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熟翁師傅歸里六首 其四
歷歷明星下,其如北斗孤。
殘鐘沉百杵,過客問三閭。
寥落得秋意,棲遲耽道書。
百年從此遠,相憶到今無。
歷歷明星下,其如北斗孤。
殘鐘沉百杵,過客問三閭。
寥落得秋意,棲遲耽道書。
百年從此遠,相憶到今無。
明亮的星星歷歷在目,可北斗星卻顯得那么孤獨。殘鐘聲響了上百下漸漸消逝,過往的行人打聽著屈原的事跡。秋意顯得那么寂寥冷落,你閑居時沉浸于研讀道家書籍。從此與你相隔遙遠,不知到如今你是否還記得我。
歷歷:清晰分明的樣子。
北斗孤:北斗星孤獨,可能寓意翁師傅處境或形象的獨特。
殘鐘:將盡的鐘聲。百杵:形容鐘聲多次敲響。
三閭: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閭大夫。
寥落:冷落、寂寞。
棲遲:游息、隱居。耽:沉溺、專注。道書:道家的書籍。
此詩應是作者送別翁師傅歸鄉時所作。翁師傅可能是作者敬重的人,在其歸里之際,作者有感而發。當時或許正值秋季,秋景的寂寥也融入了詩人的情感之中,詩人借詩表達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對未來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送別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和用典,營造出獨特的意境。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傳統送別詩的情感內涵和藝術手法。
聽盡東林夏雨聲,自攜桐幾下巖扃。白云持得人誰寄,明月攀來桂未生。雨后引苔書洞榜,霞邊摘葉寫山銘。如何地絕重黎后,猶自挑云望玉京。
南浦草仍碧,高樓日易斜。歸帆傍水廟,簫鼓下神鴉。
銀河無浪,瓊樓不暑。一點柔情如水。肯捐蘭佩了渠愁,盡閑卻、纖纖機杼。波心沁雪,鷗邊分雨。剪得荷花能楚。天公煞自解風流,看得我、如何銷汝。
相逢豪氣自翩翩,早睹靈光第一傳。李郭仙舟同此夕,張雷神劍合當年。眠云欲借匡廬頂,望日聊依泰岱前。七十二君君試問,幾家遺碣到桑田。
石磴排林端,路轉陰嶺滑。側身長風外,凜落天為闊。冉冉光風浮,金輪起天末。
嘉客念歸程,泥深未可行。今朝陰又重,春雨亦多情。
脈脈輕陰壓軟塵,閒愁漸逐柳枝新。清明寒食初驚艷,秾李夭桃不當春。薄醉乍蘇沈宿夢,凝妝才就寫全身。亭西棖觸年時事,錯認東華絕代人。
鸞鳳配,鶯燕約,感蕭娘肯憐才貌。除琴劍又別無珍共寶,只一片至誠心要也不要?
恨殺毛錐久不靈,特分二輩到禪扃。難書八萬四千偈,只寫波羅一卷經。
重賦嚴刑作禍胎,豈知由此亂離媒。家傳揖讓亦難濟,況是身從傾篡來。
慷慨千年事,低回一寸心。行吟白日晚,悵望碧云深。曠志思超世,虛懷不滿襟。濟時吾豈敢,卷里較陶陰。
崇元館主在齊梁,乃有元之吳郡張。相望八百四十載,我居鶴臺如故鄉。
江氣行云暮,忽失巴陵樹。一夕洞庭波,都向篷上注。
槎牙詩骨,想生來無分,史闈經幄。呵護九關多虎豹,誰道去天一握。奏賦兩都,聞韶三月,雁遠書難托。一寒如許,蟾枝莫倚高擢。空使滿壑風煙,半村雪月,孤負梅花約。渺渺愁予初度也,山冱同云垂幕。鶴帳何如,牛衣無恙,麥隴占優渥。不如歸去,檐花深夜春酌。
朱弦無分奏彤庭,濁酒猶堪話獨醒。歷落雄心懸老驥,蹉跎愁鬢擲流螢。江頭地遠滕王閣,湖上天開孺子亭。縱是河東能邂逅,千秋能似太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