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肖巖登大別山
大別山,小如蟻。
江漢流,一杯水。
火輪一葉舟,地球九萬里。
日月跳雙丸,古今一瞬耳。
我與君,渺何許。
峴山亭,淚如雨。
大別山,小如蟻。
江漢流,一杯水。
火輪一葉舟,地球九萬里。
日月跳雙丸,古今一瞬耳。
我與君,渺何許。
峴山亭,淚如雨。
大別山,在眼前小得像螞蟻。長江漢水的奔流,如同杯中的水般渺小。行駛的船只像火輪,而地球廣闊達九萬里。日月如兩顆彈丸跳動,古往今來不過一瞬間。我和你,是多么渺小啊。在峴山亭前,淚水如雨下。
火輪:指行駛迅速的船只,因船行時可能帶起浪花或蒸汽,故稱‘火輪’。
雙丸:比喻日月,古人以彈丸的快速滾動形容日月運行之速。
峴山亭:位于湖北襄陽峴山,西晉羊祜曾登此山感慨‘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后人建亭紀念,此處用典表達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此詩應為作者與友人肖巖同登大別山時所作。登山遠眺,面對壯闊自然,觸發對宇宙時空的哲思,結合峴山亭典故中古人對生命短暫的感慨,融入自身當下的人生體驗,形成此篇。
全詩以登山所見為引,從空間(山小水微)到時間(古今一瞬),再到自身(我與君渺),層層遞進,最終借峴山亭典故收束,將個體生命置于宏大時空背景下,凸顯人生的渺小與時光的無情,情感深沉而富有感染力。
投袂汧城北,西風又是秋。
中原心耿耿,南淚思悠悠。
嘗膽思賢佐,颙情憶舊游。
故宮禾黍徧,行役閔宗周。
了了三生夢,松根冷鍛爐。
四山朝鶴駕,五老奉龜圖。
萱殿披敷策,星躔煥六符。
玉笙歌彩鳳,革履墮飛鳧。
命世千齡合,承天一柱扶。
堂堂白虎殿,卻走漢單于。
十里一候五里置,渡海梯山來萬里。賜入長安卿相家,夜暖金猊香徹髓。
瓊香入骨作曉酲,斗帳燒煙隔秋水。青娥添火窗欲明,紅錦薫衣人未起。
梅花不用波律來,零藿何勞香傳記。蘭閨半掩春晝長,參差吹竹羅紅粧。
令君一去三日香,更遣小兒縫紫囊。夜來賓客滿高堂,誰家有女嫁韓郎。
朝來三尺雨,一灑遍原隰。秋風掃快霽,涼氣便相襲。
幽人倚寒窗,睡眼已生澀。淅瀝聞井梧,風枝擺余濕。
推枕夜未央,牽幌月還入。凄然裘褐念,感此絡緯泣。
嗟我豈不知,索衣寒無及。家機臥空軸,麻縷無可緝。
殷勤語秋蟲,相煎何太急。誰能太早計,不死會當給。
吾言甚酸寒,不足勞掇拾。書之示二豪,以當一笑集。
暫屏喧囂想,來尋斷續香。
微風吹客袂,孤月照禪房。
靜起勞生念,閑諳養性方。
欹眠不成夢,夜久轉清涼。
結廬聞似輞川家,更趁東風摘露芽。
短夢喚回春正好,枯腸搜盡句方嘉。
酪奴語陋真堪笑,瑞草名高豈復加。
明歲莫教煙雨里,白薔薇秀小巖花。
太梵三天主,虛皇五老尊。
尚難窺徼妙,豈復入名言。
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
萬真朝帝所,飛舄躡云根。
家聲籍籍冠中州,健筆縱橫貫九流。
三世祖孫吳郡牧,兩朝人物山亭侯。
颙卬自快披云睹,衰陋空遺倚玉羞。
便恐追鋒天上去,不辭投轄為公留。
鳩杖尊三壽,龜床閱九齡。
名留高士傳,光掩少微星。
圯下無遺躅,江邊有獨醒。
潭潭余慶在,鸞鵠滿家庭。
此生懷抱向誰開,唯有華顛苦見催。
萬事只今渾是夢,寸心堪笑已成灰。
路長安得詩飛去,交淺唯愁雨不來。
此意喜君無冷暖,尺書頻寄塞鴻回。
異品殊葩共翠柯,嫩紅拂拂醉金荷。
春羅幾疊敷丹陛,云縷重縈浴絳河。
玉鑒和鳴鸞對舞,寶枝連理錦成窼。
東君造化勝前歲,吟繞清香故琢磨。
交親不相知,笑我營小筑。
人生如風燈,一滅不容續。
勝負棋一枰,信手安用覆。
與君共此世,百歲但信宿。
進退均有求,要各隨所欲。
君軌趨朝市,我履在林麓。
胡為浪相笑,吾計念已熟。
客來不與辨,聊用銘我屋。
春風淡蕩春云淺,陌上柔桑青宛宛。青天易雨亦易晴,吳蠶催眠欲成繭。
羅敷采桑南陌頭,翠鬟皴鬌光欲流。羅襦吹香白玉佩,青絲絡籠黃金鉤。
君王年少如秋水,欲學鴛鴦對飛起。贈君身上雙明珰,結君同生亦同死。
羅敷歛衽前致詞,詞多慷慨中含悲。念言夫婿良家子,委身結髪為夫妻。
人生匹配各有偶,愿逐狗走隨雞飛。江水可竭山可移,妾心皎皎君當知。
覆雨翻云一霎中,雷鞭擊柱起乖龍。
推愁正倚三杯釅,破睡那能一枕濃。
桑下持鉏如許健,席間失箸若為容。
詩翁只作啼嬰看,萬斛珠璣唾手供。
千秋節當八月五,御樓卷簾看馬舞。
黃衫玉帶分兩行,繡衣宮人擊雷鼓。
梨園法曲凄且清,相傳猶是隋家聲。
宜春北院蛾眉小,初按新聲未有名。
侍女焚香跪瑤席,更看真妃作生日。
恰值南方驛使來,旋采風枝露猶濕。
當時盛事人爭傳,荔枝香曲是新翻。
宮中行樂事亦秘,此曲不許人間聞。
馬嵬夢斷香塵息,滿山荔子無人摘。
卻歸西內冷如冰,一聽遺音淚空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