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寓淞行臺
六街簫鼓動歡聲,獨坐行臺看月明。
不是有心貪勝賞,偶逢時節獨關情。
沽來春酒已無多,行酒青衣不解歌。
浮世幾回燈火夕,如何長在客中過。
六街簫鼓動歡聲,獨坐行臺看月明。
不是有心貪勝賞,偶逢時節獨關情。
沽來春酒已無多,行酒青衣不解歌。
浮世幾回燈火夕,如何長在客中過。
六條街道上簫鼓齊鳴,傳來陣陣歡快的聲音,我獨自坐在行臺觀賞明月。并非我有心貪圖這元宵盛景,只是偶然遇到這個時節,讓我格外動情。買來的春酒已經不多了,陪我飲酒的青衣女子也不會唱歌。這浮世中能有幾回元宵燈火夜啊,為何我總是在客居他鄉時度過。
元夕:指元宵節。淞:指淞江。行臺: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六街:泛指都城的大街和鬧市。勝賞:快意的觀賞。沽:買。青衣:指婢女。浮世:人間,人世。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是詩人在元宵節時客居淞江行臺。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時期,元宵節是傳統佳節,民間熱鬧慶祝,而詩人遠離家鄉,獨自在官署中,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客居他鄉的孤獨與對時光的感慨。其特點是將熱鬧的節日氛圍與個人的孤寂巧妙結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真實反映了古代文人客居時的心境。
乞得明時多病身,歸來林下養天真。芒鞋竹杖未全老,藥灶酒壺隨分春。山寺遞傳鐘磬晚,田家收拾稻粱新。試窮溪上榴花洞,恐有桃源避世人。
送臘迎年越嶺梅,幾時隨驛過江來。上林桃杏矜顏色,已老東風寂寞開。三月都城雪卷沙,幽芳偏恨雜群花。九衢何處江南客,一笑相知越女家。東阡北陌競春游,弄雪翻云為少留。落去能無怨羌笛,折來端是亂鄉愁。安得繁英種滿園,風前月下共方樽。放歌起舞濃陰里,長使清香濯醉魂。可憐風雨逼流陰,無奈芳菲惱客心。暫引江南春入眼,不辭多擲袖中金。
庭前日日見蘭芽,誰把青山特地遮。雁影寂寥君又遠,歸期夜夜卜燈花。
晚云橫樹薄,寒雨入簾微。川凈魚堪數,人間鷺不飛。
黃鐘在龍筍,韜晦百年箴。鬧市白駒過,危亭春草深。新鶯無一唱,疲馬已成瘖。拍遍闌干問,寂時何處音。
江干秋氣高,木落帝子渚。永懷群彥集,清景契晤語。山南與山北,樂子豈無所。浮云日暮合,羌獨久延佇。翩翩雙黃鵠,千里奮一舉。勿以遐我心,而多憚修阻。
為想藏名地,增城勝富春。一出江門派,如乘寶筏津。煙波迷去棹,沙岸隱垂綸。誰是宮墻議,先朝憶老臣。
文源浩汗接元麻,詩律新奇自一家。人物百年誰鶚表,秋風孤劍幾龍沙。膝橫坡老敲門杖,頭戴淵明漉酒紗。恨煞歸來才幾日,白楊原上鬧啼鴉。
金屋秋深露氣涼,宮監久不到西廂。丁寧莫竊寧哥笛,鸚姆無情說短長。
我本山中人,不為世網牽。寓情猿鶴間,寄興鷗鷺邊。掃花凈石徑,烹茶汲溪泉。神游三洞云,耳洗千尺淵。兩手弄明月,雙腳踏紫煙。胡為塵埃中,脫屣未斷緣。動有饑渴憂,幸無勢利纏。何當駕天風,飛上青峰巔。聳身天地外,凝心混沌先。俯首謝人世,一笑千千年。
夏后承四載,胼胝事洪流。龜文自天錫,大法列九疇。皇極居其中,錫福為民休。商辛既不極,姬政日以脩。慇勤訪箕子,彝倫為咨諏。至哉君子心,傳道非臣周。
昔日京華古,同君直玉廬。蛾眉寧見妒,樗散自知疏。佩印紫薇署,垂綸滄海魚。為農吾已矣,作吏子何如。
炎運昔中否,仙吏乃遁逃。朝命三山侶,夕謝九州豪。碧堰儼遺躅,杉桂若旌旄。登覽值春晏,微雨灑蘭皋。俯窺石壁峭,仰羨天路高。愧無謝客才,翰墨聊復操。
清晨策蹇驢,正見梅花發。獨往灞陵橋,千峰亂飛雪。
正色乾坤舊不凡,壯猷重見掃妖欃。功高物忌名為祟,主圣臣賢頌可劖。嗣武直符彭老壽,本兵兼帶潞公銜。麟袍玉帶朝回后,穩坐溪山一畫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