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謝挺孚
羨爾凌云賦最豪
幾年蹤跡困蓬蒿
珠沉赤水淵應媚
劍發豐城氣自高
散屧山中呼桂酒
枕流天畔聽松濤
相思倘問棲遲處
源水浮花去是桃
羨爾凌云賦最豪
幾年蹤跡困蓬蒿
珠沉赤水淵應媚
劍發豐城氣自高
散屧山中呼桂酒
枕流天畔聽松濤
相思倘問棲遲處
源水浮花去是桃
羨慕你有司馬相如作《大人賦》般凌云的豪邁才思,幾年來卻困于草野不得志。你如赤水沉珠,雖埋沒深淵卻更顯光彩;似豐城寶劍,終會顯露沖天劍氣。你在山間脫鞋閑行,呼飲桂酒;枕石聽流,靜賞天際松濤。若問我棲居何處寄托思念,看那溪中漂浮的桃花,便知我在如桃花源般的地方。
凌云賦:指司馬相如《大人賦》,《史記》載漢武帝讀此賦后‘飄飄有凌云之氣’,此處喻謝挺孚才思豪邁。
蓬蒿:蓬草與蒿草,代指草野、困頓之境。
珠沉赤水:典出《莊子·天地》,黃帝游赤水失玄珠,喻才華雖被埋沒仍具光輝。
劍發豐城:典出《晉書·張華傳》,豐城掘得龍泉、太阿二劍,喻人才終將顯露。
散屧(xiè):脫鞋行走,形容閑適自在。
桂酒:用桂花釀制的酒,代指美酒。
枕流:化用‘枕石漱流’(《世說新語》),指隱居山林的生活。
源水浮花:暗用桃花源典故(《桃花源記》),喻隱居之地如仙境。
此詩應為作者寄贈友人謝挺孚之作。謝挺孚當有出眾才華卻未得顯達(‘幾年蹤跡困蓬蒿’),作者以詩相慰,既肯定其才(‘凌云賦’‘珠’‘劍’),又慕其隱逸之樂(‘散屧’‘枕流’),反映二人交游中的理解與共鳴。具體創作時間與背景因史料未明,暫據詩意推斷。
全詩以贈答為核心,前半贊才慰困,后半慕隱寄思,將對友人的欣賞、慰藉與向往融于一體。用典精當,意象鮮明,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文人贈友佳作,展現了古典詩歌‘以詩寄情’的藝術特點。
輕陰隔翠幃,宿雨泣晴暉。
醉后佳期在,歌余舊意非。
蝶繁經粉住,蜂重抱香歸。
莫惜薰爐夜,因風到舞衣。
雨濕菰蒲斜日明,茅廚煮繭掉車聲。
青蛇上竹一種色,黃蝶隔溪無限情。
何處樵漁將遠餉,故園田土憶春耕。
千峰萬瀨水潏潏,羸馬此中愁獨行。
槲葉蕭蕭帶葦風,寺前歸客別支公。
三秋岸雪花初白,一夜林霜葉盡紅。
山疊楚天云壓塞,浪遙吳苑水連空。
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偈同。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
裁成艷思偏應巧,分得春光最數多。
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
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干歛翠蛾。
賓筵得佳客,侯印有光輝。
候騎不傳箭,回文空上機。
塞城收馬去,烽火射雕歸。
惟有嚴家瀨,回環逕草微。
棲息消心象,簷楹溢艷陽。
簾櫳蘭露落,鄰里柳林涼。
高閣過空谷,孤竿隔古岡。
潭廬同淡蕩,髣髴復芬芳。
世機消已盡,巾屨亦飄然。
一室故山月,滿瓶秋澗泉。
禪庵過微雪,鄉寺隔寒煙。
應共白蓮客,相期松桂前。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
有樹關深院,無塵到淺莎。
僧居隨處好,人事出門多。
不及新春雁,年年鏡水波。
刖足豈更長,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蠡上,歸夢向汾水。
低摧神氣盡,僮仆心亦恥。
未達誰不然,達者心思此。
行年忽已壯,去老年更幾。
功名生不彰,身歿豈為鬼。
才看芳草歇,即嘆涼風起。
匹馬未來期,嘶聲尚在耳。
春秋罷注直銅龍,舊宅嘉蓮照水紅。
兩處龜巢清露里,一時魚躍翠莖東。
同心表瑞荀池上,半面分妝樂鏡中。
應為臨川多麗句,故持重艷向西風。
苒弱樓前柳,輕空花外窗。
蝶高飛有伴,鶯早語無雙。
剪勝裁春字,開屏見曉江。
從來共情戰,今日欲歸降。
腥鮮龍氣連清防,花風漾漾吹細光。
疊瀾不定照天井,倒影蕩搖晴翠長。
平碧淺春生綠塘,云容雨態連青蒼。
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挽粟上高山,高山若平地。
力盡心不怨,同我家私事。
去者不遑寧,歸者唱歌行。
相逢古城下,立語天未明。
一身遠出塞,十口無稅征。
城前兵馬過,城里人高臥。
官家自供給,畏我田產破。
健兒食肥肉,戰馬食新谷。
食飽物有余,所恨無兩腹。
草青見軍過,草白見軍回。
軍回人更多,盡系西戎來。
孤館門開對碧岑,竹窗燈下聽猨吟。
巴山夜雨別離夢,秦塞舊山迢遰心。
滿地莓苔生近水,幾株楊柳自成陰。
空思知己隔云嶺,鄉路獨歸春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