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遠人 本意,和宋晏小山韻
雁字魚函渾未寄,腸斷遼西客。金鞭微響,玉騮空鬧,聽馬蹄得得。
雨聲偏向芭蕉滴。把淚珠和墨。學寄畫崔徽,添些紅暈,怕黛朱無色。
雁字魚函渾未寄,腸斷遼西客。金鞭微響,玉騮空鬧,聽馬蹄得得。
雨聲偏向芭蕉滴。把淚珠和墨。學寄畫崔徽,添些紅暈,怕黛朱無色。
書信始終未能寄出,為那遼西的游子心碎神傷。金鞭輕響,駿馬空自嘶鳴,只聽見得得的馬蹄聲。雨聲偏偏朝著芭蕉葉滴落,我含著淚珠研墨寫信。效仿崔徽寄畫像傳情,添上些紅暈,只怕青黛和胭脂顏色不夠鮮艷。
雁字魚函:代指書信。古代有“雁足傳書”“魚腹藏書”的傳說,故以“雁字”“魚函”指書信。
遼西客:指在遼西(今遼寧西部)漂泊的游子。
玉騮(liú):毛色青白相雜的駿馬。
崔徽:唐代歌妓,與裴敬中相愛,分別后托人畫肖像寄贈,后以“崔徽”代指女子寄畫傳情。
黛朱:黛,青黑色顏料,用于畫眉;朱,紅色胭脂,此處泛指女子妝飾用的顏色。
此詞為和北宋晏幾道(號小山)《思遠人》原韻之作。晏幾道詞多寫相思離情,作者或受其影響,借“本意”(即依詞牌本意)創作,可能作于思念遠方游子之時,以和韻形式抒發內心的牽掛與愁緒。
全詞圍繞“思遠”主題,通過書信未寄、雨打芭蕉、寄畫傳情等細節,層層遞進地刻畫了女子對遼西游子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摯,意境凄涼,語言婉約,繼承了北宋婉約詞風,是一首典型的相思題材佳作。
城上歸時晚,庭前宿處危。
月明無葉樹,霜滑有風枝。
啼澀饑喉咽,飛低凍翅垂。
畫堂鸚鵡鳥,冷暖不相知。
白馬逐牛車,
黃昏入狹斜。
柳樹烏爭宿,
坎坎擊鼓,漁山之下。
吹洞簫,望極浦。
女巫進,紛屢舞。
陳瑤席,湛清酤。
風凄凄,又夜雨。
不知神之來兮不來,使我心兮苦復苦。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春氣滿林香,春游不可忘。
落花吹欲盡,垂柳折還長。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裝。
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陽。
窗中獨自起,簾外獨自行。愁見蜘蛛織,尋思直到明。
碓上米不舂,窗中絲罷絡。看渠駕去車,定是無四角。
不見心相許,徒云腳漫勤。摘荷空摘葉,是底采蓮人。
窗外山魈立,知渠腳不多。三更機底下,摸著是誰梭。
郎去摘黃瓜,郎來收赤棗。郎耕種麻地,今作西舍道。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南光走冷圭,
北籟號空木。
年年任霜霰,
不減筼筜綠。
黃云城邊烏欲棲,
歸飛啞啞枝上啼。
機中織錦秦川女,
白團扇,今來此去捐。
愿得入郎手,團圓郎眼前。
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
秾桑繞舍麥如尾,錦薦金爐夢正長,東家呃喔雞鳴早。
蘭眼抬露斜,
鶯唇映花老。
金龍傾漏盡,
玉井敲冰早。
巫山小女隔云別,松花春風山上發。
綠蓋獨穿香徑歸,南山桂樹為君死,云衫殘污紅脂花。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錢塘岸上春如織,淼淼寒潮帶晴色。
淮南游客馬連嘶,一曲堂堂紅燭筵,金鯨瀉酒如飛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