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歸 其一 和邢公昭
莫欺騎省鬢邊華。曾眠蘇小家。
彩絲縈腕剪輕霞。菖蒲酒更嘉。
人別后,嘆飛花。云山和夢遮。
吳箋小字寫流沙。幾行秋雁斜。
莫欺騎省鬢邊華。曾眠蘇小家。
彩絲縈腕剪輕霞。菖蒲酒更嘉。
人別后,嘆飛花。云山和夢遮。
吳箋小字寫流沙。幾行秋雁斜。
不要嘲笑我鬢邊已生白發。我也曾有過像眠宿蘇小小家那樣的風流韻事。彩絲纏繞在手腕,如剪下的輕霞般美麗,菖蒲酒更是佳釀。人分別后,感嘆如飛花般逝去的時光。云霧繚繞的山巒遮住了夢境。在吳地的箋紙上寫下如流沙般思緒,幾行秋雁斜飛在天空。
騎省:指散騎常侍、散騎侍郎等官名,這里可能指代作者自己或他人的官職,也暗示有才華的文人。
蘇小: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妓,才貌出眾,這里借指美人。
彩絲縈腕:古代端午節習俗,用彩絲纏繞手腕以求辟邪。
菖蒲酒:用菖蒲浸制的酒,古人在端午節有飲用此酒的習俗。
吳箋:吳地所產的箋紙,質地優良,多用來題詩寫信。
流沙:原指沙漠,這里形容思緒如流沙般紛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是作者在經歷了一段美好愛情后與戀人分別,在端午節前后觸景生情而作。當時作者或許感慨時光流逝、人生聚散無常,于是寫下此詞以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詞主旨是抒發對過去美好時光和戀人的懷念之情。其特點是情感細膩,通過今昔對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將懷舊與思念之情表達得深沉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的作品,但展現了詞人較高的藝術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
攬衣斷崖口,悲風振古臺。叫雁驚逆云,萬里天為開。雪榛覆寒莎,松殿扃馀苔。昔人邈安在,日落寒色來。棄置勿復道,且釂黃金杯。
寒云漠漠雪霏霏,正是行人度嶺時。密灑峰巒開玉府,亂妝林木發瓊枝。步高漸入煙霄路,望遠都迷澗壑姿。回首江鄉何處是,斷蓬飄梗不勝悲。
山水經行遍,蕭閑吏隱情。劍寒光不泯,鶴老骨逾清。傾蓋逢知己,論詩盍讓卿。從來說張祐,不是浪傳名。德刑相濟用,自古意尤深。肅殺冬神令,慈祥使者心。月明清驛路,風色定寒林。善政民應化,毋忘魯叟箴。
故衾何意托交歡,得共高人寤寐寬。不分秋風破茅屋,從教夜雪滿長安。空床獨枕琴三尺,遠札相遺綺一端。早晚平津誰與報,布衣思庇九州寒。
北渚一帝子,洛川一宓妃。池有十種蓮,平生所見稀。纖秾各態度,紅白爭光輝。我來亭上飲,夜久未忍歸。翁家采香人,但愛香滿衣。豈知清露濕,圓荷瀉珠璣。
鄭老心閒卻忘官,泮林唯對碧蕉閒。盈軒色映烏紗帽,拂幾涼生苜蓿盤。半榻秋聲寒外落,一簾幽夢月中殘。杜陵野老時相問,應遣題詩葉上看。
未了尋幽興,支筇一犯寒。泉清天自照,壁峭石能安。微雨隨風急,片云出岫難。新來腰腳健,絕頂與誰看。
陰山奇勝詎能名,斷送新詩得得成。萬疊峰巒擎海立,千層松檜接云平。三年沙塞吟魂遁,一夜氈穹客夢清。遙想長安舊知友,能無知我此時情。
龍溪不賞去年花,今歲春光喜在家。多謝花神憐舊識,盡情開向白牛車。
玄都觀里桃花句,沈香亭前芍藥詞。今年春風似憐我,明年春風更相思。肥紅盈盈錦步障,淺黃深深綠油幕。絕憐舊嫁小娉婷,一曲生香淚雙落。垂髻雙雙白馬郎,看花不語愁晝長。堂前有婦不肯守,遍看吳姬與趙娼。小樓昨夜聽琵琶,推手卻手怨王家。不辭遠嫁盧龍道,可憐長城骨如沙。紅衣夜唱娑羅樹,云是西天好兒孫。吹螺日飲官法酒,笑渠騎馬傍人門。誰家弄玉矜少年,采蓮艇子歌娟娟。轉首那知顏色老,猶抹橫云啼鏡前。向曾六月桓州住,雪歇前巖散冰樹。王郎馬郎太愁生,兩騎雙雙辭我去。烏靴窄窄稱宮袍,雙鬢風翻見二毛。聞道中山止十驛,急須乘馬釀松醪。
乞取孱驅在,形魂相見初。轉覺無系著,哀至不能紓。何以息諸妄,一夢且蘧蘧。空隙度微月,光影本來虛。再須拾爪發,重與整簪裾。見人肅拜跪,裹頭對詩書。視息茍未免,吾敢厭囚拘。邈茲千古意,流嘆在居諸。居諸我不違,過此將何如。
圓月秋方皎,涼天夜逾澄。杯憐娼女勸,樓看美人登。皓氣浮金界,遙光轉玉繩。綵鸞招不下,簫管竟無憑。
萬里歸來葺故園,闞湖新結小船軒。雙親八十喜康健,七子侍勞三十孫。別港鶯嬌恰恰啼,蘇公堤過趙公堤。水西云北春無賴,細柳新蒲綠未齊。天造西湖錦繡堆,柳邊漁父小篷開。能言景定年間事,公主鸞簫錦棹來。此客清狂似季真,意行湖曲眺青春。櫓聲往往來來好,山色朝朝暮暮新。杖藜引客入漁家,盡敞蓬窗作供茶。三面闌干詩思闊,湖光千頃浸荷花。當年飛鳥亦難前,今日中堂起燒煙。丞相不嗔山色好,歌聲穩送里河船。小小船齋闞碧流,水仙招我下湖游。簫聲裊裊歌聲合,桂子香中十里秋。詩翁老去尚兒嬉,撩撥歌鬟笑挽衣。草草杯盤隨處飲,西泠橋入斷橋歸。北去南來無定居,水流云在意何如。湖邊倘有西飛雁,只寄詩筒莫寄書。澗邊爛醉桂花秋,明發攜琴不可留。遙想兩峰湖一曲,畫船何日許同游。
人間慣說汝無情,賒汝青春換此生?合是落花風下魄,軟紅塵里影煢煢。
龐眉老僧無住著,不問山林與城郭。談禪到處即跏趺,白晝天花如雨落。心知一境萬緣空,靜與晴霄海月同。錫振春山常伏虎,缽含秋水自藏龍。問師今年僧臘幾,手種蒼松舊松子。松身已作蛟龍鱗,定中一念猶未起。白石垂蘿凈窈冥,爐香一炷兩函經。澗猿時擎野果供,山鬼或倚寒巖聽。荷為袈裟荔為帶,世人見者皆再拜。師言是悉有漏因,我今已入無色界。十年奔走亂如絲,對榻空論不遂期。每嘆道緣于世淺,惟師與我最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