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卿鹿頭山詩并畫圖二首 其二
使君鎮愛鹿頭山,圖畫歌吟共為傳。
塵世那知武陵事,時人爭誦永嘉篇。
行春游醉常勞夢,按部登臨又隔年。
有客平生志林壑,坐憐雙眼隔云煙。
使君鎮愛鹿頭山,圖畫歌吟共為傳。
塵世那知武陵事,時人爭誦永嘉篇。
行春游醉常勞夢,按部登臨又隔年。
有客平生志林壑,坐憐雙眼隔云煙。
孫少卿你一直喜愛鹿頭山,通過畫圖和吟詩將它的美一同傳播。世間人哪里知曉如武陵桃花源般的勝境,當時的人們都爭著誦讀你如謝靈運永嘉山水詩般的佳作。春日出游沉醉常常讓人在夢中也勞心牽掛,巡查屬地登臨鹿頭山卻又已隔了一年。有客人平生志在山林溝壑,只能空自憐惜雙眼被云煙阻隔看不到鹿頭山的美景。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指孫少卿。
武陵事: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人發現桃花源的故事,代指美好的隱居之地。
永嘉篇: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寫了很多山水詩,這里指孫少卿關于鹿頭山的詩作。
按部:巡查屬地。
林壑:山林溝壑,代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孫少卿喜愛鹿頭山,通過畫圖和吟詩來展現其美。詩人可能是看到孫少卿的畫作和詩作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自己對鹿頭山的向往和對隱逸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孫少卿對鹿頭山的喜愛及創作的作品,同時抒發自己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山水的喜愛和對隱逸生活的追求。
鴛鴦,鴛鴦,一雌一雄春水鄉。
□□所思在何方,葡萄顏色桃花香。
溪南岸,溪北岸,且住中流莫相伴。
嗚呼此友兮堪同調,煙凈波明影可照。
烏臼赤于楓,園林九月中。天寒山慘淡,云薄日曈昽。旋摘分猿果,寬編養鶴籠。身閑足幽事,歸臥莫匆匆。
河岸風檣遠,村陂牧笛長。短籬圍麂眼,幽徑繚羊腸。照水須眉見,搓橙指爪香。衣裘又關念,砧杵滿斜陽。
大別山前落照遲,
丹梯百尺正逶迤。
天連江漢迷煙艓,
人傍星辰倒玉卮。
歲晚不消芳草夢,
路遙難約旅鴻期。
寒風乍卷濤如雪,
卻憶淮南八月時。
發雪衰白而春晝長,目光寒碧而秋波揚。
采華之滋而蜜蜂忙,齊物之夢而蝴蝶狂。
體空影響,機動陰陽。
玉燭靜調天事業,薰風披拂水文章。
諸塵三昧,分身十方。
赤金無大山,峽口多怪石。
前朝蒙古衛,疆域遞沿革。
叛服亦不常,圣朝示威格。
虎臣秉廟謀,驅逐得長策。
番帳盡外徙,流民乃占籍。
邇年稍生聚,亦未富田宅。
行人謀午餐,六月見新麥。
飽食戒車徒,前行沙磧白。
王遠尋仙至,
欒巴訪術回。
乘空向紫府,
控鶴下蓬萊。
霜分白鹿駕,
日映流霞杯。
煎金丹未熟,
醒酒藥初開。
乍應觀海變,
誰肯畏年頹。
故園寥亂后,
回首一心驚。
歸鳥戀殘塔,
頹云上廢城。
江山仍舊國,
禾黍變神京。
欲問桑田事,
茫茫無限情。
石火光中見歲華,
溪云深處寄生涯。
詩書屋下無嬉具,
桑竹窗前有美花。
拗境日增多活愧,
囂塵天與一貧遮。
乾坤自隘鄉鄰好,
猶得開門守故家。
朝出承明廬,駕言還故鄉。
當門結旌旆,觀者倍生光。
故人欣再見,眷眷意難忘。
舉觴承湛露,頌德詠羔羊。
周官十二牧,職貢各殊疆。
持子夙夜心,坐致黎庶康。
深衷豈念此,但感別日長。
相彼水中鳧,羽翼同翱翔。
風波一失所,望望徒心傷。
司農好客精車乘。都官學佛陳杯茗。閒煞五羊君。倚欄看白云。
相看憐矍鑠。絮語情如昨。朋舊漸彫疏。簇新三笑圖。
去彼蜣螂穢,超居風露清。
蛻囊半未脫,健臂已前撐。
潛蛟起泥滓,厲璞登瓊英。
大小分已定,變化同其情。
凄涼客路趁長川,
荷葉無衣柳不綿。
日暮正愁無宿處,
亂鴉飛下有人煙。
鸂鶒,鸂鶒,水花蕭疏并花立。
夜倚巖花眠野香,平穩溪山總如律。
春水溫,秋水寒,攲岸側島陰欒欒。
嗚呼此友兮常相安,虛舟橫渡人搴簾。
故人過我竹間廬,
襟抱重開十載馀。
親老共榮毛義檄,
官清仍載鄴侯書。
瀟湘景好何妨遠,
鄒魯風回定不虛。
去矣一氈堪臥起,
等閒塵土莫驅車。
一落粗官伍噲曹
清流甘分絕英髦
建牙恩有丘山重
捍塞功無尺寸高
許國壯心輕蹈死
殄戎豪氣入橫刀
只期名遂扁舟去
掉臂江湖擲錦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