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懷二首 其二
一抹紅綃日腳霞,
千林暮靄納歸鴉。
西風捲盡梧桐葉,
乞與中庭散月華。
一抹紅綃日腳霞,
千林暮靄納歸鴉。
西風捲盡梧桐葉,
乞與中庭散月華。
夕陽西下,天邊一抹如紅綃般的晚霞,暮色中千林里暮靄沉沉,歸巢的烏鴉紛紛飛進樹林。西風將梧桐葉全部卷走,仿佛是特意讓月光能毫無阻礙地灑落在庭院之中。
紅綃:紅色薄綢,這里形容晚霞。
日腳:透過云隙射下的日光。
暮靄:傍晚的云霧。
捲:同“卷”。
乞與:給予。
月華:月光。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秋景可推測是詩人在秋季的某一天傍晚,看到眼前的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秋暮之景,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細致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汝上多奇山,高懷愜清境。
強來干名地,冠帶不能整。
常言夢歸處,泉石寒更靜。
鶴聲夜無人,空月隨松影。
今朝拋我去,春物傷明景。
悵望相送還,微陽在東嶺。
九折無停波,三光如轉燭。
玄珠人不識,徒愛燕趙玉。
祖龍已深惑,漢氏遠徇欲。
驪山與茂陵,相對秋草綠。
前樓仙鼎原,西經赤水渡。
火云入村巷,余雨依驛樹。
我行傷去國,疲馬屢回顧。
有如無窠鳥,觸熱不得住。
峨峨華峰近,城郭生夕霧。
逆旅何人尋,行客暗中住。
卻思林丘臥,自愜平生素。
勞役今若茲,羞吟招隱句。
鐘鼓旌旗引六飛,
玉皇初著畫龍衣。
泰壇煙盡星河曉,
萬國心隨彩仗歸。
龍門樹色暗蒼蒼,伊水東流客恨長。
病馬獨嘶殘夜月,
山下禪庵老師在,愿將形役問空王。
故人北游久不回,
塞雁南渡聲何哀。
相思聞雁更惆悵,
卻向單于臺下來。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無鬼。
豈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瑤臺歌一曲,曲盡五煙起。
悠然望虛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聞,黃鶴去不止。
愿隨執輕策,往結周太子。
常愛魯仲連,退身得其趣。
不知鴟夷子,更入五湖去。
云霞恣搖曳,鴻鵠無低翥。
萬里天地空,清飆在平楚。
藏名向寵節,辭疾去公務。
夜盡醉弦歌,日高臥煙樹。
豈嗤生前樂,千載自垂裕。
論道復論功,皆可黃金鑄。
雷息疏雨散,空山夏云晴。
南軒對林晚,籬落新蛩鳴。
白酒一樽滿,坐歌天地清。
十年身未閑,心在人間名。
永懷君親恩,久賤難退情。
安得蓬丘侶,提攜采瑤英。
五陵射雕客,走馬占春光。下馬青樓前,華裾獨煌煌。
自言家咸京,世族如金張。擊鐘傳鼎食,爾來八十強。
朱門爭先開,車輪滿路傍。娥娥燕趙人,珠箔閉高堂。
清歌雜妙舞,臨歡度曲長。朝游園花新,夜宴池月涼。
更以馳驟多,意氣事強梁。君王正年少,終日在長楊。
四十九年前及第,
同年唯有老夫存。
今日殷勤訪吾子,
穩將鬐鬣上龍門。
湛湛騰空下碧霄,
地卑濕處更偏饒。
菅茅豐草皆沾潤,
不道良田有旱苗。
青驪八尺高,俠客倚雄豪。
踏雪生珠汗,障泥護錦袍。
路傍看驟影,鞍底卷旋毛。
豈獨連錢貴,酬恩更代勞。
萍聚只因今日浪,
荻斜都為夜來風。
寶釵分股合無緣,魚在深淵日在天。得意紫鸞休舞鏡,從此蘼蕪山下過,只應將淚比黃泉。
鸞辭舊伴知何止,鳳得新梧想稱心。紅粉尚存香幕幕,愿作山頭似人石,丈夫衣上淚痕深。
舊嘗游處遍尋看,睹物傷情死一般。買笑樓前花已謝,莫道詩成無淚下,淚如泉滴亦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