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龍祠二首 其一
市橋官柳翠陰垂,路向西郊駐彩旂。
故事每從遐俗尚,清歡又送晚春歸。
留連野色遲遲去,珍惜年華苒苒飛。
老杜有詩殊有味,風光流轉莫相違。
市橋官柳翠陰垂,路向西郊駐彩旂。
故事每從遐俗尚,清歡又送晚春歸。
留連野色遲遲去,珍惜年華苒苒飛。
老杜有詩殊有味,風光流轉莫相違。
市橋邊官府種植的柳樹垂下翠綠的樹蔭,隊伍一路向西郊行進,彩旗飄揚。古老的習俗向來被遠方的百姓崇尚,美好的歡娛又伴著晚春離去。我留戀野外景色,遲遲不愿離開,珍惜著如流水般飛逝的年華。杜甫有詩寫得特別有韻味,提醒人們莫要辜負這流轉的風光。
官柳:官府種植的柳樹。
彩旂:彩旗。
故事:舊例、習俗。
遐俗:遠方的風俗。
苒苒:形容時光漸漸流逝。
老杜:指杜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晚春時節隨隊伍前往西郊參與當地習俗活動,看到郊外美景,感慨時光流逝,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晚春之景抒發對時光的珍惜。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紫塞將軍有重名,雄藩正管翠微亭。
西來江水依前碧,北面淮山似舊青。
因報平安逢驛使,懸知臨照老人星。
寄言文選樓中主,莫道湯休語不靈。
舊作英巖隠,今為庾嶠行。
雖然一拳許,有此數峰青。
崷崒驚凡目,堅剛悖世情。
墨卿相指似,只尺是蓬瀛。
棲跡梅花嶺下州,梅關未到已神游。
右江左廣山分水,薄霧輕煙雨作秋。
物是人非一今古,南來北往幾公侯。
就中認得禪機者,非錫非泉是道不。
此庵湖海士,心學富家傳。
德量擎天柱,功名下瀨船。
風流今尚爾,頭角已嶄然。
蚤晚分清切,輸忠雨露邊。
我生愜幽尋,訪古梅花邊。
道原渺無際,滄海匯群川。
仰之嘆彌高,立則參于前。
為山始覆簣,掘井當及泉。
端期會真意,可但窺陳編。
再拜禮雙趺,清風生誦弦。
竹杖芒鞋去問津,波生鴨綠草鋪茵。
雨迷阡陌留連客,風入園林著摸人。
寂寞數家收市井,蕭條一榻臥埃塵。
避人幽鳥渾無語,桃李明朝依舊春。
曾揩醒眼奕棋傍,松柏孤高耐雪霜。
西蜀搜奇到金馬,南邦頌德繼羔羊。
梅邊生意傳春信,筆底新詩燦夜光。
運動樞衡當接踵,小煩千騎上東方。
閶闔門西湖水臨,深深院落見春心。
梨花風弄影來去,燕子日長談古今。
起早每緣朝玉闕,歸遲多是宴瓊林。
肯將吹竹彈絲耳,來聽重云鐘鼓音。
昔我觀西湖,碧瓦蔭丹楹。冷泉一泓玉,占斷錢塘清。
南來溯西江,灘以十八名。出石訪廉泉,醉眼增雙明。
平生山水性,不著塵俗縈。佳處輒留憩,竟日陪衿纓。
薄宦落橫浦,師友皆豪英。尋勝得湛泉,古甃莓苔青。
上有石崖峻,下有沙水冷。近可俯貢川,遠可企吳京。
為公飲春茶,日日來新亭。
誰將根底種靈丹,開處凡花比亦難。
勝賞莫嫌僧院僻,久長留到子孫看。
有時垂淚傷多雨,未肯扶頭怯曉寒。
自笑色空俱照了,也來隨例并闌干。
八峰聚首最幽奇,驅石攔云貯碧池。
倒擁旌幢千影樹,平沈星象一枰碁。
爭鳴已被蛙先覺,歸宿多應鷺未知。
肝膽到來都照了,何須更待入門時。
寒儒家世派南州,天遣芹宮并俊游。
劍水章江千里月,天孫河鼓一番秋。
曬書舊事聊同郝,聯句新聲恐類侯。
隔歲槐黃頻入夢,曾知山角已生不。
一麾長嘯靜邊陲,丹詔飛催上玉墀。
送別莫辭行路遠,感恩深是到州時。
名垂峴首山能重,誓指江流水自知。
他日登臨見遺愛,太平樓外柳絲絲。
津頭梅白柳青青,卻憶春時送別情。
紙上有懷難盡寫,夢中相見不分明。
清臺婉畫從輕典,紫禁催班識重名。
幾欲寄君無好句,夕陽秋色滿江城。
劍冰望梅關,山川接鄰壤。
前哲余典刑,多士德心廣。
曾子重而厚,朱張妙存養。
吳子粹而雅,筆耕懲鹵莽。
有友五人焉,亦足共清賞。
烱然玉韞櫝,持此將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