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家
空山最深處,太古兩三家。
云蘿共夙世,猿鳥同生涯。
衣服濯春泉,盤餐烹野花。
居茲老復老,不解嘆年華。
空山最深處,太古兩三家。
云蘿共夙世,猿鳥同生涯。
衣服濯春泉,盤餐烹野花。
居茲老復老,不解嘆年華。
在空曠深山的最深處,有兩三戶像遠古時代般生活的人家。他們與云蘿相伴仿佛是前世就有的緣分,和猿猴飛鳥一同度過生活。他們用春天的泉水清洗衣服,用山間的野花烹飪飯菜。居住在這里,人漸漸老去,卻不懂得感嘆時光的流逝。
太古:遠古時代。
云蘿:攀援于云間的藤蘿。
夙世:前世。
濯:洗滌。
此詩為皮日休奉和陸龜蒙(魯望)《樵人十詠》而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動蕩或世俗紛擾,詩人通過描繪樵家生活,表達對寧靜、自然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深山樵家超脫塵世的生活。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晚唐詩人對自然、閑適生活的向往,豐富了田園詩的表現內容。
學參天竺久相聞,才子為郎幾似君。
曾共籜冠游梵苑,故煩貝葉寫經文。
諷來慈氏瑯函字,筆掩羊家白練裙。
藏得山陰三五帖,便應溪閣署鵝群。
鴻鈞運元氣,萬匯無私恩。
上德貴醇悶,容覆如乾坤。
熙熙康衢老,作息循晨昏。
耕鑿食其力,安知帝德尊。
在宥物自理,巧歷難為言。
下覽商周際,頌聲亦已繁。
飛來雙鷺落寒汀
秋水無痕玉鏡清
疏蓼黃蘆宜掩映
沙邊危立太分明
芳草斜陽古渡頭。
獨攜孤劍塞垣游。
春風回首仲宣樓。
目送征鴻飛杳杳,
綠楊枝外盡汀洲。
關河萬里路悠悠。
窗白雨將去,猶存一帳寒。
神清無俗夢,心定不生瀾。
紅濕知蓮苦,聲遲識漏殘。
畫梁新燕小,窺棟語般般。
綵索盤中結,
楊梅粽里紅。
宮闈九重樂,
風俗萬方同。
芙蓉城闕倚朝霞,
十二瑤臺帝子家。
絳節霓旌何處去,
碧桃開落幾番花。
月滿中庭露氣浮。一枝初白小山幽。證來金粟前身幻,按到霓裳舊拍愁。
香暗惹,夢遲留。絳霄人影淡于秋。拈花且說閑中偈,供養詩盦得似不。
幽閑合出昭君村,芳潔恐是三閭魂。
無人嶺上更儇好,不與俗花名合昏。
蒼官森出劍佩列,甲夫密裹旗槍園。
數株臨水欲仙去,一笑向人如玉溫。
火維草木百名字,十月不冷常炎暾。
同心紫蒂宜上苑,啄人虎豹司九門。
借令驛使能遠致,要比桃李終無言。
豈惟千里共明月,亦可千里同芳樽。
樹底樵歌鳥欲飛,澗邊苔色上人衣。碧云洞杳春蘿合,紫蕨山深舊路微。問我行藏今老大,伴人游走只童兒。采芳莫道無年少,領得濃香滿袖歸。
青云偶共白云飛,白云閒映山人衣。一路風光春淡泊,隔林煙靄晝霏微。江山到我無前輩,造物磨人是小兒?;ㄏ乱粔匦轂a盡,明朝留得送春歸。
自失鷗邊約,應羞鶴上人。竹荒青翼短,書遠墨題親。世事方嘗膽,時賢謾飲醇。國疑誰為嗣,公子急振振。怕放紅樓目,浮云斷復連。遠看壺聚拓,近視室如縣。耿耿自許國,悠悠誰訊天。天心那可識,拄頰看晴川。湖畔三頃秫,釀成聊獨斟。積薪傷汲直,求舊感遲任。夢里牛山峻,吟邊雁泊深。兩鄉明月夜,應照舊登臨。
亂后江邊寺,堪懷二律師。
幾番新弟子,一樣舊威儀。
院影連春竹,窗聲接雨池。
共緣山水癖,久別共題詩。
列坐扶桑大帝前,六銖五色照瓊田。直凌海面行空去,颯颯天風散紫煙。
西池南岳坐相邀,仿佛煙中白玉橋。手炙鵝笙踏云路,靈音一半入瓊簫。
王母行宮列宿分,九微燈艷紫元君。玉樓金闕非人世,空水茫茫載白云。
家鄉原在妙高峰,青桂紅蘭宛舊容。童子笑迎猿鶴舞,洞門親啟白云封。
西天西去指恒沙,東海東頭棗似瓜。斜日乍明秋潦盡,萬人相送踏層霞。
山駕嚴裝羽隊分,敕書先下玉晨君。明知不比人間別,亦自含凄望碧云。
謝舅何甥并一時,
逢君偏恨十年遲。
尊前海錯思珧柱,
漢上秋山對鬢絲。
舉世不為猶好句,
九原可作剩哀詞。
北來舊對知誰在,
日沒黃壚凍酒卮。
鼓子花開春爛漫,荒園無限思量。今朝拄杖過西鄉。急呼桃葉渡,為看牡丹忙。
不管昨宵風雨橫,依然紅紫成行。白頭陪奉少年場。一枝簪不住,推道帽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