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一二首 其一○七
放得下,好脫灑。放不下,牛拽杷。堪笑諸方老古錐,打鼓說禪無尾把。無尾把,不驚怕。不驚怕,可嗟訝。解踏毗盧頂上行,不言亦自傳天下。
放得下,好脫灑。放不下,牛拽杷。堪笑諸方老古錐,打鼓說禪無尾把。無尾把,不驚怕。不驚怕,可嗟訝。解踏毗盧頂上行,不言亦自傳天下。
歲闌何地看梅花,霜日新晴晚更嘉。古觀去尋寒士屋,山園來近舊人家。香傳細密聞仍久,影倒高深落又斜。同是溪南閒澹者,暫時相賞醉無嘩。
不待梅梢三兩花,任他酒薄漫殽嘉。恍然靈運穿林屐,妙矣王維入畫家。靜聽喔咿雞唱曉,明分疏落雁行斜。醉吟卻是尋芳客,借取殘冬一笑嘩。
水驛下,戍樓前。寒食清明過也,淡煙疏雨落花天。恨綿綿。
風起壩橋如雪。短葉長條堪折。一春只覺別離多。奈愁何。
一拳拳到黃鶴樓,
一踢踢翻鸚鵡洲。
玉麟掣斷黃金鎖,
大丈夫兒得自由。
玉樹瓊枝照眼明,
寒窗披卷夢魂清。
夜來堪與君王對,
半部當年致太平。
昨夜身手和柔
今晨毛發颼飗
不堪早朝騎馬
尚能夜起飯牛
春秋椿算八千年,銀燭金樽肆綺筵。自古天心鐘睌節,洛陽杖履亦神仙。
水清不受半塵侵,大雅扶輪振士林。卅載甘棠誇苃憩,淡江桃李又成陰。
昔游慈仁寺,下馬尋雙松。
金元舊物竟何有,毗盧閣圮荒煙空。
五年薄宦來東海,別有雙松此間在。
不知是宋是金元,約計亦逾三百載。
古貌虬髯劇怪奇,屈蟠偃蹇老龍姿。
若教拔地拿云去,定見杈丫鱗鬣撐之。
而只今排立依蘭若,黛色參天翠交錯。
謖謖風濤半夜生,泠泠琴韻諸天落。
為棟為梁匠石來,千秋萬歲明堂開。
天生大才必大用,才人未必皆塵埃。
平生小隱隱林藪,自顧原非斫輪手。
歸去清齋摘露葵,著書長伴支離叟。
門外涼飆獵雨聲
凄凄摵摵夢難成
遙思北寺青燈里
詞夕何堪淚獨傾
瀟湘千古傷心地,歌也誰聞,怨也誰聞,我亦江邊憔悴人。
青山剪紙歸來晚,幾度招魂,幾度銷魂,不及高唐一片云。
園中舊竹千馀個,榮悴新來近若何。愁聞歲晚冰霜厲,尚欠春深雨澤多。有無老宿參禪至,幾見高人載酒過。塵土汩人三二載,佇思歸日蔭婆娑。
園中竹影常嫌薄,水北曾教添植之。莫為速成移本雜,只愁過臈誤栽時。畬田須計棲牛室,祿賜堪為結屋貲。乞得圣恩許歸去,衰慵應慰素心期。
故園脩竹近何如,屋后筼筜百數馀。雨洗翠簾當曲徑,風飄香雪落殘書。莫將稚筍堪清供,況可頑童砟釣魚。縱適敢希唐士達,賦歸或似漢時疏。
一圃新除五畝寬,更栽脩竹百千竿。杏桃不負春陽媚,冰雪須留晚節看。莫信砟來辰日好,要知培過上番難。會開南北深深徑,來往溪橋策杖看。
竹也平生最愛之,草堂分植更添奇。隔溪已教重開徑,力壅還愁或后時。要使連云移巨本,可無向日挺高枝。鷓鴣煙里春深候,擬趁幽人賦緣漪。
秋光已盡。月也幽香褪。只有霜膏團紫暈。仙霧蘭漿深醞。
小窗讀易初晴。藥爐風軟煙輕。莫遣先生午睡,憑教鼻觀惺惺。
寒梅應不是甘棠,
我輩為詩豈面墻。
便對雪霜矜節操,
未妨云雨下巫陽。
不信春風有歲年,
椒盤寂寂事難全。
長閒漸悟貧猶病,
未醉終知濁是賢。
山翁何處是便宜,
正是冬窩獨坐時。
不是惺惺強無事,
實無個事可思為。
郁郁復蒼蒼,園陵氣渺茫。城回江獨涌,云散殿空涼。
攢亂功初震,開基德倍昌。斷蛇無劍化,鑄鼎有弓藏。
隧道懸鐘鼓,明樓帶阜岡。烏朝分早暮,芝產辨陰陽。
象設規模壯,祠官禮數詳。豈期休運厄,忽使寇氛攘。
率土成猿鶴,彌天縱虎狼。燕京旋改玉,滄海遂栽桑。
門欲罘罳壞,庭誰謦欬揚。中珰頭總白。遺戶業俱荒。
亭破拋宮瓦,碑殘壓御墻。樵余松柏禿,燒后黍禾長。
尚喜龍回馭,重聞騎捧香。烝嘗修異世,肸蚃動今皇。
登拜儀嚴肅,宣傳語煒煌。共驚唐六典,猶重漢三章。
故國游仍到,新亭感可忘。衣冠原廟盡,抔土何須惜,家居苦自亡。
畫難追賈、鄧,史忍讀宣、光。乍對銅駝泣,還憑石馬傷,蔣山形勝在,落日半昏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