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山寶相寺十五題 其一 三生像
勝域將垂跡,
先聞鐘梵聲。
術陀猶未降,
宣老已三生。
山接天門險,
巖開月殿明。
善財何處去,
樓閣自崢嶸。
勝域將垂跡,
先聞鐘梵聲。
術陀猶未降,
宣老已三生。
山接天門險,
巖開月殿明。
善財何處去,
樓閣自崢嶸。
佛國勝境即將顯現蹤跡,先已聽聞鐘磬與梵唄之聲。術陀菩薩尚未降臨,宣老高僧卻已歷經三生。山勢連接天門險峻異常,巖石間月殿般的佛殿明亮。善財童子如今去了何處?唯有樓閣依舊高聳崢嶸。
勝域:佛國勝境,指寶相寺所在的靈秀之地。
垂跡:佛教用語,指佛菩薩應化顯現蹤跡。
鐘梵聲:鐘磬聲與梵唄(佛教唱誦聲)。
術陀:疑指某位佛教人物,具體所指待考。
宣老:可能指寺中德高望重的高僧,‘三生’言其修行久遠。
天門:形容山勢高險,若登天之門。
月殿:比喻佛殿如月宮般清凈明亮。
善財:佛教中善財童子,為文殊菩薩弟子,常為求法者形象。
崢嶸:形容樓閣高峻突兀的樣子。
南明山寶相寺為浙江麗水古剎,寺內‘三生像’或與佛教輪回思想相關。此詩應為詩人游覽寶相寺時,見像生感,通過描繪寺中佛境與佛教意象,記錄對佛法的體悟。具體創作時間或為宋代,與當時佛教在江南地區的興盛有關。
全詩以‘三生像’為引,描繪寶相寺的佛國勝景,融合佛教意象與自然景觀,既展現山寺的清幽莊嚴,又暗含對修行與輪回的思考,語言簡練而禪意深厚,是宋代山水禪詩的典型之作。
茅屋霜團,管城春滿,夜雪初霽房櫳。峭寒人寂,燈影坐衰翁。倦倚紅泥小火,無衣者,怎過深冬。烏啼悄,更闌夢遠,天上景陽鐘。花驄。趨曙雪,雞鳴紫陌,曉辟銅龍。正玉梅三九,瓊海香紅。誰分桑田送老,夢華錄,空憶京東。宣皇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
蕉樹徒參五蘊空,相憐豈必病相同。眼猶安障長看霧,心亦懸旌不待風。委地落花羨飛絮,棲洲眠鷺夢征鴻。與君人世推排久,白發無須嘆未公。
一去一來松上鶴,半開半合嶺頭云。支筇獨立千峰外,唯把南山祝圣君。
天開圖畫烏尤寺,江心一螺孤峭。方外疏鐘,秦時片月,萬綠孕茲瑤島。峨嵋翠掃。趁玉宇初揩,銅河先照。如此江山,海天秋色一長嘯。高僧提舉一切,曠怡亭故址,闌檻新造。春水魚天,洞庭龍穴,豁出雷堆杭道。香臺縹緲。待日落將西,幽篁更妙。如此江山,一樓天下好。
君命重宣降薜蘿,不容靜處薩婆訶。襕衫席帽寒酸甚,又向人前唱哩啰。去年梅,今歲柳,顏色馨香依舊。人漸老,水長流,無心道合頭。
廿載論交指一彈,移枝棲息祝平安。鏡中青鬢朱顏駐,詩里黃山白岳蟠。差喜斂狂能止酒,更期作健好加餐。然脂才婦長相守,粉竹金松共歲寒。
相思黃浦信,早秋片葉,意外轉山家。舊吟春未損,又報東風,點綴柳條斜。聲聲布谷,喚過客都在天涯。歸去兮,北窗陶令,夢斷武陵花。吹笳。三官堂下,五老峰前,苦西來銅馬,忻又聞、飛鴻突然阿雪,宿鷺團沙。如君劍氣孤虹白,望斗牛誰是張華。天萬里、魚書更達三巴。
盡力放不下,著力擔不起。將謂一物無,元是自家底。見得自家底,心中大歡喜。自茲家業興,一舉九萬里。
情懷驗取報書遲,霜鬢爭須四海知。且許營巢勞幕燕,聊堪生子話鄰貍。是非忽已分今昨,進止安容卜險夷。夢里故園松菊在,無家猶復訂歸期。
未達境惟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分別既不生,便舍外塵相。
石函雙斛,就偷他一片,碧天無跡。巧匠琢成山骨瘦,恰好紫藤安置。小泡浮花,四圍生蘚,漸染沙蟲膩。么鬟親舀,井華親汲親洗。一寸二寸之魚,于中唼唼,便滄溟萬里。靜極夜涼秋更遠,收得恒星在底。半載渝州,一漚書屋,笑我江湖氣。將歸何事,斷瓢思注春水。
病馀意氣尚騫騰,想見花間著語能。老手詩中識途馬,壯心酒后脫韝鷹。凋疏親故添情重,落索身名免謗增。欲踏天都酬宿諾,新來筋力恐難勝。
放得下,好脫灑。放不下,牛拽杷。堪笑諸方老古錐,打鼓說禪無尾把。無尾把,不驚怕。不驚怕,可嗟訝。解踏毗盧頂上行,不言亦自傳天下。
夕陽紅是愁來路,依稀數峰青峭。個是榮州,算來公井,陌上萋萋春草。清明近了。正秧馬田荒,杜鵑山笑。相對陽關,一回離別一回老。霓裳中序第一,故人清唱里,何限懷抱。紅雨沾衣,白頭扶杖,還想花崖重到。河清尚早。問來日晴明,幾人知道。歸去來兮,送行詩定好。
夢覺須臾撫大槐,依然抑塞嘆奇才。放歌斫地身將老,忍淚看天意更哀。待定微波姑佇立,傷歧前路小遲回。清江酒渴憑吞卻,莫乞金莖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