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其四 蠟梅用前韻
淺染霓裳,輕勻漢額,巫山行雨方還。最好是、肌香蠟瑩,萼嫩紅乾。
曾見金鐘在列,鈞天罷、筍簴都閑。妖饒似,曉鏡乍開,綠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鉤龍麝隨鞍。便更做、山人倦賞,畏冷無歡。
爭奈冰甌彩筆,題詩處、珠琲斕斑。清宵永,相對莫放杯寒。
淺染霓裳,輕勻漢額,巫山行雨方還。最好是、肌香蠟瑩,萼嫩紅乾。
曾見金鐘在列,鈞天罷、筍簴都閑。妖饒似,曉鏡乍開,綠沁眉山。
休夸瘦枝疏影,湘裙窄、一鉤龍麝隨鞍。便更做、山人倦賞,畏冷無歡。
爭奈冰甌彩筆,題詩處、珠琲斕斑。清宵永,相對莫放杯寒。
蠟梅似淺淺染就的霓裳羽衣,又像輕勻妝容的壽陽公主。仿佛剛從巫山行雨歸來。最美之處在于它肌膚似蠟般瑩潤且散發香氣,花萼嬌嫩而色澤紅鮮。曾見它如金鐘排列,宮廷演奏結束,鐘架都閑置一旁。它嬌美妖嬈,好似清晨剛打開鏡子,映出如眉黛般的綠。不要夸贊那些瘦枝疏影的梅花,這蠟梅如同窄窄湘裙,帶著龍涎香麝的香氣隨人鞍轡。就算山中人看倦了它,因怕冷而無心欣賞。怎奈有精致的茶具和彩筆,題詩之處,如珍珠般斑斕。漫長清夜,相對而坐,莫讓酒杯變涼。
霓裳:本指神仙的衣裳,這里形容蠟梅的花瓣。
漢額:指壽陽公主梅花妝,借指蠟梅。
巫山行雨:用巫山神女典故,增添神秘浪漫氛圍。
金鐘:形容蠟梅形狀。
鈞天:指天上的音樂,這里表示宮廷演奏。
筍簴:鐘架。
龍麝:龍涎香和麝香,形容香氣。
冰甌:精致的茶具。
珠琲:珍珠,形容題詩美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一個清夜,詩人看到蠟梅盛開,被其美麗所打動,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詞。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人們有閑情逸致欣賞自然美景和進行詩詞創作。
這首詞主旨是贊美蠟梅,突出其嬌美、香氣獨特的特點。以精致的語言和多樣的表現手法展現蠟梅魅力,在詠物詞中有一定特色,體現了詞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審美情趣。
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時。
云畔風生爪,沙頭水浸眉。
樂哉弦管客,愁殺戰征兒。
因絕西園賞,臨風一詠詩。
燕谷無暖氣,
窮巖閉嚴陰。
鄒子一吹律,
能回天地心。
蒼蒼金陵月,空懸帝王州。
天文列宿在,霸業大江流。
綠水絕馳道,青松摧古丘。
臺傾??鵲觀,宮沒鳳凰樓。
別殿悲清暑,芳園罷樂游。
一聞歌玉樹,蕭瑟后庭秋。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仿佛古容儀,含愁帶曙輝。
露如今日淚,苔似昔年衣。
有恨同湘女,無言類楚妃。
寂然芳靄內,猶若待夫歸。
飯顆山頭逢杜甫,
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
總為從前作詩苦。
崢嶸丞相府,清切鳳凰池。
羨爾瑤臺鶴,高棲瓊樹枝。
歸飛晴日好,吟弄惠風吹。
正有乘軒樂,初當學舞時。
珍禽在羅網,微命若游絲。
愿托周周羽,相銜漢水湄。
端居倦時燠,輕舟泛回塘。
微風飄襟散,橫吹繞林長。
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氣涼。
一寫悁勤意,寧用訴華觴。
眾樂雜軍鞞,高樓邀上客。
思逐花光亂,賞余山景夕。
為郡訪凋瘵,守程難損益。
聊假一杯歡,暫忘終日迫。
梁王昔愛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遠集八方賓。
車馬平明合,城郭滿埃塵。逢君一相許,豈要平生親。
入仕三十載,如何獨未伸。英聲久籍籍,臺閣多故人。
置酒發清彈,相與樂佳辰。孤亭得長望,白日下廣津。
富貴良可取,朅來西入秦。秋風旦夕起,安得客梁陳。
濟濟眾君子,高宴及時光。
群山靄遐矚,綠野布熙陽。
列坐遵曲岸,披襟襲蘭芳。
野庖薦嘉魚,激澗泛羽觴。
眾鳥鳴茂林,綠草延高岡。
盛時易徂謝,浩思坐飄飏。
眷言同心友,茲游安可忘。
空齋無一事,岸幘故人期。
暫輟觀書夜,還題玩月詩。
遠鐘高枕后,清露卷簾時。
暗覺新秋近,殘河欲曙遲。
沉沉匣中鏡,為此塵垢蝕。輝光何所如,月在云中黑。南金既雕錯,鞶帶共輝飾。空存鑒物名,坐使妍蚩惑。美人竭肝膽,思照冰玉色。自非磨瑩工,日日空嘆息。
古宅集祆鳥,群號枯樹枝。黃昏窺人室,鬼物相與期。居人不安寢,搏擊思此時。豈無鷹與鹯,飽肉不肯飛。既乖逐鳥節,空養凌云姿。孤負肉食恩,何異城上鴟。
春羅雙鴛鴦,出自寒夜女。心精煙霧色,指歷千萬緒。長安貴豪家,妖艷不可數。裁此百日功,唯將一朝舞。舞罷復裁新,豈思勞者苦。
同聲自相應,體質不必齊。誰知賈人鐸,能使大樂諧。鏗鏘發宮征,和樂變其哀。人神既昭享,鳳鳥亦下來。豈非至賤物,一奏升天階。物情茍有合,莫問玉與泥。
碌碌荊山璞,卞和獻君門。荊璞非有求,和氏非有恩。所獻知國寶,至公不待言。是非吾欲默,此道今豈存。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鬢已斑。
何因北歸去,淮上對秋山。
兵衛森畫戟,宴寢凝清香。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煩屙近消散,嘉賓復滿堂。
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理會是非遣,性達形跡忘。
鮮肥屬時禁,蔬果幸見嘗。
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
吳中盛文史,群彥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豈曰財賦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