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即事
孤城臨遠水,千里見寒山。
白雪無人唱,滄洲盡日閑。
鳥歸殘燒外,帆出斷云間。
此地秋風起,應隨計吏還。
孤城臨遠水,千里見寒山。
白雪無人唱,滄洲盡日閑。
鳥歸殘燒外,帆出斷云間。
此地秋風起,應隨計吏還。
一座孤城面臨著遠方的江水,極目千里能看到寒冷的山巒。像《白雪》這樣的曲子無人吟唱,水濱之地整日都顯得那么安閑。鳥兒飛回殘火之外,船帆從斷云之間駛出。此地秋風已起,我應該跟隨計吏一同回去了。
郢州:地名。
臨:面臨。
白雪:古曲名。
滄洲:濱水之地。
殘燒:殘余的火勢。
計吏:州郡掌簿籍并負責上計的官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詩人可能是在郢州任職或游歷期間,看到當地的秋景,觸景生情而作。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但個人仕途可能并不順遂,從而在詩中流露出孤寂和思歸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異鄉的孤獨與思歸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景色描寫細膩生動。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突出,但展現了詩人借景抒懷的創作手法。
清晝靜居香冷,風動萬年枝。涼應兌卦體。秋色鳴輕飔。
冥心運正一。御鐵牛、耕寸地。都種金錢花,秀色照戊己。
新霜萬物凋謝,我常無為。沖起浩然氣。抱沖和,人間世。
登高共賞宴,泛東籬。菊盡醉。誰會。登高意表、迥出凡塵外。
今日已重九,城郭秋氣爽。雅游從群賢,載酒謁遺像。
平生書局隨,席間劣函丈。華檐芘髡緇,藻井護龍象。
尚德抑虛無,后死有吾黨。云何祀二百,社祭典久曠。
繄賴張與何,祠構事草創。青紅壞壁側,三楹位東向。
羅拜十七人,祭酒布衣長。精神感冥漠,靈魄接惝恍。
想見兩度游,白發倚筇杖。將身王尼車,戴首逢萌盎。
沈吟述古作,慘澹舊京唱。空余兩髯叟,舊識孤鶴狀。
盡日號西風,寒濤送悲壯。
汝水驅車馬,揚鞭指翠屏。
泉聲沖石落,鶴唳隔煙聽。
遠樹連云淡,微風拂草青。
軒轅曾問道,留詠寄山靈。
自顧庸才忝斯土,未然弛禁疏防堵。
筍輿冒雨入云山,事后勤勞恐無補。
溪回路轉駭蠶叢,羊腸叱馭笑籠東。
敢辭險阻勾留苦,仗劍橫掃魑魅空。
莫認蓬萊可訪仙,荒煙蔓草翠微巔。
白云欲晴黑云雨,鷓鴣啼聲到耳邊。
治人治法難俱得,大東小東堪嘆息。
蒼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謀衣食。
興言至此顏厚有忸怩,試聽枝上子規心惻惻。
寄語番奴休殺人,殺人天譴不可測。
晨幾手作墨,午窗身硙茶。
豈惟要小勞,亦以禦百邪。
兒童不解此,傾心逐紛華。
君看如山禍,萌在一念差。
鬧不如靜,忙不如閒。
靜鬧俱泯,謂之得理。
歸宗事理絕,日輪正當午。
向道莫行山下路,果然猿叫斷腸聲。
看山欲遍嶺南頭,送盡人間爛漫秋。
花氣化云成寶界,海光如鏡照飛樓。
千林暮色生涼思,一發中原感客游。
風浪無聲天浩蕩,可能容易著間鷗。
雨聲回潤故衣篝。得酒病懷休。
舞紅消盡,西風還送,葉葉心頭。
行云不受秋拘管,將夢上空樓。
夜涼雙雁,分明說與,天路閒愁。
白石蘚紋滋,綠竹煙痕凈。
何似崇岡百尺梧,一碧凝秋影。
認是雅琴材,古調無人省。
盡有高枝待鳳皇,惻惻天風冷。
隔座芳蘭一點心,潛憑傳婢語知音。
杯行喜聽斟時淺,燭換愁看坐夜深。
力為加餐須自努,飲當微醉莫教沉。
擁爐默計君歸候,忍比君先到繡衾。
寂寞秋心病后知,誰尋蹤跡到東籬。
溪聲入竹交相答,鶴影窺人兩自疑。
客思惹多衰芳岸,吟魂銷盡夕陽枝。
一缶桑落寧辭醉,或者風流亦在茲。
名園幽寂宜春畫。相攜幾度銜杯酒。
四顧綠陰濃。可人滿座中。
蘭亭非昔比。復社差可擬。
吟興盡闌珊。斯盟何可寒。
石洞幽回處,深林下鹿群。溪喧前夜雨,鳥語半山云。樹暗聞嵐氣,巖明見溜文。藤花照潭水,風日共紛紛。
石壁日初上,春山風乍晴。偶隨黃犢出,閑傍綠溪行。幽鳥淡無語,落花如有聲。回看飛瀑下,樹杪白云生。
霽月橫陳幾許秋,拍肩小謝老風流。開尊孰愈暫掛榻,視草曷如高臥樓。
舊有鳳銜新紫詔,今無鶴似古揚州。潁川只說黃丞相,更為行春得小留。
夷惠清和不尚同,直將兩手袖春風。婁豐從勸三農始,初度重書二月中。
欲與大年分殿最,試于小知擊倥侗。雖云弱水歸溟渤,自向西流不自東。
愛士風流古,翻書氣味長。
詩家入陶謝,書法到顏楊。
竹石故無恙,人琴今則亡。
二龍天下秀,一一看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