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游圓證歸夜飲青塘橋看月次燕孫
謝氏諸昆,梁園勝侶,鶯時俱集。花輿錦轡,踏遍春山晴碧。問湖邊、煙雨樓臺,亂峰猶認南朝跡。正尋芳未倦,綠楊橋畔寶蟾初覿。
鵲爐擁道,看清光如水,水光還射。坐列氍歈,共把瑤觥歡吸。笑庾公、樓上橫床,愛子野風前弄笛。待歸來、還怕杏園客散花嘆息。
謝氏諸昆,梁園勝侶,鶯時俱集。花輿錦轡,踏遍春山晴碧。問湖邊、煙雨樓臺,亂峰猶認南朝跡。正尋芳未倦,綠楊橋畔寶蟾初覿。
鵲爐擁道,看清光如水,水光還射。坐列氍歈,共把瑤觥歡吸。笑庾公、樓上橫床,愛子野風前弄笛。待歸來、還怕杏園客散花嘆息。
謝家的諸位兄弟,梁園的佳客好友,在鶯飛草長的時節都聚集在一起。乘花飾車輿、駕錦轡寶馬,踏遍春山晴翠。問湖邊那煙雨籠罩的樓臺,亂峰間還能辨認出南朝遺跡。正尋芳游興未減,綠楊橋畔已初見明月清輝。 熏爐香氣繚繞,看月光如水,水光與月光交相輝映。眾人圍坐毛氈之上,共舉玉杯暢飲。笑談庾公當年在南樓臥看月色,愛聽桓子野風中吹笛的雅事。待歸來時,又怕如杏園宴散,只余落花空自嘆息。
謝氏諸昆:謝氏兄弟,此處借指同游的友人;諸昆,兄弟。
梁園勝侶:梁園為漢代梁孝王雅集之地,代指文人雅集;勝侶,佳友。
鶯時:春光明媚的時節,因鶯鳥啼鳴而得名。
寶蟾:月亮的雅稱,傳說月中有蟾蜍,故以“寶蟾”代月。
鵲爐:形如鵲鳥的熏爐,或指熏爐升起的煙如鵲。
氍歈(qú yú):毛織的地毯,供坐臥用。
瑤觥(gōng):玉制的酒杯,代指美酒。
庾公、子野:庾公指東晉庾亮,曾與僚屬登南樓賞月;子野指桓伊,東晉音樂家,善吹笛,二人皆為雅集典故人物。
杏園客散:杏園宴為唐代新科進士宴集之地,此處借指聚會結束。
此詞或為作者與友人春日同游圓證(地名),歸途中夜飲青塘橋觀月,依燕孫(可能為友人)原韻所作。背景為文人雅集的傳統,通過春景、古跡、宴飲、月色等元素,記錄當時的游賞之樂與即興感懷。
全詞以春夜雅集為核心,通過游春、訪古、宴飲、賞月等場景,展現文人交游的雅致與情趣,結尾隱含對聚散無常的感慨,語言工麗,用典自然,是清代或近現代文人詞中記錄雅集生活的典型之作。
平居自相樂,忽焉成別離。
君居天之南,我墮海之涯。
四海豈不大,非君誰我知。
狡兔營三窟,鷦鷯安一枝。
勿云千里遠,相見無遲緩。
精誠儻可通,指日日猶反。
毋為浪相思,我老尚能飯。
黃鐘毀棄鳴瓦釜,古來才智賤如土。
楊公浩歌聲可憐,巢居知風穴知雨。
憐君面色瑩有光,未似相君便飲乳。
胡為決去不少留,別意殷勤辭更苦。
丁寧戒我宜退藏,靜中得路何須語。
酒酣意氣尚爾豪,拔劍高歌為予舞。
君今去矣且加飯,我亦從茲不出戶。
莫嗟糟糠食牢?,終勝繡衣登鼎俎。
之子欲西笑,我懷難具陳。
從來妙風雅,此去脫埃塵。
擬倩杯中物,暫留燈下人。
可堪分手處,月色半林新。
娟娟猶帶露痕新,分得江潭未化身。
歲晚定知堪傲雪,生來不肯強隨人。
心如龐老空諸有,節比原思不恨貧。
月淡風清臥寒谷,倡予和女復誰親。
浴罷風來玉宇涼,山蟬吟詠送斜陽。
長繅獨繭來還去,九折升車短更長。
窈眇笙簫云漢冷,凄清風露月華香。
看君定是神仙侶,且擇高枝深處藏。
青春無語到天涯,百舌枝頭漫自夸。
紅破輕寒入桃萼,香和宿雨落梅花。
風吹杖屨千山晚,水照林塘兩鬢華。
萬事蕭條兵革里,北飛愁見雁行斜。
秋意入茅屋,杖策登平原。
落日銜西山,一川頓明鮮。
蕭蕭江上竹,溜溜巖下泉。
我生本閑放,胡為此拘拳。
身世兩相違,于今六十年。
勇退未為怯,銳進豈其賢。
所居極幽深,事簡人跡稀。
乘興或登山,興盡輒復歸。
芝術足吾糧,薜蘿富吾衣。
一生澹無營,百事不我違。
炎炎暑氣若為當,旋買松枝庇草堂。
一望翠陰何爽快,暫來吾室變清涼。
直疑仙去冰壺里,豈是生居汾水陽。
向晚薰風香入座,為君一再奏文王。
今古等朝暮,宇宙同咫尺。
安得坐忘人,相從游八極。
神仙六鰲背,富貴一蟬翼。
君其儻悟此,在在獲所適。
才擅金枝秀,名標桂籍先。
有如此公子,不負我同年。
風落松間雪,沙明竹外船。
天涯人老矣,尊酒憶凄然。
梅花笑我無佳句,慚愧詩翁亦姓林。
細看窗前隕秋葉,誰知雪底得春心。
斷橋斜徑光將夕,淡月疏云趣更深。
何處清香惱行客,江頭跋馬試教尋。
村婦相將入城去,呵之不止問其故。
我聞官中新糶米,比似民間較錢數。
常平常平法甚良,先帝惠澤隆陶唐。
愿爾官吏且勤守,無使斯民流異方。
寺古僧多老,云深水自流。
鳥聲驚客夢,山色到江樓。
落日千林迥,清風一逕幽。
幽懷終未已,歸去輒回頭。
臘前墻角見梅花,雪后墻頭見月華。
滿引濁醪無一事,盡收好處入吾家。
結廬君待歸安固,抱甕儂今老永嘉。
莫道青山便遮斷,春風浩蕩沒津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