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道士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無鬼。
豈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瑤臺歌一曲,曲盡五煙起。
悠然望虛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聞,黃鶴去不止。
愿隨執輕策,往結周太子。
玉洞秋有花,蓬山夜無鬼。
豈知浮云世,生死逐流水。
瑤臺歌一曲,曲盡五煙起。
悠然望虛路,玉京在海里。
青箓秘不聞,黃鶴去不止。
愿隨執輕策,往結周太子。
玉石山洞秋天有花開放,蓬萊仙山夜晚沒有鬼怪。怎知道這如浮云般虛幻的塵世,生死如同流水般消逝。在瑤臺上唱一首歌,曲終五彩煙霧升騰而起。悠然眺望那虛無之路,玉京仙境仿佛在大海之中。青色道箓神秘不為人知,黃鶴飛去不停。我愿跟隨你手持輕鞭,去結交周太子。
玉洞:玉石山洞,常指仙境。
蓬山:蓬萊仙山,傳說中的仙境。
浮云世:指塵世,塵世如浮云般虛幻。
瑤臺: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五煙:五彩煙霧。
虛路:虛無之路。
玉京:道教稱天帝所居之處。
青箓:道教的秘文。
執輕策:手持輕鞭。
周太子:指周靈王太子晉,傳說他好吹笙作鳳凰鳴,后登仙而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詩人可能對塵世的紛擾和生死無常有所感觸,向往道教所描繪的仙境,希望能擺脫現實的困擾,追求精神上的超脫。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仙境的向往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奇幻色彩,借助眾多仙境意象構建意境。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道教文化的喜愛和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西郊爽氣薄西山,山下平湖水接天。十里香風荷蓋浪,一川霽景柳絲煙。玉虹遙亙星河上,翠閣雙懸日月前。壯觀神州今第一,勝游何啻儗飛仙。藕花深處汎樓船,八面亭臺綺繡連。晴鶩亂蒲迷弱纜,空蟬落葉和繁弦。蟹螯入手殽烝最,蓮實登筵果品先。共倒碧筒寧惜醉,明時多幸侍甘泉。
蟬聲嗚咽處,時序變衰中。玉鏡妝初冷,冰弦調已空。亂山凄夕照,疏柳怨西風。獨有悲秋客,相憐寂寞同。
子真換骨三家村,青帝東皋來醉魂。夜深更遣明月洗,瘴氛吹散南海昏。仙宮么鳳挽不住,自要寂寞留故園。便教凍餓死亦足,冷面不作雞肉溫。煙痕半空照寒水,露臉猶泫迎晨暾。游蜂底處得消息,不計春色關重門。先生對花韻清苦,短偈袞袞翻千言。花神嗔我太漏泄,罰以太白傾殘樽。萬松嶺上三家村,林下美人現香魂。淡妝素服謝雕飾,擺落玉鏡塵埃昏。散花衣祴粘不落,昨夜偶過祇樹園。樹下泠泠漱澗玉,亂流赤腳飛泉溫。噴成澗草萬片玉,陰崖未肯希春暾。自憐艷質媚幽獨,拄杖敲鏗誰過門。相期但有月知狀,不用椽筆書要言。花應一笑飲我語,隨風飛墜雙銀樽。白鶴峰頭荔子村,誰喚東坡半死魂。作詩惱花太愁絕,云月黯黯天昏昏。欲教綺語洗蠻瘴,不使冠服棲丘園。海山淮水隔萬里,十年契闊陳寒溫。老仙不食煙火味,曉隨鴉餐旸谷暾。此花亦解慰流落,如在玉堂西掖門。自從三疊振絕響,澹然相對俱忘言。我來戲譜不調曲,時有問字爭芳樽。
金牛谷里樹蒼蒼,一入千峰但夕陽。浪跡莫愁難問訊,題詩多在朗公房。
五馬非從樂,西城念勸功。翠帷低映水,紅旆不勝風。葉脫青山靜,云歸碧落空。淹留盡佳興,新月漸朦朧。謝守愛山水,軍城況不賒。魚驚避落葉,鳥倦立浮查。古柏依岡遠,垂楊帶岸斜。秋風吹急管,一曲度荷花。
鹖冠飯雕胡,分與時人淺。道存心自玄,豈必泉蘿遠。綠水凈鳴琴,空林對虛館。山中春桂枝,倏爾飛霜滿。寄語青云人,投簪事應晚。
三月錢塘春漸濃,老松長吼海門風。故人一別知何處,天外青山是越中。
袖手垂鞭出帝闉,萬花欄馬舞新春。是時也有青油傘,天上歸來雪滿身。
科頭行百里,笠影落煙霞。四十親舒卷,尋常過酒家。兒童非講席,鉛槧此歸槎。共待春芳發,來看舊種花。
清灤悠悠北斗北,千折縈環護邦國。直疑銀漢天上來,搖漾蓬萊云五色。蛟龍變化深莫測,金蓮滿川凈如拭。鑾輿歲歲兩度臨,雨露同流草蕃殖。長亭短亭來往人,朝夕照影何嘗息。相君親授臨軒敕,紫騮嚼嚙黃金勒。卻從江漢望龍岡,三疊晴虹勞夢憶。
西山雨過爽飛初,酷暑驕陽今漸除。綵筆遂干參井氣,咨諏還上斗辰居。周桐遺葉于唐是,汲節便宜想漢如。便擬姚崇蝗害息,救時一事總君馀。
久與湖山草色鄰,蘆花蕩里隱秦民。煙霞驚散魚龍夢,孤鶩長飛又日新。
六塵欲要凈三摩,辛苦修行奈老何。只得四休安樂法,一身受用已為多。
掖庭咫尺失王嬙,庫吏奸因鼠糞揚。邂逅阿城重懷古,欲從何處吊威王。
軒冕兮巍峨,公之進兮,群龍委蛇。公今何所兮,南山岧峣。誰與公兮,逍遙。南山何有兮,其云油油。出覆四海兮,歸抱一丘。公朝攀兮,暮與游。徜徉宇內兮,復安求。綠桂兮丹阿,公游兮酒歌。幅巾兮鷺羽,婆娑兮公舞。壽且康兮,慰我民望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