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投龍潭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將接神物,聊用申祀事。
熔金象牙角,尺木無不備。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
持來展明誥,敬以投嘉瑞。鱗光煥水容,目色燒山翠。
吾皇病秦漢,豈獨探幽異。所貴風雨時,民皆受其賜。
良田為巨浸,污澤成赤地。掌職一不行,精靈又何寄。
唯貪血食飽,但據驪珠睡。何必費黃金,年年授星使。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將接神物,聊用申祀事。
熔金象牙角,尺木無不備。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
持來展明誥,敬以投嘉瑞。鱗光煥水容,目色燒山翠。
吾皇病秦漢,豈獨探幽異。所貴風雨時,民皆受其賜。
良田為巨浸,污澤成赤地。掌職一不行,精靈又何寄。
唯貪血食飽,但據驪珠睡。何必費黃金,年年授星使。
名山的潭洞之中,自古以來就多幽深隱秘。您要與神物相接,姑且舉行祭祀之事。用黃金熔鑄象牙角等,各種祭物無不完備。既然已敬奉真官,便以此來遵循前人的志向。拿來展開明誥,恭敬地投入祥瑞之物。龍鱗的光彩使水色煥發光彩,眼睛的顏色映得山翠如燃燒。我們的皇上厭棄秦漢的做法,難道只是為了探尋幽異之景。可貴的是風調雨順,百姓都能受到恩賜。如今良田變成了大湖,洼地變成了赤地。掌管職責的人一旦失職,神靈又寄托于何處呢。那些神靈只貪圖血食吃飽,只知道抱著驪珠沉睡。何必每年耗費黃金,派遣星使來祭祀。
秘邃:幽深隱秘。
神物:指龍潭中的神靈。
申祀事:舉行祭祀之事。
熔金象牙角:用黃金熔鑄象牙角等祭物。
真官:指神靈。
徇前志:遵循前人的志向。
明誥:指祭祀的文書。
嘉瑞:祥瑞之物。
巨浸:大湖。
污澤:洼地。
血食:指祭祀時的供品。
驪珠:傳說中驪龍頷下的寶珠。
星使:指朝廷的使者。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當時社會面臨自然災害,百姓生活困苦,而朝廷卻依舊耗費大量錢財進行祭祀活動。詩人可能是看到這種現象,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百姓的同情。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現實,指出祭祀活動的形式化和神靈的不作為。其特點是語言犀利,批判深刻。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淮口洪濤,海門巨浸,幾度片帆飛過。北上太行,南游越巂,鳥道林深箐大。楚水吳山,長途倦客,愁對江楓漁火。笑平生、岐路風波,此日依然還我。
覺今來、夢寐無驚,心神俱定,麋鹿任興吾左。醉后放歌,閑中度曲,聊學吳歈楚些。卻杖登山,揮毫對客,白首有誰能那。不問他、秋月春花,適意四時俱可。
尚有眉堪畫,秋山自入時。
云收千嶂雨,鳥誦一林詩。
但得心常在,何嗟夢覺遲。
世間真趣味,本不要人知。
幾回書劄欲云何,客里光陰閉戶多。垂老甘同詩寂寞,馀閒賴有酒消磨。
花村月落猶聞笛,柳市風飄未洗戈。如夢舊游君記否,夜寒微雨入梭羅。
不才脆弱自天全,
亦既它憐復自憐。
根托器盛宜瘦小,
葉從心展看芳鮮。
近聽似有秋聲遠,
側卷都無露點圓。
時把短屏遮鳳尾,
不教細字上蠻箋。
聞道津亭傍勝區
唱籌撾鼓捋髭須
露筋祠外千帆盡
稅到江頭鷗鷺無?
數年戎馬滿關河,
魯督提兵夜又過。
塞外生俘今幾萬,
云中甲士近如何。
曾聞漢將旌旗遠,
謾說邊庭戰騎多。
咫尺太原接畿輔,
莫教戎馬渡滹沱。
三百年來一老臣,蹁躚雙袖白綸巾。數莖霜雪留前代,半幅江山付后人。
諸祖傳燈能共證,滿庭流水未全貧。遙知橋畔梅花發,極目寒邊欲寄春。
路旁有盤石,
少坐歇游蹤。
下有最清水,
上有最高松。
幾畦蔬甲一長镵
記得年前草自芟
今日滿林荊棘長
令人千里望歸帆
俯仰從容天地間,
時來乘興可登山。
何人說破長生偈,
不道閒中更有閒。
有學關時用,
無心與物馳。
已稱黃發老,
猶似綵衣時。
世道空機阱,
襟期自坦夷。
只今風月夜,
猶足想清規。
曙氣薰云壑
香風戀草堂
小舟輕一葉
恰好受風光
淮云慘淡,淮水枯竭。
徑山老子無言說,喝得巖厓成百裂,末后全提太親切。
笑不徹,哭不徹,憍梵缽提驚吐舌。
公擢端平第,祥開日下云。乾坤鐘直氣,星斗瑞斯文。出處關時運,更嘗厭俗氛。白頭需舊學,何事靳吾君。
論著千年計,崎嶇二紀馀。人多仇直疏,公不羨除書。曳履歸何晚,儀圖事竟虛。早知天許嗇,恨不守茅廬。
中朝更幾局,鳴世獨錚錚。奏疏如山稿,哀笳何處聲。雖孤巖石望,何損斛峰名。應有遺書富,何時見集行。
當年期集所,一榜上三人。晚節惟公在,交情獨我親。楚東分袂久,溪上得書頻。曾共茅檐宿,因行部入閩。
三領閩麾節,名高德度寬。苦尋鹽利病,痛念郡凋殘。擬有回天奏,相期對日看。入朝孤此意,聞者淚闌干。
驟雨傾空過,
平添百尺瀾。
濤聲遙瀉海,
云氣半埋山。
國仗人才立,
天容我輩閑。
江濱有漁父,
所望只長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