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
失鹿中原大有因,
獨夫盡法已無民。
男兒生便為劉項,
莫想桃源去避秦。
失鹿中原大有因,
獨夫盡法已無民。
男兒生便為劉項,
莫想桃源去避秦。
秦朝失去天下是有原因的,殘暴的秦始皇濫用法律使得民不聊生。男子漢生來就應當像劉邦和項羽那樣有所作為,別想著去桃花源躲避秦朝的暴政。
失鹿中原:比喻失去政權,“鹿”比喻政權。
獨夫:指殘暴無道、眾叛親離的統治者,這里指秦始皇。
劉項:劉邦和項羽,秦末起義軍領袖,最終推翻秦朝統治。
桃源:即桃花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是人們理想中的避世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作者可能處于一個動蕩或對現實不滿的時代,借對秦始皇的評價,表達自己對歷史和人生的看法,鼓勵人們面對困境要積極抗爭。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秦始皇暴政導致失去天下,鼓勵男兒積極進取。其特點是觀點鮮明,情感激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以獨特視角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
花事今如許,春光又一年。恰逢新雨后,難得薄寒天。
宿酒朝猶殢,輕陰晝欲眠。最宜文字飲,此地況幽偏。
五年軟紅里,不到贊公房。笑我如老杜,無詩及海棠。
今來訪名友,得此占群芳。為爾留春住,門前車馬忙。
春事三分過二分,
桃花水上覓紅云。
游人浪說春歸去,
柳外黃鸝尚自吟。
步屟山巖日夕宣,精神相感產神芝。
種分仙圃三枝秀,氣合靈機五色奇。
石上盤根云作護,溪邊映彩玉為姿。
明朝擬約來相訪,可許瓊漿啜一匙。
節過重陽又一旬,
白衣送酒更無人。
含情脈脈如將吐,
笑口留開報小春。
被發佯狂不為身,忍看家國遽沉淪。平生方寸誰能會,孔氏三仁語最真。
宗祊顛覆力難支,獨抱瑤琴只自悲。一曲清歌欲流涕,故都回首黍離離。
力諫無能悟獨夫,明夷心事更誰如。九疇不向周王授,后世何由識洛書。
東藩制度舊封君,千載遺風尚禮文。欲吊英靈何處是,夕陽荒草鎖孤墳。
沉酣博塞兩防微,
男業詩書女治絲。
遺訓一編昭日月,
宗門于此卜興衰。
節以同懷著,忠繇易代伸。
地經孤竹國,祠仰采薇人。
但識彝倫敘,那知革命新。
餓夫無與偶,天子不能臣。
嘆息黃虞沒,衰徂志行屯。
正冠皆激義,脫屣為求仁。
詣絕操疑隘,風高氣益振。
西山無表石,東海幾揚塵。
百世師如在,三宗歷久湮。
頑廉徵后起,秩祀率先民。
像蝕型模古,誠通謦咳親。
閃青檐蔭柏,湘綠俎羞蘋。
希圣談寧易,含貞事孔辛。
永言思大老,莫漫愧明神。
東藩左轄命方新,曾是薇垣玉潤人。
嶺管舊看龍表氣,道傍猶識御時輪。
虞廷岳牧咨良弼,周室旬宣賴世臣。
祖命對揚如召虎,肯將勛業數麒麟。
桂粉彈床,銀泥襯屧,芙蓉一笑偏親。黛寫遙山,多情京兆知名。花如百和星前語,便倚風、天上難聞。好妝成、夫婿前頭,莫問傍人。
當年鵲渡天孫。正九微畫燭,雙袖宮云。艷事誰家,重看寶珞裝輪,曲江柳線章臺月,錦步圍、肯負青春。愿金閨,長記盟言,緊系羅裙。
堂構重新仰昔賢,
園林疏鑿想從前。
西神分得云林勝,
擬把二泉當冷泉。
比干剖心死,龍逢喪其元。
行誼雖則美,肢體究不完。
而父師孟軻,上書嘗責難。
獲全其首領,沈憂摧肺肝。
女勿學而父,而父徒空言。
西方有美女,貞德與羅蘭。
天半。砰雷激電。龍見。黑云中。
打篷疏雨送涼到。又早。火輪紅。
長堤潰蟻穴,君子慎其微。
生平操持力,不敵一念非。
波浪浮天闊,漭漭決四圍。
內省增嘆息,已往安可追。
簫局晨香裊,流蘇曉夢還。十三小女綠鴉鬟。情似十三明月,未全圓。
花影紅屏午,春光碧戶傳。抱來雁柱十三弦。已覺一弦一柱,思華年。
蓬蒿門巷絕經過,清夜何人與晤歌。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
傳家產業遺書富,玩世神通醉臉酡。
如許癡頑君會否,一毫不遣損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