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二首
已喜收微雨,還愁合暮云。潮痕殊未減,屋拆厭頻聞。天地溟濛內,山川早晚分。吾民方乏食,何以慰耕耘。
猛風來半夜,駭浪卻平郛。避地憂橋斷,登山借杖扶。馬牛真不辨,老稚亂相呼。安得瞻晴景,蒼苔繡戶樞。
已喜收微雨,還愁合暮云。潮痕殊未減,屋拆厭頻聞。天地溟濛內,山川早晚分。吾民方乏食,何以慰耕耘。
猛風來半夜,駭浪卻平郛。避地憂橋斷,登山借杖扶。馬牛真不辨,老稚亂相呼。安得瞻晴景,蒼苔繡戶樞。
已經為小雨停歇而欣喜,卻又發愁傍晚時烏云聚合。潮水的痕跡絲毫未減,房屋倒塌的聲音讓人厭煩。天地都籠罩在一片迷茫之中,山川早晚才能清晰分開。百姓正缺糧,拿什么去安慰辛勤耕耘的人呢。半夜狂風襲來,駭浪卻平息了城郭的喧囂。躲避災難擔心橋斷,登山需要拄杖扶持。馬和牛都分辨不清,老人和小孩慌亂地互相呼喊。怎樣才能看到晴朗的景色,讓蒼苔布滿門樞。
合暮云:傍晚時分烏云聚合。
潮痕:潮水留下的痕跡。
屋拆:房屋倒塌。
溟濛:形容煙霧彌漫,景色模糊。
乏食:缺少食物。
耕耘:指從事農業勞動的百姓。
駭浪:洶涌的浪濤。
平郛:使城郭平靜,這里指浪濤沖擊城郭后平靜下來。
避地:躲避災難。
戶樞:門的轉軸。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但從詩中描繪的風雨災害、百姓缺糧等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生活的時代遭遇了自然災害,百姓生活困苦之時,詩人目睹此景,內心憂慮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百姓在自然災害下的艱難處境,表達詩人對民生的關注。其特點是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百姓狀態展現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射虎將軍搴繡帽。西園公子南山豹。共跨龍媒銜鳳沼。風色好。宮花御柳迎人笑。
劍履醒醒天日表。集英殿下春來早。雙鶚盤空擎百鳥。歸來了。藍袍錦水光相照。
空庭寂靜。漸朧朧碧梧弄影。
西風薄幸送閑云,清光掩映。
嘆嫦娥,何如薄命人縈恨。
閑云漠漠何時盡,天上人間兩負、良宵景。
看盡斜陽夕未還,
夜天如水斷云閒。
玉樓咫尺無人去,
月上珠簾第幾間。
三十才過命已隳,天生大器竟何為。
誰咨孔坦臨終略,不愧曾參啟足時。
野寺一棺荒薺合,破籬三徑夜烏悲。
何堪把臂論文地,衰草寒花寂寞滋。
六街簫鼓動歡聲,獨坐行臺看月明。
不是有心貪勝賞,偶逢時節獨關情。
沽來春酒已無多,行酒青衣不解歌。
浮世幾回燈火夕,如何長在客中過。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射虎山橫一騎,裂石響驚弦。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漢開邊,功名萬里,甚當年健者也曾閑?紗窗外,斜風細雨,一陣輕寒。
天根舊詠城南柳,俠卿亦謂真吾友。濟南山水方英多,嵯峨揚波何不有。柳生好劍兼好書,潭西半畝從僧租。為招同志二三子,掃軒觴我傾新沽。其時落葉生除宇,隆寒狡獪詐秋雨。戴笠言從窈窕門,佛樓一片風鈴語。離離凈線梳垂楊,瓦亭四角回虛廊。七十二泉綠如鑿,當年桂老殊平章。引澌激溜窅然細,潺湲珠玉隨圓方。五步十步作人立,崚嶒瘦石窺琴床。春紅秋碧各已謝,小橋疏竹攢橫墻。庭陰倒斝群誼絕,宛與棲身向巖穴。插檻紛看碎瑣云,披簾坐聽玲瓏雪。自古清流清可人,無疑諸子來怡悅。窮年永晝乃據此,吾將妒爾難為別。還山他日不可求,引領飛空捉明月。
一卷彤芬麗制,過庭曾寫新詞。殘山剩水南朝恨,都付畫圖知。最是仙云事杳,陳王有淚如絲。斜陽立盡西風瘦,腸斷對卷葹。
長江春氣寒,客況棹聲閑。夜泊諸村雨,程回數郡山。桑根垂斷岸,浪沫聚空灣。已去鄰園近,隨緣是暫還。
鄖鄉西北望秦中,楚客悲秋賦自工。七澤旌旗新校獵,登臺何處不雄風。
史家遺草盡成編,太液池頭萬炬煙。天上六丁元下取,人間一字不輕傳。先朝故事非今日,內苑清游亦勝緣。卻上廣寒云霧里,禁城東指是文淵。
空山卜筑敢辭煩,城郭逢迎太近喧。老病移家唯藥物,野人乘興自丘樊。頻來白鶴如求友,舊種青松巧護垣。已辦鹿車供出入,竹林多類辟疆園。野日遲遲陰更晴,山人睡起絮袍輕。松稍宿露因風墮,草際浮云傍水生。一壑無多堪獨往,百年強半復何營。神仙服食長相誤,不及清尊對客傾。山畔堂成祇自憐,憑高送目慰馀年。江橫木末風帆轉,寺隱峰西午磬傳。野興夤緣雙短屐,齋居顛倒一青氈。嘉賓莫為憂岑寂,澗溜園禽盡管弦。何代新亭動客悲,皇都高拱控華夷。梁陳割據今誰數,王謝風流空爾為。王氣接連天北極,江流襟帶海東涯。平岡極目煙霄迥,鴻鵠冥冥信所之。投簪本意弄斑衣,痛哭郊原萬事非。玄壤遺封空石馬,白頭殘喘尚荊扉。乾坤有恨身同盡,五十無聞愿已違。細雨山前新草長,寸心何以報春暉。牛峰東南高觸天,大石小石西蒼然。疏簾對隱烏皮幾,濁酒閒吟白雪篇。六代英雄埋野草,一川花柳媚江煙。無端人世升沈事,莫近山翁醉舞邊。衰年多病自宜休,避地棲巖事事幽。風檻落花催釀酒,雨窗啼鳥喚梳頭。柴桑剩著陶元亮,款段何孤馬少游。野衲村翁俱接近,茗杯香篆足淹留。萬峰云氣入高齋,谷口冥冥細雨來。實喜芳春能潤物,虛疑殘臘早聞雷。誰家健犢臨田出,無數寒鴉繞樹哀。已約新晴扶杖去,東風留綻野塘梅。茅廬寂寂倚雙峰,懶散無心擬臥龍。階下水流分細澗,檐前云宿擁高松。何颙獨有談禪癖,阮籍偏于作吏慵。早識人間行路惡,肯因書劍誤明農。郭外新移野老家,舊書猶載兩牛車。樽空北海虛耽酒,地薄東陵漫種瓜。小徑沖門分野竹,短籬臨水透溪花。優游行樂元無盡,落魄浮生詎有涯。五岳殊方誰竟游,誅茅吾自愛吾丘。林巒歷歷羅窗戶,竹樹蕭蕭擁道周。梁燕每驚春夢破,野云能伴醉鄉留。欲看明月生秋海,指點東巖架石樓。手種桃花傍短墻,老人殊自愛年芳。風晴數蝶穿紅蕊,日出孤鶯囀綠楊。薄飯時兼芝菌味,春衣渾帶薜蘿香。前朝戴墅知何處,芳草還生麋鹿場。
夙簡威名將略雄,高牙坐鎮海云東。旌麾到處銷兵氣,壁壘開時壯武功。盡使版圖歸化日,遠教邊徼被皇風。酬勛世錫丹書重,勉爾長思報國忠。
迭嶂層層翠欲流,劍門高劈亂山頭。堤間野絮蒙歸馬,墻外花枝入廢樓。碧岸輕煙桃葉暝,朱欄細雨柳絲柔。東風綠盡江南草,啼斷鶯聲不放愁。
天下勢若常山蛇,趙家已失中原脊。北人大舉向南侵,一旦雄兵臨采石。豈知江上有儒生,提師一戰功便成。南人已勝北人北,三軍只聽波濤聲。西風獵獵吹玄纛,歸傍盧龍山下宿。至今石上見題名,雨洗莓苔痕自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