初綻,十二街中喧鬧如雷。怪你那揚蹄的騮馬汗濕毛皮,是與誰同去共賞花開?九重宮闕的嚴令征召驚動千官,五嶺貶謫之人雙鬢漸衰。可笑張兄與邢弟,對床夜話時常展讀劍書。
郁金尊:用郁金香草浸制的酒,此處指酒器。
銀鞍:裝飾華麗的馬鞍,代指駿馬。
董子園:或指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園林,借指文雅之地。
驪歌:《驪駒》之歌,古人離別時所唱,后指離歌。
主第:貴族或官宦的宅第。
九重:指帝王所居的深宮,代指朝廷。
五嶺流人:被貶謫到五嶺(今廣東、廣西一帶)的人。
劍書:兵書或與劍術相關的典籍,代指抱負與才略。
此詩為送友人張仲儀遠行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五嶺流人”“九重嚴召”等句推測,或作于張仲儀因事需遠游(或赴任、或貶謫)之際。詩人與張仲儀交誼深厚,通過四首詩從不同場景(餞別、舟行、賞春、夜話)展開,展現臨別時的復雜心緒。
《送張仲儀四首》以組詩形式多角度書寫送別,既描繪具體場景(如餞別、舟行),又融入對友人未來的關切(如賞春、讀劍),情感細膩而不哀傷,語言生動而不雕琢,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及豁達的胸襟。
宗炳旅衡岳,謝客游匡山。西已隃荊巫,南欲窺松門。
寄托遠氛雜,登陟窮攀援。動操琴亦響,披榛屐恒穿。
通隱事不同,心惟寄巑岏。吳生沉冥士,遺榮微尚存。
犢鼻何不有,壚異臨邛鐏。桔槔雖自持,灌非山陽園。
井灶久欲卜,枌榆猶未殘。家近軒轅宅,浮丘丹液寒。
三十六峰前,草堂筑高原。綠筱蒼雪磴,清泉白云壇。
賁豈待束帛,遁也宜丘樊。儻遺鸞凰音,長嘯將飛翻。
荊溪一別十年馀,
流竄何嘗定所居。
等與山河同幻質,
更將三界作蘧廬。
先生文力早騫騰,今代詞人盡服膺。
已見陳詩歌上壽,更須作頌紀中興。
敢如杜集高岑比,尚愧韓門籍湜朋。
政爾周流不知屆,況于朝夕遂師承。
一卷新詩,百年舊族,謝家風范猶留。是掃眉才子,詠絮名流。為有江山奇氣,不僅是、閨閣溫柔。還堪羨,人生難得,福慧兼修。
都休。烏衣門巷,只雨雨風風,寥落堪愁。剩當時燕子,來往啁啾。我恨絳紗未倚,音塵杳、幾度春秋。頻回首、無端感人,清淚難收。
四野山多少有墟,山形露骨洞巖虛。
眼前瘡疾誰能療,紙上文移我厭書。
功利乘時奚可久,治安長策竟何如。
列城愿得朝歌長,盤錯何愁不盡除。
樓頭晚鼓。佳人莫唱黃金縷。良宵鐙火還三五。
腸斷扁舟,明日江南去。
離觴欲醉誰能許。風前蝶鬧蜂兒舞。
明年此夜知何處。且插梅花,同聽畫檐雨。
平生宵旰志,七七又將過。
忘寢愁旸雨,精心勉泰和。
送寒辭故歲,待曙問民疴。
莫論新春媚,預憐五噫歌。
飛閣人間遠,
登臨暢客心。
不知山遠近,
祇見白云深。
時光堪喜亦堪悲,歲歲春隨斗炳移。送老一條邛竹杖,夜挑明月上臺磯。
北風吹我早裘輕,不借肩輿一日晴。九十日春都不見,跏趺榻上看云生。
龍溪不賞去年花,今歲春光喜在家。多謝花神憐舊識,盡情開向白牛車。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憂草。
午枕夢初回,遠柳蟬聲杳。
蘚井出冰泉,洗瀹煩襟了。
卻掛小簾鉤,一縷爐煙裊。
天與文章,看萬斛、龍文筆力。聞道是、一詩曾賜,千金顏色。欲說又休新意思,強啼偷笑真消息。算人人、合與共乘鸞,鑾坡客。
傾國艷,難再得。還可恨,還堪憶。看書尋舊錦,衫裁新碧。鶯蝶一春花里活,可堪風雨飄紅白。問誰家、卻有燕歸梁,香泥濕。
咫尺銀河夢未通。
南云回首恨匆匆。
墜歡些子惱情衷。
斜月二分無賴白,
斷霞一抹可憐紅。
相逢長是畫圖中。
峽中無白日,當晝亦常昏。
雨急瀑爭地,峰陰云出門。
忘機飛鳥暇,閱世老榕尊。
莫問修羅劫,殘僧幾輩存。
畫舫輕搖淡蕩中,
水波不動任西東。
我來正值春光暮,
花信猶馀第幾風。
通體全無力,酡顏不自持。
放人少處先登第,舉族貧時已受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