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寒梁塘道中有作
春暖秋涼自不難,梅花何愛雪邊看。自知不及堯夫老,今日梁塘是大寒。
凍云江路本知難,山是山人分所看。自裹木棉粗破衲,老夫何怕北風寒。
春暖秋涼自不難,梅花何愛雪邊看。自知不及堯夫老,今日梁塘是大寒。
凍云江路本知難,山是山人分所看。自裹木棉粗破衲,老夫何怕北風寒。
春天溫暖秋天涼爽本是尋常事,梅花為何偏偏愛在雪邊綻放供人觀賞?我自知比不上邵堯夫那樣豁達的老者,今日在梁塘卻正逢大寒節氣。陰云籠罩的江路本就難行,山巒本就是山人應分的景色。我裹著木棉填充的粗布破衣,這把老骨頭怎會懼怕北風的寒冷?
堯夫老:指北宋理學家邵雍(字堯夫),以安貧樂道、豁達灑脫著稱,此處借指從容面對境遇的隱士形象。
分所看:應分、分內的景色,指山人(山居者)本就與山景相伴,視之為日常。
木棉粗破衲:木棉填充的粗布舊衣,衲原指僧衣,此處泛指粗陋衣物。
大寒:二十四節氣之一,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
此詩當作于某辛亥年大寒日,詩人途經梁塘(今地不詳)時所作。大寒為一年極寒之時,詩中通過行旅所見所感,反映了詩人在寒冷境遇中的內心狀態,或與個人當時的生活處境(如旅途艱辛、生計簡淡)相關,體現了傳統文人安貧樂道的精神。
全詩以大寒日梁塘行旅為背景,由自然氣候的寒冷切入,借梅花、山景、粗衣等意象,層層遞進地展現了詩人面對嚴寒的從容態度。語言平淡卻意味深長,既流露出對前賢的欽慕,更凸顯了自身堅韌豁達的品格,是一首融景、事、情于一體的小品佳作。
歸去田園樂,春來萬物榮。親交攜酒酌,稚子出門迎。巳覺容顏老,還知富貴輕。東皋足舒嘯,登眺日怡情。
寓宇疇非寄,良辰不我留。登丘候云出,入壑引泉流。遺世成孤往,懷人賦遠游。臨風幾惆悵,今日復焉求。
富貴今非愿,風云安可期。得歸吾足矣,不樂復何之。清趣還消酒,憂懷盡寓詩。委心無物我,宇內幾人知。
窈窕丘園景,飛泉萬壑奔。有時還問棹,無日不關門。菊徑尋詩杖,松風載酒尊。欣欣吾自得,稚趣老猶存。
野寺依林木,官園帶芰荷。
飯蔬朝共集,尊酒晚成過。
歲月記游勝,禮容寬俗苛。
公能數傾倒,我得慰蹉跎。
岳鎮巍峨幕府雄,紫青頤旨稟趨風。
布宣條目都無擾,求瘼慈祥概所蒙。
賓位樽罍人事改,影娥花月畫堂空。
諸方故吏多才藻,撰紀徽嘉篆刻豐。
身世幾何長百憂,
塵埃相望轉悠悠。
移尊稍欲臨池飲,
眼看波濤淚亦流。
唐年斗酒價三百,苦貴已起詩翁言。那知三倍猶痛飲,可知此老空煩冤。風煙澒洞攪霜信,云日黯淡浮天根。此世有酒須爛醉,貴賤瑣瑣寧當論。
秋老那復雨初晴,我行西郊賞西成。蘆花飛空訝舞絮,楓葉滿徑紛吹萍。香粳幸愜一飽愿,晚菊亦吐三秋英。陂池更作嗣歲計,帝力浩浩仁群生。
曉行出日歸流螢,二童一馬塵蒙纓。道傍老翁笑相語,道上夫子真勞生。有田觀我奉甘旨,無技聳世難公卿。從渠自嗤我自樂,天風振木哦詩聲。
日日蘭橈絆客程。隔江不見越山青。臥聽簫管到三更。
羅帳鐙昏寒漸峭,柁樓人語夢初醒。不知是雨是潮聲。
溪上老屋溪樹尖,我來經今十年淹。
上瓦或破或脫落,大縫小隙天可瞻。
朝光簸榻金瑣碎,月色點灶珠圓纖。
春雨如麻不斷絕,爾來正應花泡占。
始知瓦舍但名耳,轉讓鄰茅堅覆苫。
溜如海眼瀉通竇,滴似銅壺催曉簽。
入室出室踏灰路,戴笿戴盆穿水簾。
伊威登礎避昏墊,濕鼠出窟摩須髯。
塵桉垢濁謝人洗,米釜羹湯行自添。
西間書室素完好,陳籍?幾供便拈。
不虞一夕出意外,白蟫溺死埋縹縑。
咸陽一炬怨秦火,似此寧更將人嫌。
桑土綢繆悔不早,無術得將諸竅閹。
承以瓶盤桶罌缶,一器巧使二孔兼。
木皮竹萚亦有用,彌縫其闕通之檐。
補苴制漏固窮計,塞流挽倒吾何謙。
妻孥坐對莫類蹙,不荷天慈心更恬。
??齧齧任相責,高明鬼瞰真吾砭。
沃土耕耘暇,無營不散襟。
尋僧過寺慣,拾菌入云深。
遐契巖棲境,閒生泉壑心。
柿丹秋有信,將擬踏霜林。
雷驚露斷燕飛還,意興無端似轉環。
三月春陰山閣暝,一庭花氣篳門閑。
片云孤出難成雨,野鶴閑飛易返山。
底事流鶯相喚急,故園歸到又江關。
隨分棲遲十畝宮,此身幸喜免飄蓬。醉醒久已聞漁父,得失終期學塞翁。肯使壯心慚刻鵠,漫將清興托雕蟲。世機祇覺從茲息,坐對秋山落照紅。
茅檐習靜坐高春,仗酒澆平磊塊胸。終日守株寧待兔,三年學技笑屠龍。閒愁似草經霜減,野興如花著雨濃。試上山頭尋故事,讀書臺畔暮云封。
重想彌陀二菩薩,
神通變現事如前。
雜沓觀成無量福,
定生安養奉金仙。
墅西叢竹日平安,鶯谷鷗汀恣結歡。
喜有鳳毛三釜養,寧須蟬蛻九還丹。
秋風舴艋催飛鳥,冬日斑斕落舞鸞。
壽越古稀登耄耋,封從郎署進堂官。
鑿翠抗山楹,窗前片黛橫。
朱簾閑自捲,臨眺郁崢嶸。
綠陰紅雨大江頭,遠有三山近十洲。花外畫輪蓮葉棹,夜深燈火上西樓。
新篁高過粉墻西,野水通池欲滿溪。坐久不知香穗燼,隔窗幽鳥盡情啼。
三宿青山傍此君,農歌時向雨馀聞。牡丹芍藥俱開過,滿地槐陰涌綠云。
竹作闌干樹作軒,菜畦正傍槿編門。白云滿地留春住,只對青山無一言。
國花第一數姚黃。檀痕初暈新妝。嬌鶯啼午正芬芳。翠繞云裳。
簾卷流蘇輕漾,畫梁雙燕棲香。知君研北擁縹緗。試與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