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白石寺次壁間鄭如圭韻
寺古僧多老,云深水自流。
鳥聲驚客夢,山色到江樓。
落日千林迥,清風一逕幽。
幽懷終未已,歸去輒回頭。
寺古僧多老,云深水自流。
鳥聲驚客夢,山色到江樓。
落日千林迥,清風一逕幽。
幽懷終未已,歸去輒回頭。
寺廟古老,里面的僧人大多年邁;云霧濃重,溪水自在地流淌。鳥叫聲驚醒了旅人的夢,秀麗山色映入江樓。夕陽西下,千片樹林顯得格外遼遠;清風吹拂,一條小徑幽深靜謐。我這幽遠的情懷始終難以平息,回去時總是忍不住回頭張望。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迥:遠。
逕:同“徑”,小路。
幽懷:幽遠的情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游覽白石寺時,看到寺廟的古老、環境的清幽,觸景生情,有感而發,依照壁間鄭如圭的詩韻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白石寺清幽之景的喜愛與留戀。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感知。
楓葉蘆花滿釣船,水風清處椀琴眠。覺來失卻瀟湘月,卻問青山覓酒錢。
四明之海一杯水,那能便滅男兒趾。北過錢塘泛震澤,處處觀濤壯心起。已許芙蓉作報恩,還將明月尋知己。君不見吳下王元美,君不見吾家好弱弟。雙披鴻濛萬古色,并臥白雪空山里。以茲相對輒盡觴,慷慨悲歌泣數行。世間事事俱骯臟,身后人人歸渺茫。荊嶺初云未睹白,燕臺落日居然黃。窮來捫舌恐不在,客處誇腰那得強。屈指諸侯太寂寂,唯有七閩紫氣凌穹蒼。閩中日日捷書至,白茅方印勞飛騎。轅門秋霜高瘴天,幕府春風在平地。中丞緩帶容揖客,將軍解衣延死士。沈夫子,黃金雖如山,愿汝唾莫視。寸心此際如有托,十口何煩向人計。低昂百氏銀不律,揮霍千秋鐵如意。沈夫子,為汝歌,汝今當柰何。若過延津語太阿,人間未幾沖波去,底事精光出絳河。
高樓辟左扇,回望依蘭橈。晚風飖飏來,落照參差好。
住近東華五云下,車塵不斷撲簾屏。別開樓館看塵外,萬疊西山過雨清。
藏身何必武陵溪,心遠人間路自迷。容膝不妨茅屋小,愛云聊放竹垣低。書成藥譜還親校,釣罷魚筐祇自提。一醉杜門閒蠟屐,任教風雨濺春泥。
春滿滹沱憶使君,名垂竹帛凈煙氛。燕關不改旌旄色,麟閣猶驚頗牧勛。正色拂衣何矯矯,低顏獻媚任紛紛。哲人雖逝芳聲在,不是虛傳諫獵文。
世豈無賢才,識寡昧所從。遂令當路子,低昂槃澗中。自昔重華氏,畎畝行將終。呂望釣渭川,八十守固窮。茍無唐與周,高棲竟喬松。許由藉神堯,千載景遐風。隱顯恒因人,名實無異同。賢圣不逢時,形跡如飄蓬。攬轡遍中野,所見多樵農。
斜日下巖阿,山家暗翠蘿。浮鷗臨水立,啼鳥在林坡。溪上無人渡,秋風揚素波。
人間結習盡無馀,肯向諸天五凈居。寶藏至今留洞穴,應真時有讀殘書。
門外輕車日驟馳,紛紜往事一推移。窗延月色云開處,館刻桐陰夢覺時。白眼向天誰肅客,青山當戶許窺棋。明年更植春千樹,要使東風細護持。
鬧紅一舸是誰家,面面玻窗倚落霞。中有垂髫人似畫,銀燈影里弄箏琶。
綠窗深貯傾城色。燈花送喜秋波溢。一笑入羅幃。春心不自持。雨云情已亂。弱體羞還顫。從此問云英。何須上玉京。
相思無奈意凄凄,不見同心不敢啼。紅葉誰家連理木,歸來獨借一枝棲。
中宵風雨早來涼,謝草春池別夢長。綠野開筵聯玉樹,紅亭離思結垂楊。通波直下無千里,明月何曾是兩鄉。白晝看云何限意,佳期良晤在江陽。
白白復黃黃,雌雄知幾行。春風吹不亂,各自宿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