鍊丹井
荒巔有野井,古意豁冥搜。
蘚石已摧剝,云蘿閟清幽。
憶昔抱樸翁,煉液棲高丘。
朝飲井中泉,暮濯井下流。
丹成已蟬蛻,巖花幾春秋。
但見虎豹蹄,印跡碧甃頭。
舉瓢酌寒泉,一飲銷百憂。
日暮洞恍惚,攀桂聊淹留。
荒巔有野井,古意豁冥搜。
蘚石已摧剝,云蘿閟清幽。
憶昔抱樸翁,煉液棲高丘。
朝飲井中泉,暮濯井下流。
丹成已蟬蛻,巖花幾春秋。
但見虎豹蹄,印跡碧甃頭。
舉瓢酌寒泉,一飲銷百憂。
日暮洞恍惚,攀桂聊淹留。
荒涼的山頂有一口野井,古老的意趣能讓人深入探尋。長滿苔蘚的石頭已經剝落,藤蘿遮蔽著清幽之景。回憶往昔抱樸子葛洪,在這里煉制丹藥棲息在高丘。早晨飲用井中的泉水,傍晚在井下流水中洗滌。丹藥煉成他已羽化成仙,巖花不知歷經了多少春秋。只看見虎豹的蹄印,印在碧綠的井壁上頭。我舉起水瓢舀取寒泉,喝一口能消除百般憂愁。日暮時分山洞一片恍惚,我攀著桂枝暫且停留。
荒巔:荒涼的山頂。
豁冥搜:讓人深入探尋。
蘚石:長滿苔蘚的石頭。
摧剝:剝落。
云蘿:藤蘿。
閟:遮蔽。
抱樸翁:指東晉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自號抱樸子。
煉液:煉制丹藥。
蟬蛻:像蟬脫殼一樣,指羽化成仙。
碧甃頭:碧綠的井壁。
淹留:停留。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游覽抱樸子煉丹遺跡之時。抱樸子葛洪在道教和煉丹史上有重要地位,詩人看到遺跡,回憶古人事跡,結合當時的自然環境和自身心境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描寫抱樸子煉丹的遺跡,追思古人,表達內心感慨。其突出特點是營造出古樸神秘的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感悟。
花間水畔綠如茵
興廢曾經漢與秦
占了山川無限地
愁傷今古幾何人
嚴霜殺盡還逢雨
野火燒殘又遇春
不那路傍多此物
農家長是費耕耘
既得希夷樂,
曾無寵辱驚。
泥空終日著,
齊物到頭爭。
忽忽閑拈筆,
時時自寫名。
誰能苦真性,
情外更生情。
秋霖積久泥正滑,
念念何日天開晴。
親朋延望固已甚,
衰軀怯寒難遠行。
一程相去雖不遠,
兩次講行終未成。
二事交戰乎胸中,
隠幾愁坐無由平。
春盡登臨正得宜,
人情天氣兩融怡。
泛舟伊水風回夜,
垂釣溪門月上時。
逸興劇憑詩放肆,
病軀唯仰酒扶持。
浮生日月無多子,
忍向其間更斂眉。
細算人間千萬事,
皆輸花底共開顏。
芳菲大率一春內,
爛漫都無十日間。
亦恐憂愁為齟齬,
更防風雨作艱難。
莫教此后成遺恨,
把火罇前尚可攀。
浪種閑花占地生,
未嘗容易暫留情。
柰何苦愛凌霜節,
況是猶存縷管名。
待鳳至時當有實,
學龍吟處豈無聲。
幽人愿乞數枝種,
得自君家又更榮。
洛水近吾廬,潺湲到枕虛。
湍驚九秋后,波急五更初。
細為輕風背,豪因驟雨余。
幽人有茲樂,何必待笙竽。
好景信移情,直連毛骨誠。
為憐多勝槩,尤喜近都城。
竹色交山色,松聲亂水聲。
豈辭終日愛,解榻傍虛楹。
疎雨滴高梧
微風挼弱柳
此景歲歲同
世人自白首
俗慮易縈仍
塵襟難抖擻
浮生已夢中
其間強為有
夏去暑猶在,雨余涼始來。
階前已流水,天外尚驚雷。
曲幾靜中隠,衡門閑處開。
壯心都已矣,何事更裝懷。
秋入山河氣象雄
不堪閑望老年中
金蘭契重思無限
手足情多感未終
半局殘棋銷白晝
一簪華發亂西風
唯君父子相知久
松桂心同色更同
萬樹瓊花一夜開,都和天地色皚皚。
素娥腰細舞將徹,白玉堂深曲又催。
甕牖書生方挾策,沙場甲士正啣枚。
幽人骨瘦欲清損,頼有時時酒一杯。
無客回天意,有人資盜糧。日中屢見斗,六月時降霜。
有書不暇讀,有食不暇嘗。食況不盈缶,書空堆滿床。
二公詩美過連城,欲報才非禰正平。
本謂柏舟終不遇,卻驚華袞重為榮。
岷峨雨后方知峭,風月霜余始見清。
前有古人稱寡和,陽春白雪豈虛名。
升沉惡足論,事體到頭均。
一片蓬蒿地,千年云水身。
收成時正好,寒暖氣初勻。
自此過從樂,諸公莫厭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