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韻謝張持甫過訪二首 其一
甕牖篝燈一笑同,
地爐燒火愧家風。
論財以義輕浮俗,
論道歸儒識至公。
行異于時方易沮,
理趨于數要深窮。
老來狂斐君無誚,
他石猶堪付玉工。
甕牖篝燈一笑同,
地爐燒火愧家風。
論財以義輕浮俗,
論道歸儒識至公。
行異于時方易沮,
理趨于數要深窮。
老來狂斐君無誚,
他石猶堪付玉工。
在破甕作窗的陋室里,我們共對燈燭歡笑;用土爐燒火取暖,自愧有負家族清儉的家風。談論財物時堅守道義,輕賤世俗的功利風氣;探討大道時歸依儒學,方識得最公正的真理。行為與世俗相悖,才容易感到沮喪;事理關乎自然規律,需要深入探究窮盡。我年老才疏言辭粗陋,您請勿見笑;這粗劣的頑石,或許還能托付給玉匠雕琢。
甕牖(wèng yǒu):用破甕做窗戶,指貧寒的居所,典出《莊子·讓王》。
篝燈:燈籠,此處指點燃燈燭。
地爐:就地挖砌的火爐,常見于古代簡陋住所。
浮俗:世俗的功利風氣。
至公:最公正的道理。
沮(jǔ):沮喪,挫敗。
數:自然規律或命運。
狂斐(kuáng fěi):自謙才疏學淺,典出《論語·公冶長》“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他石:比喻自身粗陋的資質;玉工:喻指有學識的友人。
此詩為答謝友人張持甫來訪所作。當為詩人晚年與志同道合者交往時作,反映了其堅守儒學道義、輕鄙世俗功利的處世態度,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全詩通過與友人的清談場景,表達重義輕俗、歸儒求道的思想,自謙中見堅韌,展現了文人相交重精神契合的品格,語言質樸而意蘊深厚。
一川風月高郵夜,
玉麈清談畫鹢舟。
未把迂疏笑山簡,
更須同上習池游。
草綠閑階日自移。
畫梁泥冷燕歸遲。
懨懨春困解羅衣。
枕面正隨蝴蝶化,
柳陰誰遣杜鵑啼。
起來花影到簾幃。
生同衾,死同穴。
青冢巢鴛鴦,飛鳴自成匹,
謂予不信如皦日。
白云二十七,倒跨楊岐驢。
相當子歲年,力挽千乘車。
佛法全盛日,南方即吾廬。
后來鑿空輩,一一人為徒。
誠負子遠游,芒鞋費無馀。
百饑僅一飽,抱病幾亡軀。
是病何所起,為藥當何須。
不如速歸休,問津于故吾。
方舟有家學,放光照西都。
寄聲為多謝,勿謂今無書。
峨嵋舊時月,夜夜來東吳。
梅山已謝小山老,
律調不同情不殊。
九日一尊潘德久,
相思相與是西湖。
北郭陂塘迥,西山石乳通。
會憐河朔飲,人儗竹林同。
柳雨飄新翠,荷風落晚紅。
坐忘塵組紱,猶系市朝中。
庭樹陰陰轉嫩涼,
琴書喜博濟寧航。
短歌不盡悠悠興,
泰岳峰前送夕陽。
黃閣勛名,黑頭卿相,瑤池第一神仙。蕉林書屋,煙景勝平泉。珠島花洋萬里,牙檣送、南海歸船。還朝后,錦袍茜袖,長侍紫宸前。
華筵。群獻斝,升平法曲,象管鹍弦。有尚書紅杏,麗句新填。歲歲鳳城今夜,陽回處、暖在春先。緗梅綻,風光正好,次第到秋千。
暑盛靜無風,夏云薄暮起。
攜手密葉下,浮瓜沈朱李。
聞有千年寺,長松信許深。
沖虛半樓閣,落日更登臨。
舟楫窗中小,藤蘿天際陰。
江流明暮靄,石澗響空林。
蟠據雄都會,風煙異古今。
幽真余有慕,詩義爾能尋。
云翼無言健,淵魚本自沈。
終期白蓮社,來就玉山岑。
帝王師不得,日月老應難。
倦客無家病失依,孤齋九日正添衣。
登高坐廢江亭約,訪舊才從沽上歸。
秋后風懷人比菊,夢中鄉事柳成圍。
何嫌藥裹非良餌,自惜閑身晝掩扉。
曩時威鳳覽輝初,獨對丹霄聳萬夫。
千載阜陵嗟見晚,百年喬木有神扶。
只將囊底安江左,不見天中運斗樞。
圣主恩深臣命薄,悔今強敵尚逋誅。
淮水塵清小使歸,壞梁俄嘆哲人萎。
江山收淚還風景,草木知名怖鼓旗。
生惜勛庸專管葛,死馀忠信壓邊陲。
南州十月停砧杵,料得聞喪處處悲。
晨興才啟戶,
艾葉拂人頭。
知是中天近,
鄰居為我留。
世事茫茫醉夢昏,
東皋三月杖藜痕。
床頭只有元公賦,
寄謝承蜩莫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