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感興十二首 其十一
漢家宮闕暮云凝,人世茫茫感廢興。
太液蒼波飛水鶴,寢園紅葉坐禪僧。
佞臣誰為誅張禹,鉤黨今猶惜李膺。
銷盡寒山金碧影,夕陽零亂十三陵。
漢家宮闕暮云凝,人世茫茫感廢興。
太液蒼波飛水鶴,寢園紅葉坐禪僧。
佞臣誰為誅張禹,鉤黨今猶惜李膺。
銷盡寒山金碧影,夕陽零亂十三陵。
漢朝的宮殿在傍晚的暮云中凝聚,人間世事茫茫讓人感慨朝代的興衰。太液池的碧波上飛著水鶴,帝王陵園里坐著紅葉旁的禪僧。奸臣中誰能誅殺像張禹那樣的人,如今還惋惜被黨錮之禍牽連的李膺。寒山的金碧輝煌之景已消失,夕陽零亂地灑在十三陵上。
漢家宮闕:借指明朝宮殿。
太液:古代皇家園林中的池沼,這里可能指明朝皇宮內的池。
張禹:西漢佞臣,阿諛權貴。
鉤黨:指因黨錮之禍被牽連的人。李膺:東漢時期大臣、名士,因反對宦官專權而被陷害。
十三陵:明朝皇帝的陵墓群。
此詩創作時間背景應是明朝后期,當時政治腐敗,奸臣當道,社會矛盾尖銳。詩人面對明朝的衰敗景象,借古事抒發對現實的感慨和憂慮。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朝代興衰和批判現實。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諷今,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憂慮,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孤風晉東土,宿望魯靈光。跡恨山林阻,精馳研席傍。
環中樞待轉,水上玉生涼。一點華風在,看看動八荒。
萬卉競春新,孤芳見老成。斗高紛曉蝶,遞巧響喬鶯。
山染眉津綠,湘澄眼采明。東山謝安石,深意在蒼生。
才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樓九曲連。
庚虎循環餐絳雪,甲龍夭喬迸靈泉。
三三上應三千日,九九中延九萬年。
須得有緣方可授,未曾輕泄與人傳。
紅窗日暖琉璃碧。伶俜約略呼之出。
羅襪黦香塵。微波一盎春。
鵝黃濃染額。腮粉春蔥托。
最怕是寒盟。冰紋石上生。
年過八十更精神,佚我房中自在身。
檢點欺心無一發,薰涵和氣似三春。
莫疑見識驚流俗,自是淵源到古人。
前輩彫零公又往,哀哀令我涕沾巾。
愔愔云氣繞江城,
至后寒輕詎可憑。
兩日南風將雪信,
床前蝙蝠夜翻燈。
未恨途窮阮步兵,路訛偏喜愜幽情。
寒流靜抱孤村碧,平楚遙連晚照明。
秋色近知為圃樂,病身差幸出游輕。
何年淄水盤山道,共話南塘九日行。
塵沙拂面阻清游。長日下簾鉤。誰倚鈿箜篌。盡彈出、新愁舊愁。
朋尊冷落,詩懷潦倒,排悶強登樓。風柳一枝秋,認當日、煙花汴州。
鐵壁迸開云片片,
黑出輥出月團團。
就中明暗相陵處,
天外出頭誰解看。
簾外西風掃聚苔,已寒重暖玉爐灰。
草書結體聯無斷,花勝同心解不開。
才欲見時先震蕩,是曾立處定徘徊。
一生自抱千秋信,莫管佳人果否來。
謂天蓋高,陽噓而生。
日月列宿,皆天之神。
肆求厥類,與陽俱升。
視燎于壇,以終其勤。
長夏罕人事,移榻坐柳陰。清風時復來,為我滌煩襟。
因之步幽徑,呼童攜素琴。雅懷當如何,在古亦若今。
留侯善藏用,高風吾所欽。床頭酒已熟,與子且共斟。
古來豪杰士,幾人遇知音。愛此林泉居,吾已投吾簪。
懷君對明月,情同江水深。辭官非樂隱,所惜在名節。
愛子襟懷清,有若秋水澈。我居有松菊,貞秀兩奇絕。
嚴霜萎草木,二物挺相別。卓哉歲寒姿,彷佛類豪杰。
勁氣自莫摧,非有長生訣。感此諧我心,開樽對明月。
遙椷曾寄憶兄詩,到日驚逢別爾時。
骨傲可堪微祿縛,山深偏與冷氈宜。
共憐陟屺枯雙目,誰道奔林戀一枝。
但使夜光分在握,希珍何用賈胡知。
斷岸陡成壁,其下橫清溪。
溪光渺無盡,曲曲穿平畦。
含露葦苕潤,出波荷芰齊。
積陰亙不散,涼意迎征蹄。
陰陰林莽蔽西堂,樹底停車巳自涼。
游倦客皆青眼老,吟多僧亦白髭長。
井窺天色沉秋日,城落帆痕曳夕陽。
行到野塘花欲謝,曲欄空倚木樨香。
搖曳珠幢翠帶長,
紫霞一片護花房。
金蓮樂樹知無色,
七寶闌中自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