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趣三首 其二
飯滿七綴缽,香凝百衲窗。
雨聲酣曉枕,燈燼落秋釭。
疾豎元知遁,天魔亦已降。
超然對兒子,未愧鹿門龐。
飯滿七綴缽,香凝百衲窗。
雨聲酣曉枕,燈燼落秋釭。
疾豎元知遁,天魔亦已降。
超然對兒子,未愧鹿門龐。
飯裝滿了七綴的缽盂,香氣在百衲窗中凝聚。窗外雨聲正急,我酣睡在晨枕上,燈芯燃盡,灰燼落入秋天的燈盞。我本就知道疾病已逃走,就連天魔也已被降伏。我超脫地面對兒子,無愧于像鹿門山的龐公那樣的隱士。
七綴缽:僧人所用的一種缽,通常有七塊布料綴成。
百衲窗:用多種布料拼接而成的窗戶,這里可能形容窗戶樣式古樸。
酣:暢快,這里指睡得香。
燼:物體燃燒后剩下的東西,這里指燈芯燃燒后的灰燼。
秋釭(gāng):秋天的燈盞。
疾豎:指疾病。遁:逃走。
天魔:佛教語,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常干擾修行者,這里比喻煩惱等。
鹿門龐:指東漢隱士龐德公,他隱居鹿門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或許是在寺廟中修行。當時可能身心較為康健,擺脫了疾病和煩惱的困擾,從而有了這種超脫的心境來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閑適超脫的生活和心境。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體現出詩人獨特的生活感悟和創作風格。
朱紫聯輝照日新,芳菲全屬斷金人。
華筵重處宗盟地,自憐亦是膺門客,吟想恩榮氣益振。
長川含媚色,波底孕靈珠。
素魄生蘋末,圓規照水隅。
淪漣冰彩動,蕩漾瑞光鋪。
迥夜星同貫,清秋岸不枯。
江妃思在掌,海客亦忘軀。
合浦當還日,恩威信已敷。
湘川狺狺兮俗獷且佷,利殺業偷兮吏莫之馴。
繄釋氏兮易暴使仁,釋何在兮釋在斯文,
月沉浦兮煙暝山,檣席卷兮櫓床閑。
偃仰兮嘯詠,湘川超忽兮落日啘啘,松覆秋亭兮蘭被春苑。
上人去兮幾千里,何日同游兮湘川水。
青驄聚送謫仙人,南國榮親不及君。
椰子味從今日近,
想到故鄉應臘過,藥欄猶有異花熏。
高樹臨溪艷,低枝隔竹繁。
何須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擬折魂先斷,須看眼更昏。
誰知南陌草,卻解望王孫。
巖翠凌云出迥然,岧峣萬丈倚秋天。
暮風飄送當軒色,畫圖何必家家有,自有畫圖來目前。
雪霜知勁質,今古占嘉名。
斷砌盤根遠,疏林偃蓋清。
鶴棲何代色,僧老四時聲。
郁郁心彌久,煙高萬井生。
貞機澹少思,雅尚防多僻。攬葛猶不畏,勞形同處瘠。
頭焦詎是焚,背汗寧關炙。方欣見潤礎,那虞悲鑠石。
道與古人期,情難物外適。幾懷朱邸綬,頗曠金門藉。
清奧已蕭蕭,陳柯將槭槭。玉律詩調正,瓊卮酒腸窄。
衣桁襲中單,浴床拋下绤。黎侯寓于衛,六義非凡格。
新正圓月夜,尤重看燈時。累塔嫌沙細,成文訝筆遲。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生惜蘭膏燼,遠為隔歲期。
舉燭光才起,揮毫勢競分。點時驚墜石,挑處接崩云。辭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唯愁殘焰落,逢玉亦俱焚。
多寶神光動,生金瑞色浮。照人低入郭,伴月夜當樓。熏穴應無取,焚林固有求。夜闌陪玉帳,不見九枝留。
一竹橫簷掛凈巾,
灶無煙火地無塵。
剃頭未必知心法,
要且閑于名利人。
爭揮鉤弋手,競聳踏搖身。
傷頰詎關舞,捧心非效嚬。
石門迥接蒼梧野,愁色陰深二妃寡。
廣殿崔嵬萬壑間,暖日斜明?蝀梁,濕煙散冪鴛鴦瓦。
北方部落檀香塑,沈裴筆力斗雄壯,宋杜詞源兩風雅。
他方居士來施齋,何時得與劉遺民,同入東林遠公社。
何郎載酒別賢侯,
更吐歌珠宴庾樓。
莫道江南不同醉,
即陪舟楫上京游。
商嶺東西路欲分,
兩間茅屋一溪云。
師言耳重知師意,
人是人非不欲聞。
蓮府才為綠水賓,
忽乘驄馬入咸秦。
為君唱作西河調,
日暮偏傷去住人。