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調伯韜高郵榷舍
聞道津亭傍勝區
唱籌撾鼓捋髭須
露筋祠外千帆盡
稅到江頭鷗鷺無?
聞道津亭傍勝區
唱籌撾鼓捋髭須
露筋祠外千帆盡
稅到江頭鷗鷺無?
聽說那渡口的亭臺依傍著風景勝地,征稅時唱籌計數、擊鼓催征,官吏們摸著胡子(得意)。露筋祠外江面上千帆過往已盡,不知這稅賦可曾征到江邊的鷗鷺?
津亭:渡口的亭舍。
勝區:風景優美的地方。
唱籌撾(zhuā)鼓:古代征稅時唱數計數、擊鼓催促的場景;籌,計數用的竹簽。
捋(lǚ)髭(zī)須:撫摸胡須,此處形容官吏得意或自得的神態。
露筋祠:高郵地名,傳說有貞女夜宿露筋而死,后人立祠紀念。
鷗鷺:水鳥,此處代指自然生物,喻指稅賦之苛。
清代賦稅繁重,高郵作為運河要沖,榷舍(稅務官署)是征稅重地。詩人聽聞友人(伯韜)在高郵任職榷務,通過此詩以幽默筆調諷刺當時‘稅及萬物’的苛政,反映了對底層百姓生存壓力的關注。
此詩聚焦高郵榷舍征稅場景,以‘稅到鷗鷺’的夸張反問揭露賦稅之苛,語言犀利而不失風趣,是清代社會現實的生動寫照,具有較強的批判現實主義色彩。
滿窗風葉送新涼,
人在紅塵巷里藏。
午坐岸巾初睡足,
更呼茶椀凈燒香。
林里光初出,
湖中氣欲來。
好隨松影去,
且放竹扉開。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
杜宇思歸聲苦。和春催去。倚闌一霎酒旗風,任撲面、桃花雨。
目斷隴云江樹。難逢尺素。落霞隱隱日平西,料想是、分攜處。
庭風掀樹樹欲落,空枝撐空獰相攫。
東齋起看殘月高,凍雀顫棲噤不作。
袖間縮手徒爾為,霜氣侵裾漸襲肌。
熏爐獨共寒溫意,北斗闌干露未晞。
風調雨順秋光好。
啟明堂、吾皇有道。
尊親饗帝多仁孝。
際昌期成大報。
四海同瞻此夜圓,樓臺漸喜出云煙。
蟾光玉潔秋中候,桂影冰清雨后天。
吟處紛紛侵臥內,夢回穆穆滿庭前。
詩成惟有疏星伴,萍梗明年憶去年。
池上落花紅作陣。池外濃陰,總道垂楊悶。
春意自憐芳意盡。風風雨雨歸期近。
淚眼惜春還可恨。來不多時,去又無回信。
芳草征衫何處認。楊花只亂人方寸。
別有山家月,人間異此明。
望崖霜乍積,照樹鵲多驚。
與客踏歌處,偏深獨往情。
清輝吾欲拾,河漢隔盈盈。
黃雌雞。
莫作雄父啼。
一旦去毛衣。
衣被拉颯棲。
百幅晴漪,漁舟個個能輕妙。幾村紅樹,將郭外人家縈抱。歷歷葦花明處,是水仙之廟。正蘸上、一縷殘照。
隔水嶠。喜幾日、金風弄霽,做晚翠、十分峭。蒲帆似鳥,翅競向秋空矯。
姑待伍塘游倦,重與停吟棹。茶鐺沸、錯認山園瀑。
叢生閑得把檀欒,
豈待修治結束看。
笑倒街頭誇賣者,
陶家真意已摧殘。
六和塔前潮水渾,
西興渡頭山色昏。
歸來且莫翻天竺,
一路沿江到梵村。
聞道星期六,門多問字車。
寧非書有價,不復食無魚。
礙夢床虛設,充棚楮尚馀。
齊名愧夙昔,病困合窮居。
地勢高千尺,中間別有天。
雌雄山互鎖,清濁水交纏。
鳳尾蘭花秀,貓兒竹筍鮮。
四時多霧靄,遙望與云連。
瞑想江亭鳥絕飛,南街風雪已侵幃。
向明一室疑非世,睡起馀魂尚滿衣。
豈為叩門驚獨寐,不辭紆道意多違。
尋常顧覽遼遼嘆,歲暮天涯各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