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
既得希夷樂,
曾無寵辱驚。
泥空終日著,
齊物到頭爭。
忽忽閑拈筆,
時時自寫名。
誰能苦真性,
情外更生情。
既得希夷樂,
曾無寵辱驚。
泥空終日著,
齊物到頭爭。
忽忽閑拈筆,
時時自寫名。
誰能苦真性,
情外更生情。
已經獲得了虛寂玄妙的樂趣,從未因寵辱而驚悸。拘泥于空無終日執著,追求齊物到頭還是紛爭。悠閑時隨意拿起筆,時常自己書寫名字。誰能違背真實本性,在情感之外再添情感?
希夷:出自《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指虛寂無聲無形的境界。
泥空:拘泥于空無的觀念,佛教用語,指執著于空相。
齊物:源于《莊子·齊物論》,指萬物平等無差別,此處指強求平等反而引發爭執。
忽忽:悠閑、隨意的樣子。
苦真性:使真性受困,違背真實本性。
此詩或作于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陽時期。詩人經歷宦海浮沉后,轉向佛道思想尋求精神超脫,詩中"希夷樂""無寵辱驚"體現其對淡泊心境的追求,反映了中唐士大夫融合儒釋道的精神狀態。
全詩圍繞"真性"展開,批判執著于空無、齊物等概念的紛爭,主張保持本真情感。語言平淡而哲理深刻,是白居易晚年閑適詩與思辨詩融合的典型之作。
嵐光花影繞山陰,
山轉花稀到碧潯。
傾國美人妖艷遠,
應是蛟龍長不去,
若耶秋水尚沉沉。
薔薇繁艷滿城陰,爛熳開紅次第深。
新蕊度香翻宿蝶,
風月寂寥思往事,暮春空賦白頭吟。
煙波野寺經過處,水國蒼茫夢想中。
云散浦間江月迥,
聞道化城方便喻,只應從此到龍宮。
靈汜橋邊多感傷,分明湖派繞回塘。
岸花前后聞幽鳥,何須化鶴歸華表,卻數凋零念越鄉。
開花占得春光早,雪綴云裝萬萼輕。
凝艷拆時初照日,
多事東風入閨闥,盡飄芳思委江城。
為憐湖水通宵望,不學樊楊卻月樓。
惟待素規澄滿鏡,
蕭瑟曉風聞木落,此時何異洞庭秋。
昔年從宦干戈地,
黃綬青春一魯儒。
弓犯控弦招武旅,
談笑謝金何所愧,
不為偷買用兵符。
海邊佳樹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瓊蕊籍中聞閬苑,
寄語春園百花道,莫爭顏色泛金杯。
綠荷舒卷涼風曉,紅萼開縈紫菂重。
游女漢皋爭笑臉,
終恐玉京仙子識,卻將歸種碧池峰。
寺深松桂無塵事,地接荒郊帶夕陽。
啼鳥歇時山寂寂,丘壟漸平邊茂草,九原何處不心傷。
石橋峰上棲玄鶴,碧闕巖邊蔭羽人。
冰葉萬條垂碧實,
徒使茯苓成琥珀,不為松老化龍鱗。
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艷向人啼宿露,惟有此花隨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
烏盈兔缺天涯迥,
鶴背松梢拂檻低。
湖鏡坐隅看匣滿,
蕭索感心俱是夢,
九天應共草萋萋。
東南舊美凌霜操,五月凝陰入坐寒。
煙惹翠梢含玉露,知爾結根香實在,鳳凰終擬下云端。
削平水土窮滄海,畚鍤東南盡會稽。
山擁翠屏朝玉帛,清廟萬年長血食,始知明德與天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