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鐵厓先生二首
蓬萊宮闕五云東,龍虎山川錦幛中。盡說黃金延郭隗,誰知白璧起申公。春秋袞鉞諸侯懼,南北車書萬國同。卻望鈞天才咫尺,一琴涼月寫松風。
先生謝客居東里,使者傳宣拜下床。樂府謾推梁子范,禮經須問魯高堂。酒須挏馬來光祿,賦到龍旗說太常。賜老鑒湖猶有待,山陰茅屋未凄涼。
蓬萊宮闕五云東,龍虎山川錦幛中。盡說黃金延郭隗,誰知白璧起申公。春秋袞鉞諸侯懼,南北車書萬國同。卻望鈞天才咫尺,一琴涼月寫松風。
先生謝客居東里,使者傳宣拜下床。樂府謾推梁子范,禮經須問魯高堂。酒須挏馬來光祿,賦到龍旗說太常。賜老鑒湖猶有待,山陰茅屋未凄涼。
第一首:蓬萊般的宮闕矗立在五彩祥云之東,龍虎般的山川如錦繡屏障環繞其中。都說用黃金招攬郭隗般的賢才,誰知道是用白璧請出了申公般的大儒。《春秋》筆法褒貶讓諸侯畏懼,南北車軌文字統一使萬國和同。遙望天廷仿佛近在咫尺,一琴映著涼月奏響松風之音。第二首:先生謝絕訪客隱居東里,使者傳旨宣召忙下床迎接。樂府詩莫要只推重梁子范,禮經疑問還須請教魯地高堂。美酒要由挏馬官送到光祿,賦中提到龍旗應屬太常寺。賜歸鑒湖或許仍需等待,山陰的茅屋倒也不顯得凄涼。
五云:五色祥云,古代以為祥瑞。
郭隗:戰國時燕昭王為其筑宮招賢的謀士,代指禮賢下士。
申公:漢代經學家申培,以治《詩》著稱,代指博學儒者。
袞鉞(gǔn yuè):古代帝王禮服和兵器,喻指《春秋》褒貶筆法。
車書同:指車軌統一、文字統一,代指國家統一。
鈞天:天廷,傳說中天帝的居所。
挏(dòng)馬:漢代官名,掌宮廷馬政及酒事。
龍旗:畫龍的旗幟,屬太常寺掌管的禮器。
鑒湖:即鏡湖,在今浙江紹興,唐代賀知章曾求歸居于此。
鐵厓先生指元末明初文學家楊維楨,其晚年隱居山陰(今紹興)。此詩當作于維楨晚年,作者或為其友人。詩中“賜老鑒湖”呼應賀知章故事,反映時人對維楨歸老田園的關注;“使者傳宣”則暗示其雖隱居仍受朝廷重視,可見創作背景與元代末期文人出處選擇相關。
兩首詩從朝堂與隱居兩個維度刻畫鐵厓先生形象:首章贊其才德影響廟堂,次章寫其隱逸不失清名,既突出其學術地位(禮經、樂府),又體現人格魅力(茅屋不凄涼),是元代文人交游詩的典型之作。
秪擬應星眠越絕,唯將麗什當高勛。
磨礱清濁人難會,織絡虛無帝亦聞。
鳥道未知山足雨,漁家已沒鏡中云。
他時莫為三徴起,門外沙鷗解笑君。
未老鬢毛焦,心歸向石橋。
指霞辭二紀,吟雪遇三朝。
連席頻登相,分廊尚祝堯。
回眸舊行侶,免使負嵩樵。
江鐘寒夕微,江鳥望巢飛。
木落山城出,潮生海棹歸。
獨吟霜島月,誰寄雪天衣。
此別三千里,關西信更稀。
十年耕釣水云間,住僻家貧少往還。
一徑綠苔凝曉露,滿頭白發對青山。
野僧采藥來醫病,樵客攜觴為解顏。
空戀舊時恩獎地,無因匍匐出柴關。
客臥涪江蘸月廳,知音喚起進趨生。
寒梅折后方離蜀,臘月圓前未到京。
風卷壞亭羸仆病,雪糊危棧蹇驢行。
文昌一試應關分,豈校褒斜兩日程。
壁古字未滅,聲長響不絕。
蕙質本如云,松心應耐雪。
耿耿離幽谷,悠悠望甌越。
杞婦哭夫時,城崩無此說。
紅蠟香煙撲畫楹,梅花落盡庾樓清。
光輝圓魄銜山冷,彩鏤方牙著腕輕。
寶帖牽來獅子鎮,金盆引出鳳凰傾。
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妝成皓腕洗凝脂,背接紅巾掬水時。
薄霧袖中拈玉斝,斜陽屏上撚青絲。
喚人急拍臨前檻,摘杏高揎近曲池。
好是琵琶弦畔見,細圓無節玉參差。
春意送殘臘,春晴融小洲。
蒲茸才簇岸,柳頰已遮樓。
便有杯觴興,可攄羈旅愁。
鳧鹥亦相狎,盡日戲清流。
寂寞邛城夜,寒塘對庾樓。
蜀關蟬已噪,秦樹葉應秋。
道路連天遠,笙歌到曉愁。
不堪分袂后,殘月正如鉤。
撚玉搓瓊軟復圓,綠窗誰見上琴弦。
慢籠彩筆閑書字,斜指瑤階笑打錢。
爐面試香添麝炷,舌頭輕點貼金鈿。
象床珍簟宮棋處,拈定文楸占角邊。
清流環綠筿,清景媚虹橋。
鶯刷初遷羽,莎拳擬拆苗。
細沙擢暖岸,淑景動和飆。
倍憶同袍侶,相歡倒一瓢。
一瓢歡自足,一日興偏多。
幽意人先賞,疎叢蝶未過。
知音新句苦,窺沼醉顏酡。
萬慮從相擬,今朝欲奈何。
門外報春牓,喜君天子知。
舊愁渾似雪,見日總消時。
塔下牡丹氣,江頭楊柳絲。
風光若有分,無處不相宜。
高僧不負雪峰期,卻伴青霞入翠微。
百葉巖前霜欲降,九枝松上鶴初歸。
風生碧澗魚龍躍,威振金樓燕雀飛。
想得白蓮花上月,滿山猶帶舊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