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陰
一番風雨暗清明,綠滿閒庭草自生。十二樓臺都倚遍,燕鶯簾外寂無聲。
黯黯陰云入望低,落花飛絮盡沾泥。眼前風物催春晚,滿地蘼蕪長欲齊。
一番風雨暗清明,綠滿閒庭草自生。十二樓臺都倚遍,燕鶯簾外寂無聲。
黯黯陰云入望低,落花飛絮盡沾泥。眼前風物催春晚,滿地蘼蕪長欲齊。
一場風雨使清明時節變得昏暗,閑置的庭院里綠草滿布,青草自然生長。在多層樓臺上都倚遍了,簾外的燕雀黃鶯卻寂靜無聲。陰云濃密,入目低垂,落花和飛絮都沾濕在泥里。眼前的風物催促著晚春的到來,滿地的蘼蕪長得幾乎一樣高了。
暗清明:使清明時節變得昏暗,暗,形容詞作動詞,使……昏暗。
閒庭:閑置的庭院,閒,同“閑”。
十二樓臺:指多層樓臺,虛指樓閣之多。
黯黯:形容陰云濃密、昏暗的樣子。
蘼蕪(mí wú):一種香草,葉呈羽狀,常見于古詩詞中,多與春景、離思相關。
沾泥:被泥水沾濕黏連。
此詩為春陰題材的感懷之作,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記載,推測可能寫于晚春時節。詩人面對陰云籠罩、落花凋零的景象,觸景生情,借景抒發對春光將盡的感慨。
全詩以“春陰”為背景,通過風雨、陰云、落花等意象描繪暮春之景,以“倚遍樓臺”的動作與“燕鶯寂聲”的靜景呼應,含蓄表達對春逝的悵惘與孤寂心境。語言凝練,意境蕭瑟,是一首典型的春景感懷小詩。
萬事何曾有速淹,熊蹯魚腹自難兼。
山川置掌猶能取,日月無膠可得黏。
稚子幸堪持幾杖,老生元自慣齏鹽。
清晨臨鏡還三嘆,雪頷今年無處添。
偶曳枯筇出槿籬,松間盤石坐移時。
饑麞嚙草無余綠,乳鵲營巢有墮枝。
幽事類分皆可譜,高情辭達自成詩。
莫嗟寂寂終吾世,正是他年一段奇。
云起山容改,潮生浦面寬。
寒鴉先雁到,烏桕后楓丹。
年邁狐裝帽,時新豆搗團。
非關嗜溫飽,更事耐悲歡。
累葉為儒業不隳,定知賢杰有生時。
學須造次常于是,道豈須臾或可離。
我老已無明日計,心存猶惜寸陰移。
巍巍夫子雖天縱,禮樂官名盡有師。
古人不輕出,出則堯舜其君民。古人不輕隱,隱則坐使風俗淳。
孰知后世乃不然,唐虞日遠如飛煙。異端欲出六籍上,裔夷直居中夏先。
窮居求志達行道,儻不塞責真負天。士固不可茍富貴,顧亦豈可徒貧賤。
如其一念有愧心,寧不終身戴慚面。老夫少年鐵鑄硯,欲窺圣門終未見。
祝君勿恃來日長,八九十年如掣電。
八月暑退涼風生,家家場中打稻聲。
穗多粒飽三倍熟,車軸壓折人肩頳。
常年縣符鬧如雨,道上即今無吏行。
鄉閭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饜豬羊烹。
少壯即今安在哉,輕舟訪舊莫輕回。
兒童擁岸迎舟入,婦女窺籬喜客來。
多難只成雙鬢改,流年更著暮笳催。
放懷魚鳥平生事,少住茅簷盡此杯。
身是人間一斷蓬,半生南北任秋風。
琴書昔作天涯客,蓑笠今成澤畔翁。
夢破江亭山驛外,詩成燈影雨聲中。
不須強覓前人比,道似香山實不同。
胎發茸茸綠映巾,歸耕猶是太平民。
流觴內史招同社,扛鼎將軍與卜鄰。
曾冠六鰲非俗吏,已開九秩是陳人。
一杯剩約梅花醉,又見開禧第二春。
命駕清晨出射堂,筇枝羽扇受微涼。
鴉將數子窺苔井,桐引新枝出粉墻。
岸幘影邊茶正熟,投壺聲里日初長。
興闌卻蹋湖堤去,十里山花滿袖香。
韶美仙去三十年,一念及之常悵然。
秋窗忽夢接顏色,萬里老鶴歸遼天。
贈詩溫其似玉瓚,我亦粗識關雎亂。
建安黃初不足言,筆端直覺無秦漢。
昔遇高皇帝,同朝多偉人。
哀哉逝不留,焄蒿返蒼旻。
存者才一二,相望不得親。
秋風聞雁過,老淚霑衣巾。
正苦中天赫日流,房櫳忽復變颼飗。
云生江浦初成暝,葉下亭皋剩作秋。
移穴族行憐垤蟻,爭巢婦去嘆林鳩。
人間寒暑何窮已,碪杵行聞治褐裘。
蓐食寒燈下,脂車小市傍。
驛門猶淡月,街樹正清霜。
觸目關河異,興懷道路長。
丈夫當自力,雙鬢易蒼蒼。
微云薄靄新晴后,小蓋輕輿古道遙。
林杪幽禽初學囀,墻陰凍雪未全消。
酒壚日暮收青旆,市步人歸擁畫橈。
欹帽捫髯常半醉,逢人誰與話無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